包粽子作文(精彩3篇)

时间:2013-02-01 03:46: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包粽子作文 篇一:粽香四溢,手艺传承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充满浓厚民俗风情的节日。而包粽子,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之一。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这个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

包粽子的准备工作是一个繁琐而细致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粽叶、糯米和各种馅料。粽叶是包粽子的重要材料,它有着天然的香气和柔软的质感,能够为粽子增添独特的风味。糯米是制作粽子的主要材料,它需要提前浸泡并蒸熟,以确保粽子的口感饱满。至于馅料,则因地域和个人口味的不同而各有特色,有肉类、豆类、果蔬等多种选择。

包粽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首先,我们需要将粽叶洗净,然后用开水焯烫,这样可以让粽叶更加柔软,易于包裹。接下来,我们将粽叶摊开,放上一层蒸熟的糯米,再加入适量的馅料。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巧妙地将粽叶包裹起来,使粽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最后,将包好的粽子用细绳绑紧,以确保粽子不会散开。整个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但只要掌握了技巧,就能够包出形状美观、口感独特的粽子。

包完粽子后,我们将它们放入蒸锅中用大火蒸煮。在蒸煮的过程中,粽子的香气会逐渐散发出来,让人垂涎欲滴。等到粽子蒸熟后,我们将它们取出晾凉,然后就可以品尝了。粽子的口感软糯,香气四溢,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无论是咸粽子还是甜粽子,都有着独特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包粽子的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制作粽子的技巧,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我明白了粽子作为一种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我为能够参与到这个传统活动中感到骄傲,也希望将来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项手艺。

包粽子作文 篇二:粽子的传说与习俗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也是一种寄托着人们美好祝愿的美食。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而粽子背后蕴含的传说与习俗,则更加丰富了这个节日的内涵。

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相传,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投江自尽,以示抗议。当地居民为了避免鱼虾等水中生物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投入江中,还用粽叶包裹米粉,投入江中喂鱼。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包粽子的传统。

粽子的形状多样,有三角形、长方形等。其中,三角形的粽子被称为“屈原粽”,象征着纪念屈原的粽子。而长方形的粽子则被称为“寿粽”,象征着长寿和团圆。粽子的馅料也各不相同,有肉类、豆类、果蔬等多种选择。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人们还会加入一些特殊的食材,如红枣、莲子、栗子等,以增添粽子的风味和营养。

包粽子的习俗也非常有趣。在包粽子的前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和馅料,然后整齐摆放在桌子上。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家人们会一起动手,亲手包出美味的粽子。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包边聊,边品尝着已经包好的粽子。这不仅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的当天,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一束艾草,用以驱邪、消病保平安。同时,还会贴上五色丝线,象征着五神相伴。在粽子煮熟后,人们会将它们放在香案上供奉祖先,以示尊敬和感恩。然后,大家会一起品尝这美味的粽子,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包粽子是一项独特的传统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更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通过包粽子的过程,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够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无论是包粽子的过程还是品尝粽子的美味,都让人倍感幸福和满足。我希望将来能够继续参与到这个传统活动中,将粽子的美味和传统传递下去。

包粽子作文 篇三

包粽子作文

包粽子

今天是五月初四,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看,奶奶卷起袖管坐了下来。只见她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竹叶,左手一扭,右手一转,竹叶拢成了一个喇叭。我在一旁帮着把米和肉放到“喇叭”(是说粽子)里,然后奶奶把留在外面的两片叶梢往“喇叭”口上一按,左手捏住粽子,右手拉住一个线头,另一头用牙齿咬住。粽子在奶奶手里“翻筋斗”,线一圈圈绕在粽子上。嗨,一只像样的粽子包成了。一个多小时后,奶奶包了一大筐粽子。

包粽子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直到今天,我才有机会一显身手。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

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认为奶奶她们抱的样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牛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的教训,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包粽子

今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外婆搬来凳子和桌子,叫我帮她包粽子。

包粽子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就难了。你瞧:啪!粽叶“散架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一个粽子,却像个“歪嘴老头”。它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找个立脚点站下,却又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一旁的外婆瞥了瞥那极不像样的粽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说拿过粽叶。就耐心地教导起来:“包粽子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分心。包粽子还要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正反…”我听了,很奇怪,心里想:怎么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看来有名堂,还是乖乖学吧,免得粽子又不成样。

照外婆说的,我仔细地选了两片大小不一的粽叶。粽叶绿油油的,就像刚从地里钻出来的禾苗一样,绿得发亮。我把它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形状,再放入一粒粒白花花﹑细小的糯米。没过一会儿,一位大肚的“绅士”出现在我面前,再给它系上“皮带”,它就是个神气的家伙了。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包粽子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怀;一条江河,流淌千年。一个节日,一种纪念的文化;一腔眷恋,流传人间。 6月11日下午,我和爸爸在家开始包粽子,没想到爸爸可是包粽子高手。只见爸爸把浸泡好的芦苇叶一片搭在一片上,然后一折,再一拧,就把苇叶变成了漏斗形,再倒上米,把一块肉填在米里,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再撒上一层米,把它盖上,三缠两绕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弄得我眼花缭乱,惊慕不已。

我不甘心,于是决定自己也包一个大粽子。我也在粽子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课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坏了,就是糯米包不紧。爸爸说:“摇动筷子时轻一点,把粽叶捏紧些你看……”爸爸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呵呵,我包得粽子有点样子了,这回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终于把苇叶做成了一个让人满意的漏斗形了,接下来往漏斗里填米,再把肉填进去,又撒上一层米,该盖上了,我把盖子向前一推,这次挺顺利的,可盖上后发现米少了,想加米,可没加好,又多出来了这时我小心翼翼地把多出来的米倒了,然后取出一根棉线,一圈一圈地绕上最后打个结。我学会了包粽子,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我也能包自己喜欢的粽子,吃着自己包地粽子,真比喝了蜜还开心了。

包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

包粽子作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