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推荐3篇】

时间:2019-02-02 06:48: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那么,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被称为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也是楚国的忠臣。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的影响,屈原被贬谪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他对国家的忧虑和痛苦使得他倍感孤独和无助。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

当人们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希望能找到他的遗体并送他一个体面的葬礼。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就在江中撒下了一些粽子,以保护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驱走恶灵和瘟疫,人们还敲击锣鼓、放鞭炮,以及划龙舟,希望能将不幸带走。

这个传说故事成为了端午节的来历之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痛惜,每年五月初五都会划龙舟、吃粽子、敲锣打鼓,以及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成为了人们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和祈求好运的象征。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人们通过吃粽子来祈求健康和平安。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制作而成的传统食品。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疫,增加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家人们会一起包粽子,品尝这种美食,同时祈愿家庭的和睦和平安。

总而言之,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投江的故事密切相关。人们通过划龙舟、吃粽子等庆祝活动,纪念屈原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痛惜,同时也祈求健康、和平和好运。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是人们团结互助的象征。让我们一起庆祝端午节,传承这一美好的传统。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篇二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呢?

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重要的版本是与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为国家的繁荣和民众的幸福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阴谋诡计的影响,屈原最终被贬谪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屈原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使得他倍感孤独和无助。最终,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痛惜。当人们得知屈原投江的消息后,纷纷划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希望能找到他的遗体并送他一个体面的葬礼。

为了不让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就在江中撒下了一些粽子。同时,为了驱走恶灵和瘟疫,人们还敲击锣鼓、放鞭炮,以及划龙舟,希望能将不幸带走。这些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了端午节的庆祝方式。

除了屈原投江的传说,端午节还与中国古代的包粽子习俗有关。据说,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就在粽子中放入了香料和草药,以驱赶这些恶劣的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吃这种包裹着糯米的香料草药的食物不仅可以驱邪避疫,还能增加人体的防御能力。

因此,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会一起包粽子,品尝这种美食,以祈求健康和平安。此外,端午节还有划龙舟、敲锣打鼓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人们团结互助、追求和平和祈求好运的象征。

总而言之,端午节的来历与屈原投江的故事紧密相连。人们通过包粽子、划龙舟等庆祝活动,纪念屈原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痛惜,同时也祈求健康、和平和好运。这个传统节日不仅富有文化内涵,也是人们团结互助的象征。让我们一起庆祝端午节,传承这一美好的传统。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篇三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

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