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馀云”出自周晋《柳梢青 杨花》
柳梢青
杨花
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馀云。①本自无情,点萍成绿,②却又多情。
西湖南陌东城。甚管定、年年送春。薄幸东风,薄情游子,薄命佳人。③
【注释】
①似雾中花,似风前雪,似雨馀云:指杨花朦胧如雾中花,洁白似风中雪,轻盈如雨后云。
②点萍成绿:古人以为水中的浮萍即杨花入水所化。
③薄幸:轻薄。薄情:无情。薄命:天命短促,命运不好。
【译文】
杨花,似雾中的花,似风中的雪,似雨后的云。她本无情,可她舍了身躯落入水中就能化做绿色的浮萍,这难道不是她多情的证明?
西湖南岸的路上杨柳成荫连接着东城,没有谁约束着杨花,她每年默默地在这里把春天迎送。无情的东风将她吹落、凋零,薄情的游客将她践踏、嘲弄,她的一生真像红颜佳人那样薄命。
【赏析】
这首咏物词写的是杨花。其主要特色在于连珠式的比喻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比喻主要用在上片。开头三句,就连用“雾中花”、“风前雪”、“雨馀云”三个比喻,将杨花迷迷茫茫、纷纷扬扬、飘飘荡荡的情态勾画出来。后二句则说此花本是无情物,直至其落入水中,化为浮萍,成了离人的点点泪水,方才显得多情起来。拟人主要用在下片。这里专写西湖的杨柳,说是西湖柳年年送春,甚是多情。然而她被薄幸的东风摧残,被薄情的游子抛弃,她自己的命运也如同薄命的佳人一样,最终无人顾盼和怜惜了。
赏析二:
杨花即柳絮,古往今来咏唱杨花柳絮的诗词可谓夥矣.东晋谢道蕴"未若柳絮迎风起"系咏絮最早的佳句,有宋一代也有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和苏东坡"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涉及柳絮的美辞.
周晋的这首杨花词直以柳絮为描写对象,新清可爱,流畅蕴藉.词章一开始就连用三个比喻状写柳絮的形态:"似雾中花",形容其朦胧缥缈;"似风前雪",形容其飘逸漫卷;"似雨余云",形容其轻柔淡远,如果说"似风前雪"还有一点袭用前人语意之嫌的话,那么另外两个比喻则完全是词人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描写.以"雾中花"形容化物的当然很多,但以此比譬杨花的都甚为罕见.至于以"雨余云"比喻杨花的确系这位首创,而且十分贴切优美.
连用三个比喻状写杨花的形态之后,词人又用"无情"与"有情"来描写它的神态:杨花无根无系,随风飘荡,看来它实在是一种无情之物,它不眷恋谁,更不执着于谁;但是它又像是很有情有义的呀,它落在浮萍上,使水面呈现一片片,一丛丛新鲜可爱的绿,在遇到它的钟情者时,它也会迸发生命的力!(按:杨花乃柳树子所带的白色绒毛,因而也叫柳绵.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以为杨花落入水中可以使水面长也浮萍.这自然是一种误解,但不失为一种美好的想象.)
下阕又从别一角度描写柳絮杨花的命运:西湖,南陌,东城……随处都可看到杨花的踪迹.造物主似乎派给它一项专职任务:年年去管给春天送行,它是送春的使者,送走了春天它也就消失得无踪无迹.它好像被春风所遗弃,又好像它遗弃了春天——它既像薄情游子,又像薄命佳人.
看来词人这首词是借咏杨花,表现一种对人生的感叹:人,生活,既无情又有情,既薄幸人也被人薄幸,它飘忽迷离,为别人制造悲剧,自己也是悲剧命运.
当然这不是一首直接有所指的咏物诗.它写的是杨花,但又不仅仅是杨花,它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人生和生活中的人,其高妙之处就在这似与非似之间,它在对自然物的咏叹中包含着深层的蕴意.这蕴意也是多义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各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