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浪漫婚姻

时间:2018-06-08 06:24: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元稹的浪漫婚姻

  元稹家族久居洛阳,世代为官,但祖先荣耀逐渐成过去式,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更加落魄起来,生活的担子都落在出身书香门第的母亲身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稹的浪漫婚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有大量诗作存世,用词华美,色彩浓烈,但也有些晦涩难懂。元稹在散文、传奇的创作上也有相当成就,其中以描写爱情悲剧故事的《莺莺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元稹满腹经纶,才高过人,但在仕途上却是一波三折,在婚姻上也是梅花数弄。

  元稹风流一生、纵情一生。有确凿史料证明与其构成情爱关系的有五人:初恋情人双文(即《莺莺传》中的崔莺莺)、结发妻子韦丛、旁室妾安仙嫔、继室妻子裴淑,浙东名妓刘采春。这当然是除却了元稹狎妓追欢的情况。在搜寻元稹的生平资料时,发现他竟是一个薄情之人。虽然,唐朝士大夫有“不可一日无妾媵之侍”的普遍做法,文人骚客更是浸润在一种两性观念开放、行为放荡不拘的文化氛围下——但,山盟虽在,情爱成空。

  一、元稹的家世及成长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名威明,行九,世称元九。元稹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部,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为元的,以河南洛阳为郡望,故元稹自称或被称为河南人或洛阳人。白居易在为元稹写的《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中更点出“公即仆射府军第四子,后魏昭成皇帝十四代孙也”,即言元稹乃是北魏皇帝之直系子孙。元稹的六世祖元岩曾做过隋朝的兵部尚书,居于长安。到元稹父亲那一代时,家道中落。元稹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其兄元沂和元秬并不关心元稹(元稹之母郑氏是继室,两个兄长与他是同父异母)。元稹生于乱世,家境贫寒,但父辈藏书颇多。后来,元稹随母亲投靠舅族迁居凤翔,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元稹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的次女(据《郑氏墓志铭》),贤惠知文,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说:“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元稹的母亲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在母亲教诲下刻苦读书,逐渐长大。元稹还曾师从姐夫陆翰和表兄胡灵之,并常向齐仓曹家借书研读。他刚满十四岁就怀着入仕为官、建功立业的壮志赴长安科考应试了。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 年仅十四岁的元稹应明经科考试及第。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开始学作诗。贞元15年(公元799年), 元稹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任卑职。据唐代举士制度,士之及第者还需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任命官职,所以元稹于贞元16年(公元800年)再赴长安应试。

  二、莺藏柳枝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

  贞元十五年(799)冬,21岁的元稹寓居蒲州(今山西永济),与其母系远亲崔姓之少女名“双文”者(即后来传奇小说《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恋爱。

  莺莺,是唐传奇小说《会真记》的女主角,亦是《西厢记》里莺莺的原型。《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是一部元稹写出自己的初恋故事的写实作品,亦可算做他的忏情录。他就是故事中的那个张生。

  据《唐书元稹传》及白居易《元稹墓志铭》记载,贞元16年(公元800年),元稹虚岁22岁。这与《西厢记》里张生是同岁。《西厢记》张生问莺莺年纪,“郑曰:‘今天子甲子岁之七月,终今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恰好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是在贞元16年。

  “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春光和煦,一个年轻俊雅的男子在和尚的陪伴下,在庙中四处“随喜”。然后,他遇见了心中的如花美眷。爱情,在一瞬间敲击心门,心中烟花绽放。红娘初次来传递信息, “张大喜,立缀《春词》二首以授之。”据《才调集》卷五收录元稹《春词》二首云:“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莺藏柳枝无人语,惟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流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句中均嵌“莺”字,当为莺莺而作。后来张生与莺莺幽会,“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普救寺,在长安东边,今山西省永济市,与元稹初次任职地和再次科出发地考相同。20年后,元稹在《春晓》诗中追叙道: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点明故事发生地点在“寺”。

  《西厢记》里有“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据白居易所撰元稹母《郑氏墓志铭》:“父讳济,睦州刺史,夫人睦州次女也。”也就是说,元稹母郑氏(郑济次女),莺莺母也是郑氏,出于同宗,乃远房姊妹,所以是元稹的远房姨母。元稹和莺莺是姨表亲。

  他们是一对才子佳人。元稹十四岁明经及第,是当时少年得志的才子;而莺莺是漂亮聪明的佳人。莺莺也有过困顿和挣扎,但最终还是在丫鬟红娘的牵线搭桥下,投向了元稹的怀抱。即使是义无返顾投奔热情的时候,莺莺也显得冷静从容。对她来说,情爱是一块庄严的圣地,不需要任何猥琐的道理作借口,不需要任何羞惭的表情作掩饰,亦不需要任何患得患失的考虑。当她选择爱以后,她就毫不迟疑地来到他身边。

  《西厢记》里有“张志亦绝矣”,决心离弃莺莺。元稹的诗集中也有《古决绝词三首》,其中有句云:“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皑皑之若雪”;“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有此迢递期,不如生死别。”又有句云:“况三年之旷别”,时间也正合。

  元稹为什么要抛弃他最初的爱人莺莺呢?

  唐朝时承袭南北朝旧俗,以婚姻和为官两个方面来评定人品的高下。婚姻要配高门第,仕宦要为清望官。崔莺莺门第不低,而且财产甚厚,但老母弱女,毕竟权势没有了。而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韦夏卿所赏识,且与韦门子弟交游,从而得知韦夏卿之女韦丛尚未许配与人,于是意识到这是一个走门路、攀高枝的绝好机会。相反,考虑到崔莺莺虽然才貌双全,又是名门闺秀,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莺莺而娶韦丛,对一个善于钻营的人来说,这是合乎逻辑的选择。

  但即使是很多年以后,元稹仍旧恋恋不已自己的初恋情人崔莺莺。莺莺的美貌一直在他的脑子里萦绕着,有一《莺莺诗》足见其思念之深刻。即“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频动横波嗔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开篇二句,先从其“殷红浅碧旧衣裳”写起,而非先写其绝伦之美貌。莺莺家中虽然“财产颇丰”但她并不浓妆,全着素淡之妆,近而有一种脱俗的没。三四句承接一二句写莺莺的身姿与容颜。给人以一种清新之感。如夜合之花,笼罩于晓月当中,面容犹若“经雨泣残阳”的牡丹,显现出独特的绝伦之美。美的使人间一切华丽的辞藻,华美的事物顿时失色。接着五六句“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又写出她的娇嗔无比之神态,以及诱人的百里清香。结尾两句,更尽其意思,一切寓于无言中,忘却了言语。总的来说这首诗有服饰之身姿与容颜、之神态,以及神韵,步步写出莺莺之美。如此美貌,如此神韵的女子牵系了元稹的一生。

  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韦丛(字蕙丛),京兆尹韦夏卿的幼女、掌上明珠。贞元19年(803年)韦夏卿改任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元稹《梦游春七十韵》有句云:“当年二纪初,嘉节三星度……韦门正全盛,出入多欢裕。”元稹又有《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诗云:“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眠阁书生复何事,也骑羸马从尚书。”可见他从出入韦门到成为乘龙快婿,好一副趋炎附势奉承拍马的丑态。

  当年,元稹娶20岁的韦丛为妻。元稹与韦丛结婚时,正是元稹科举落榜,最为失落的时候,但韦夏卿很赏识元稹的才华,相信元稹大有前途,所以把女儿许配给了他。结婚后两人相亲相爱,感情亲密无间。韦丛聪慧贤淑,贤惠端庄,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任劳任怨。多年以后元稹在诗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白事乖。

  顾我无衣收荩箧,泥他沽酒扒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遗悲怀三首》)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正是元稹不得志的时候,韦丛和他一直过着相当清贫的生活。扒金钗为丈夫沽酒,拾落叶以添作新材。性格温婉的她一直守苦安贫,无怨无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自己的丈夫。这一点元稹自己当然十分的清楚,他也为有韦丛这样的妻子感到满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诗也表现出夫妻二人感情甚深。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二十四岁的'元稹和白居易一同登拔萃科,中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名列第一,授左拾遗。其间他频频上书议论时政,五个月后即被贬为河南县尉。其后为母丧丁忧了三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除去孝服,得宰相裴度提拔,在三十一岁时任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调查民风民情。 调查节度使严砺专制擅权一案时,在成都结识了著名女诗人薛涛,三十岁的元稹,后来竟和薛涛产生了一段缠绵缱绻的“姐弟”恋情。

  劾奏不法官吏,得罪宦宫权贵。元稹很快被贬出了京城,但他却不是很在意,因为此时的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病重的妻子韦丛,经过了一路的颠簸劳苦,不料,竟在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七月九日于长安靖安里宅第亡故了,年甫二十七。令元稹好好的伤心了一场,写出中国诗歌史上最有名的悼亡组诗《遗悲怀三首》和《离思五 首》以悼亡妻。

  韦丛死后,元稹悲痛万分。他既为自己没有让妻子过一天好日子感到无限的愧疚,也为妻子过早的离开自己而极度的伤心。他整天的以酒消愁,但醒后却更加的难过。有时候让陪着他一起喝酒的朋友也十分的伤感。元稹在一首诗中写酒醒后的情形:“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意思是,酒醒后见陪自己的人在哭泣非常疑惑。一问才知道,自己在喝醉时候总是不停地问起自己亡故的妻子。

  正如元稹自己所说“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在和韦丛一起生活的七年里,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物资生活上虽然不好,但真挚的爱让清贫的生活充满着阳光。如今妻子不在了,日后就算再富贵又能如何?痴痴的元稹在无数次的失眠之后,记下了他的信中所想: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尤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五首》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诗的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之佳作,写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这次婚姻不仅仅受到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压榨,以及当时文人两面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桎梏和多子多福的戕害。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有这样两句话“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诗人引用这样“邓攸”、“潘岳”两个典故,哀伤像韦丛这样的女子竟然无子。

  元和四年十月,元稹为韦丛营葬,葬于元氏祖茔,十月十三日下葬。妻子下葬,元稹却未亲自送葬,白居易〈代答三首〉之二《答骑马入空台》中有记载即“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与元稹自己次年在所作的《琵琶歌》中亦有此说说:“去年御史留东台,公私蹙促颜不开。”可见韦氏葬于咸阳时,元稹并未前往。纵观元稹与韦氏婚后,其仕途平升,韦氏一族功不可没。而可悲的是,韦丛逝世时元稹却因为“去年御史留东台”而未去送葬,可以想象韦丛孤魂在咸阳不见元稹会是多么寂寞,多么悲情。

  四、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薛涛,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公元768~832)。 唐代女诗人。字洪度,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薛涛的父亲薛郧原为长安城里的官吏,母亲裴氏,“安史之乱”时流亡蜀中,薛涛天资聪慧,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自幼就显示了过人的才华。一天薛郧闲坐庭中,忽然对着井边的梧桐树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8岁的薛涛应声而接:“枝迎南北鸟,时送往来风。”薛郧先是欣喜异常,继而愀然久之:女儿小小年纪,已显美女才人之态,自古红颜多薄命,不知日后的命运会不会就隐藏在这两句诗中?

  14岁时父亡,其父死后,家里贫穷,她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一个弱女子要想糊口谋生,除了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凭借自己的才学之外,别无所谋,年轻的薛涛成了歌妓,十六岁时入乐籍,但她卖艺不卖身。她姿容美艳,性敏慧,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薛郧的一位旧友为了巴结韦皋,便把薛涛介绍给了韦皋。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即席写下一首《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一路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尤是哭襄王。朝朝暮暮阳台下,雨雨云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韦皋看过赞叹不已,传阅给席间众宾客,大家也都叹服。薛涛这首诗写的是过巫山神女峰、《谒巫山庙》的情景。其实这样的诗不算特别出奇,只不过自从宋玉的《高唐赋》以后,巫山云雨已经成了男女欢爱的代言,薛涛却偏偏写出了点惆怅怀古的味道,大有凭山凭水吊望,感喟世事沧桑的味道。尤其最后一句“春来空斗画眉长”更是隐隐指责前人沉溺女色,这样的立意出自女人之手已是不易,出自一个官妓更是殊为难得。

  韦皋对薛涛另眼相看,把她捧成了蜀中首屈一指的交际花。韦皋是个敢于破旧除新的人,他看薛涛实在是才高,寻常男子也比不过,干脆让她做了自己的女秘书,担任校书之职,帮自己处理公文。薛涛才能出众,做女校书有实无名。韦皋觉得委屈了她,就想上书朝廷,让朝廷下旨封她做真正的“女校书”。这件事后来顾及影响不好而作罢,但韦皋这么一闹腾,薛涛的“女校书”之名更广为人知了。当时有个叫王建的诗人千里迢迢地写信赞美薛涛:“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薛涛追求幸福和爱情,但爱情却迟迟不肯垂青于她,直到元和四年(809)三月,41岁的半老徐娘才在梓州结识了诗人元稹。薛涛比元稹大11岁,但她凭借成熟美,凭借才华征服了这位京官。她本是被司空严绶做为“美人计”献给元稹的。这时的元稹新科未久,政治上刚正不阿。元稹是来调查一桩公案,又是一位不慕钱财的御史,但他同样抵御不了才色双全的蜀中女杰。虽然薛涛姿容美艳,能诗善书,名倾一时,但见面之前,恃才自傲、名满天下的风流才子元稹并没有把薛涛特别放在眼里。殊不知薛涛虽此时已年过四十,但风韵不减,从容优雅,才情卓异,非同凡响,于是元稹大为惊服,倾慕不已。薛涛似乎也从这个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诗人身上,发现了爱情的春天。两人一见面,薛涛走笔作《四友赞》,赞砚、笔、墨、纸云:“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使元稹大为惊服。二人两相倾慕,缱绻缠绵,陷入了恣意浪漫的温柔乡里。元稹遇见薛涛便陷入了“薛涛井”中,而薛涛遇上元稹更是干柴烈火,这是等待了许多年才等来的爱情井喷。元稹以松花纸寄诗赠薛涛,薛涛则造十色彩笺以寄。薛涛对元稹付出了真诚的情感,以至若干年后,所作《寄旧诗与元微之》一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种永远也得不回应的感情,读来实在让人心酸: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自知。

  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闲似好男儿。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以后元稹完成了公务返京离开四川。两人挥泪而别时,元稹许诺薛涛,等他回朝复命之后,即将出任越州刺史,到时定会派人入川迎接薛涛,让她只管静候佳音。这正是薛涛求之不得的事。薛涛看似逍遥自在,其实一直在暗地里苦苦寻觅属于自己的知音,与她交往的男人中,郑资州和李郎中二人,都曾与薛涛都有过较深感情纠葛。在《送郑资州》、《别李郎中》的诗中,薛涛用了“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寓楼”、“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离别恋人后的凄凉和对爱情的忠贞。无奈的是,薛涛每一次的爱恋,最终都不了了之,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的女人,她何尝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归宿?所以,元稹离开之后,痴情的薛涛便在成都苦苦等待他的消息。可是,元稹到了越州之后,却记了自己的诺言,风流诗人的感情移情别恋,转身投入了名妓刘采春的怀抱。薛涛也审视度势,确认元稹和她没有共聚白首的可能,就不多作纠缠,接受了这个事实。元稹与薛涛从此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薛涛只能把一腔离愁寄予她的诗歌,她曾经写诗清楚地表现自己对元稹的欢喜眷恋:“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池上双鸟》诗中浓情蜜意,还有“朝暮共飞还,同心莲叶间”的表白,大有和元稹双宿双栖的想头,想来在情深意密的时候薛涛是想过嫁给元稹的。

  此时薛涛已经四十六岁,芳华已至秋暮。元稹和薛涛的一段感情,最后却终于因为元稹不过视薛涛只是无数个和他诗酒共乐的乐伎之一,在他去了扬州之后便中断了这份感情的联络。

  “万里桥边女校书”的美名远播,连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争相与她唱合。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

  薛涛与众男士的周旋流连,让韦皋吃醋了。韦皋发怒,一纸贬书送到她面前,将她贬往偏远的松州。薛涛是个聪明机警的女子,忽然醒悟自己玩得过火了,再怎么声名远播也是韦皋他们捧出来的。那些王公子弟,再怎么赞美留恋,数日之后,也是绝尘而去的事。真正和自己朝夕相对,能够掌握自己生死的,是这个叫韦皋的男人。心中的悲戚涌上来,小小的波折让她看清楚自己的处境和身份。薛涛冷静地收敛起自己的悲切,在赶赴松州的途中写下了十首著名的离别诗,差人送给韦皋。 “十离诗”是:“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犬离主》)、《笔离手》、《马离厩》、《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这十首诗是用犬、笔、马、鹦鹉、燕、珠、鱼、鹰、竹、镜来比自己,而把韦皋比作是自己所依靠着的主、手、厩、笼、巢、掌、池、臂、亭、台。只因为犬咬亲情客、笔锋消磨尽、名驹惊玉郎、鹦鹉乱开腔、燕泥汗香枕、明珠有微瑕、鱼戏折芙蓉、鹰窜入青云、竹笋钻破墙、镜面被尘封,所以引起主人的不快而厌弃。有离思而无离情,说是离思,却没有诚挚的苦意。一叠声的“不得”不像在作诗,十足地一封认罪书。薛涛的构思新巧,着眼的都是身边事物,不惊不奇,娓娓写来如泣如诉,韦皋看过以后立刻派人把她追回来,两人和好如初。

  后来,袁滋、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薛涛是当时的大交际花,与她交流过的风流才子举不胜举。她亲自制作一种粉红色的小彩笺,这种笺纸做工特殊,清雅别致,她用这种笺写上自己的诗作,一时成为人们的收藏珍品,称为“薛涛笺”。

  薛涛自贞元初被罚赴边回来后,即退隐居住在於成都西郊之浣花溪旁。薛涛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

  薛涛一生爱慕者众多,却终生未嫁,即使是狂放不羁,被她视为知己的元稹,最终也离她而去。这也许与她的生活经历有关,也许是她恃才自负,追求的是一种既浪漫、又忠诚的爱情。然而真正的原因,还是薛涛遇到的都是些自命风流、又薄情寡义的男人,正如她在《柳絮咏》所写的那样:“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在《春望词四首》一诗中,薛涛更是以伤感的笔触,抒写了自己对爱情的失望与悲愤:“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一生共经历过11位节度使,每一位都对她的才学美貌敬重和垂青,这是非常少见的,以至于她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自题写了墓志铭,这是空前绝后的荣誉。如今望江楼有一副楹联: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

  这副楹联写尽了一位女诗人繁华而悲苦的一生,锦江作证,繁华只是一梦,青春似这东流水一般流去,永不复回,但女诗人的精神财富却是2500年来的重要文化见证。薛涛坟在今成都市东郊、锦江之滨、望江楼公园东,四川大学校园内。

  五、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但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也要住在上厅,与唐代的相关规定不符。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宦官反而向皇帝诬告,朝廷将元稹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四月上旬,元稹到达江陵,虽在政治上受到了挫折,但在贬所并不寂寞。元稹的老朋友李景俭(曾是元稹岳父东都留守韦夏卿的部下)、张季友、王文仲等也在江陵府任职,与是一起诗文赠答,宴饮出游,女乐相随。元稹曾作《襄阳为卢窦纪事五首》,较为完整的记叙了当时“偶逢游女暂相亲”,“醉和春睡倚香怀”, “暗觅金钗动晓寒”的境况。比如其中第五首为:“花枝临水复临堤,也照清江也照泥。寄语东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凰栖。”总的说来,五首诗记叙了五种场景。场景中有华灯倚筵,有狂歌谩舞,有狂饮达旦,有拥妓而眠。丧妻之痛,在朋友相游,妓乐相陪中,竟被慰藉了。

  李景俭遗憾元稹的元配夫人韦丛不幸病逝,见元稹生活无人照顾,就在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末夏初(一说寒食节),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稹后来在《葬安氏志》中曰:“始辛卯岁,予友致用悯予愁,为予卜姓而受之。”从这时开始,元稹的悼亡韦丛的诗基本停写,将他所谓的爱情转注与安仙嫔。

  元和六年,宰相裴度去世。元稹在政治上失去了倚靠,转而依附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乘仙鹤飞逝了。元稹再次经历了中年丧妻的打击。元稹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又丧子”的人生三大不幸事件。

  六、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三十六岁时,元稹在上司山南西道节度使(相当于今省长)权德舆做媒关照下续娶大家闺秀裴淑为妻。

  权德舆(公元759—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人。曾任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知制诰等职。宪宗时拜相,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权德舆不仅是唐代封相的著名政治家,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元稹得此政治上的良师和文学上的益友,那真是三生有幸。元稹任通州司马期间(公元815年10月——817年5月),都是以治病、养病为名请假到兴元府的。若没有权德舆的照顾,元稹岂敢离开任所长达一年半载而空领朝廷的薪俸?元稹的病主要是思想病,所以,到兴元府不久,他又抓住了机会。新任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刺史裴郧带着女儿裴淑(字柔之)由长安赴任,先到兴元府权德舆处报到,欢迎宴会期间,元稹和裴淑一见钟情。通过权德舆做媒,元和十一年春(公元816年),37岁的元稹請假赴涪州,與裴淑結婚。元稹“梅花三弄”,第三次婚姻开始了。

  元稹在兴元府 “乐不思蜀”,直到他同裴淑的孩子元樊满了三个月后才动身返回通州。回到通州衙门,时间已经是公元817年8月间了。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元稹被任为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元稹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升为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二月,拜元稹平章事,居相位三个月。元稹为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被外贬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改转越州刺史。在越州期间,元稹不但与薛涛忽发旧情,而且与浙东名妓刘采春瓜葛联络。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元稹再入朝任尚书左丞(四个月)。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正月,元稹自尚书左丞检校戶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诏命下,其妻裴淑不乐,元稹以诗相慰,淑亦以诗答之。元稹《赠柔之》:“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

  裴淑约于順宗永贞至文宗大和(公元805─835年)年间在世。

  七、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

  长庆三年(823年),元稹改任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这时,元稹与薛涛分别已经十年了,已过不惑之年的元稹忽然旧情萌发,颇有意想把多年未见的薛涛(其时已年过半百)接过来“叙旧”,恰巧,他遇见了浙东名妓刘采春。刘采春,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人,一说越州(今淅江绍兴县)人。伶工周季崇之妻,当年也40左右,风姿绰约,正随着其夫(参军戏演员周季崇)在浙东演出。刘采春擅长唱歌,不但高歌声彻云霄,而且余音绕梁不绝,真有“半入江风半入云”的深趣。元稹立刻被刘采春迷住了,薛涛自然被抛在脑后。他开始与刘采春频繁交往,并作诗赠给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赠刘采春》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采春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元稹在诗中说采春 “能唱”,《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而《云溪友议》则说“采春所唱一百二十首,皆当代才子所作”,接着举引了她所唱的歌词七首,其中六首五言的与《全唐诗》所录相同。《啰唝曲》虽不一定是采春所作,但却是她所唱。其一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其三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其四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采春的诗咏,虽不及薛涛,然而采春容华绝世,光采照人,一代歌伎,能诗善赋,多才多艺。元稹迷恋新欢,忘弃旧好,与刘如胶似漆。元稹曰:“她诗才虽不如涛,但容貌佚丽,非涛所能比也。”元稹留滞浙江七年,一次因酒兴大发,题诗东武栾:“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同僚卢简求看到该诗,开玩笑说:“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可见元稹与采春二人当时的暖昧关系。

  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53岁,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身亡。

  拓展:全唐诗元稹古诗

  1【思归乐】元稹

  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

  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我虽失乡去,我无失乡情。惨舒在方寸,宠辱将何惊。

  浮生居大块,寻丈可寄形。身安即形乐,岂独乐咸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问远与近,何言殇与彭。

  君看赵工部,八十支体轻。交州二十载,一到长安城。

  长安不须臾,复作交州行。交州又累岁,移镇广与荆。

  归朝新天子,济济为上卿。肌肤无瘴色,饮食康且宁。

  长安一昼夜,死者如陨星。丧车四门出,何关炎瘴萦。

  况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涂近,楚俗云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闻岘山亭。此去尽绵历,岂无心赏并。

  红餐日充腹,碧涧朝析酲。开门待宾客,寄书安弟兄。

  闲穷四声韵,闷阅九部经。身外皆委顺,眼前随所营。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

  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

  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

  我可俘为囚,我可刃为兵。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此诚患不至,诚至道亦亨。微哉满山鸟,叫噪何足听。

  2【春鸠】元稹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

  3【春蝉】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4【兔丝】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5【古社】元稹

  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复闻。丘坟变城郭,花草仍荆榛。

  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主人议芟斫,怪见不敢前。

  那言空山烧,夜随风马奔。飞声鼓鼙震,高焰旗帜翻。

  逡巡荆棘尽,狐兔无子孙。狐死魅人灭,烟消坛墠存。

  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

  社公千万岁,永保村中民。

  6【松树】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7【芳树】元稹

  芳树已寥落,孤英尤可嘉。可怜团团叶,盖覆深深花。

  游蜂竞钻刺,斗雀亦纷拏。天生细碎物,不爱好光华。

  非无歼殄法,念尔有生涯。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

  清池养神蔡,已复长虾蟆。雨露贵平施,吾其春草芽。

  8【桐花】元稹

  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

  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

  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

  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嶔岑。

  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

  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

  安问宫徵角,先辨雅郑淫。宫弦春以君,君若春日临。

  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人安角声畅,人困斗不任。

  羽以类万物,祆物神不歆。徵以节百事,奉事罔不钦。

  五者苟不乱,天命乃可忱。君若问孝理,弹作梁山吟。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君若不好谏,愿献触疏箴。

  君若不罢猎,请听荒于禽。君若侈台殿,雍门可沾襟。

  君若傲贤隽,鹿鸣有食芩。君闻祈招什,车马勿駸駸。

  君若欲败度,中有式如金。君闻薰风操,志气在愔愔。

  中有阜财语,勿受来献賝。北里当绝听,祸莫大于淫。

  南风苟不竞,无往遗之擒。奸声不入耳,巧言宁孔壬。

  枭音亦云革,安得沴与祲。天子既穆穆,群材亦森森。

  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纴。丹凤巢阿阁,文鱼游碧浔。

  和气浃寰海,易若溉蹄涔。改张乃可鼓,此语无古今。

  非琴独能尔,事有谕因针。感尔桐花意,闲怨杳难禁。

  待我持斤斧,置君为大琛。

  9【雉媒】元稹

  双雉在野时,可怜同嗜欲。毛衣前后成,一种文章足。

  一雉独先飞,冲开芳草绿。网罗幽草中,暗被潜羁束。

  剪刀摧六翮,丝线缝双目。啖养能几时,依然已驯熟。

  都无旧性灵,返与他心腹。置在芳草中,翻令诱同族。

  前时相失者,思君意弥笃。朝朝旧处飞,往往巢边哭。

  今朝树上啼,哀音断还续。远见尔文章,知君草中伏。

  和鸣忽相召,鼓翅遥相瞩。畏我未肯来,又啄翳前粟。

  敛翮远投君,飞驰势奔蹙。罥挂在君前,向君声促促。

  信君决无疑,不道君相覆。自恨飞太高,疏罗偶然触。

  看看架上鹰,拟食无罪肉。君意定何如,依旧雕笼宿。

  10【箭镞】元稹

  箭镞本求利,淬砺良甚难。砺将何所用,砺以射凶残。

  不砺射不入,不射人不安。为盗即当射,宁问私与官。

  夜射官中盗,中之血阑干。带箭君前诉,君王悄不欢。

  顷曾为盗者,百箭中心攒。竞将儿女泪,滴沥助辛酸。

  君王责良帅,此祸谁为端。帅言发硎罪,不使刃稍刓。

  君王不忍杀,逐之如迸丸。仍令后来箭,尽可头团团。

  发硎去虽远,砺镞心不阑。会射蛟螭尽,舟行无恶澜。

  11【赛神】元稹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

  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

  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

  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

  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焚除计未决,伺者迭乘轩。

  庙深荆棘厚,但见狐兔蹲。巫言小神变,可验牛马蕃。

  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逾年计不定,县听良亦烦。

  涉夏祭时至,因令修四垣。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因言遣妖术,灭绝由本根。

  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蜉蝣生湿处,鸱鸮集黄昏。

  主人邪心起,气焰日夜繁。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腥臊袭左右,然后托丘樊。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幽妖尽依倚,万怪之所屯。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命樵执斤斧,怪木宁遽髡。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

  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灵药逡巡尽,黑波朝夕喷。

  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主人恶淫祀,先去邪与惛。惛邪中人意,蛊祸蚀精魂。

  德胜妖不作,势强威亦尊。计穷然后赛,后赛复何恩。

  12【大觜乌】元稹

  阳乌有二类,嘴白者名慈。求食哺慈母,因以此名之。

  饮啄颇廉俭,音响亦柔雌。百巢同一树,栖宿不复疑。

  得食先反哺,一身常苦羸。缘知五常性,翻被众禽欺。

  其一觜大者,攫搏性贪痴。有力强如鹘,有爪利如锥。

  音声甚eT嗗,潜通妖怪词。受日馀光庇,终天无死期。

  翱翔富人屋,栖息屋前枝。巫言此乌至,财产日丰宜。

  主人一心惑,诱引不知疲。转见乌来集,自言家转孳。

  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专听乌喜怒,信受若神龟。

  举家同此意,弹射不复施。往往清池侧,却令鹓鹭随。

  群乌饱粱肉,毛羽色泽滋。远近恣所往,贪残无不为。

  巢禽攫雏卵,厩马啄疮痍。渗沥脂膏尽,凤凰那得知。

  主人一朝病,争向屋檐窥。呦鷕呼群鵩,翩翻集怪鸱。

  主人偏养者,啸聚最奔驰。夜半仍惊噪,鸺鶹逐老狸。

  主人病心怯,灯火夜深移。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平明天出日,阴魅走参差。乌来屋檐上,又惑主人儿。

  儿即富家业,玩好方爱奇。占募能言鸟,置者许高赀。

  陇树巢鹦鹉,言语好光仪。美人倾心献,雕笼身自持。

  求者临轩坐,置在白玉墀。先问鸟中苦,便言乌若斯。

  众乌齐搏铄,翠羽几离披。远掷千馀里,美人情亦衰。

  举家惩此患,事乌逾昔时。向言池上鹭,啄肉寝其皮。

  夜漏天终晓,阴云风定吹。况尔乌何者,数极不知危。

  会结弥天网,尽取一无遗。常令阿阁上,宛宛宿长离。

  13【分水岭】元稹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风雨各自异,波澜相背惊。

  势高竞奔注,势曲已回萦。偶值当途石,蹙缩又纵横。

  有时遭孔穴,变作呜咽声。褊浅无所用,奔波奚所营。

  团团井中水,不复东西征。上应美人意,中涵孤月明。

  旋风四面起,并深波不生。坚冰一时合,井深冻不成。

  终年汲引绝,不耗复不盈。五月金石铄,既寒亦既清。

  易时不易性,改邑不改名。定如拱北极,莹若烧玉英。

  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14【四皓庙】元稹

  巢由昔避世,尧舜不得臣。伊吕虽急病,汤武乃可君。

  四贤胡为者,千载名氛氲。显晦有遗迹,前后疑不伦。

  秦政虐天下,黩武穷生民。诸侯战必死,壮士眉亦颦。

  张良韩孺子,椎碎属车轮。遂令英雄意,日夜思报秦。

  先生相将去,不复婴世尘。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

  秦王转无道,谏者鼎镬亲。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

  赵高杀二世,先生如不闻。刘项取天下,先生游白云。

  海内八年战,先生全一身。汉业日已定,先生名亦振。

  不得为济世,宜哉为隐沦。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安存孝惠帝,摧悴戚夫人。舍大以谋细,虬盘而蠖伸。

  惠帝竟不嗣,吕氏祸有因。虽怀安刘志,未若周与陈。

  皆落子房术,先生道何屯。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

元稹的浪漫婚姻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