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1-01-09 04:13: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精选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篇1

  西江月原文:

  西江月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字词解释:

  1、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2、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3、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4、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西江月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西江月阅读答案:无

  西江月创作背景: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西江月赏析: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个人资料: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篇2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一、苏轼其人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世称苏东坡。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坛璀璨的明珠,其诗词、散文、书法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最为著名的文坛大家,其诗词散文留世较多,对后世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其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同时也创造了“一门三学士”的佳话。苏轼其人,性格豪放,在靡靡的宋朝文坛独树一帜,引领风骚,是宋词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其词笔锋苍劲,文风清新,想象新奇,俊逸脱俗,意境与文辞俱佳。流传至今的《水调歌头·中秋》尤为出名。适逢中秋,特献上《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二、词大意:

  人生一世就如同大梦一场,人这一辈子又能经历几度秋天的清凉呢?午夜梦之处,飒飒秋风吹动窗前的树叶阵阵作响,那响声久久在走廊里回响。愁思爬上难舒的`眉头,岁月早就将双鬓染白成霜。不为生计发愁后,酒水倒是便宜,却常常因为没有人与自己对饮而惆怅;月亮在这中秋之夜越发明亮,但也难免会被不知趣的云层遮挡上。这难眠的中秋之夜啊,谁来与我共赏这形单影只的大好月光呢?思忖片刻后,叹息一声后默默端起酒杯,苍然北望。

  三、创作背景:

  苏轼仕途坎坷,为盛名所累,后因乌台诗案屡遭贬黜,原本豪放不羁的他也难免在午夜梦回之时,怅然悲伤。此词大致作于其被贬黄州之时,中秋佳节,天下同庆之时,其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悲从中来,嗟叹不已。

  四、赏析及感受

  你印象中的苏轼一定是一身白衣,身材修长,手中持有一把折扇,仙气飘飘,文采斐然,抬手就是一首“明月几时有”或者低头就是“但愿人长久”的华丽词篇,其实英雄也会迟暮,豪杰也会末年。在屡遭贬黜,抑郁不得志之时也会仰天长叹低声说一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有当年一门三学士的骄傲,也曾站立朝堂受万人敬仰,也曾气吞万里如虎,壮怀激烈,但终抵不过命运多舛、岁月蹉跎。形单影只的苏轼又一次来到了中秋之夜,万籁俱寂,只有风声相伴。

  人生本是虚幻,就如同泡影一般,夜来风寒,顿觉凉意阵阵,百转惆怅,秋风吹动树叶阵阵作响,此处人生低谷再加之中秋寒意,相互交融,感叹人生苦短,白鬓微霜。上阕中的“凉”字极为传神,是天气凉更是心中凄凉,一语双关,将苏轼那种历尽沧桑后面对惨淡人生的无奈一语点出来。古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曾像苏轼一样,夜深人静之时,回首人生,无限怅然,又有多少豪情万丈的英雄面对一轮明月,慨叹人生无常,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信此时的苏轼内心是多么的无奈何凄凉啊!

  下阕“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秋天的清凉,心境的凄凉,不禁让作者想起这人情的“凉薄”,有好友患无酒,但现在“酒贱”却无人与自己对饮,到底是酒贱还是人贱?我想还是人贱啊,失势的苏轼更能感受这世态的炎凉刺骨。无人陪我,只有明月相伴,清冷的秋叶,落拓的苏轼躬瘘着单薄的身体抬头望月却见乌云遮月,连着云层好像都在嘲笑欺负自己一样。此处明月暗指自己,云层指奸佞当道,自己身处其间,壮志难酬,一身才华,却英雄毫无用武之地。小人当道,诬陷自己致使自己屡遭贬黜,起复无望,政治愤懑之情已达到顶点。谁人与我过着中秋?谁人理解我心中的苦楚?只能自酌自饮,举杯之时怅然北望。此处有争议,一说此诗是寄送给其弟子由(苏辙)的,表达自身政治上抑郁不得志,加之中秋思念胞弟,顿有感北望;一说“北”象征着朝廷,虽然苏轼被贬黄州,但是一颗忠心光照千古,为国尽忠的气节始终未变,为朝廷分忧的初心未曾更改半分。

  苏轼的文笔自不待言,这首婉约凄凄的词堪为苏轼词作中的少有之作,但丝毫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寓情于景,秋风萧瑟,皓月当空,情景交融,读来让人感同深受,有极强的代入感。以“凉”字贯穿其中,道尽词人心中无限怅惘,凄悲之感,凉彻心脾。人这一生总要经历挫折和磨难,总要在无人之时思忖体悟人生的百般滋味。苏轼恃才被朝中众臣排挤,大家都知道他是当代文豪,可是我就是要排挤你,参奏的折子一封接着一封,持续的被打压,让这个天之骄子,苦闷无奈,感叹世态炎凉。

  我已人至中年,如今依旧一无所成,读来此词,感慨良多。我没有苏轼的才华,更没有他的人生际遇,但虽隔千年我依然能够感受的到苏轼那一时那一刻的心境。有的时候人就是这样,没有的希望,等待希望;没有明天却总期待着明天。日子如流水,年龄渐长,没有了昔日的豪情、没有了唯我独尊的骄狂,只剩下一副苍老的皮囊,踽踽慢行。有些事我们左右不了,命运的枷锁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活下去,要坚强的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和明天,只要有风就能吹走乌云。苏轼,你虽仕途坎坷,但你著作等身的文坛地位却已流芳千古,你的诗词文章为后世之人景仰。你依旧是我心中的男神,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男神!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篇3

  《西江月·咏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前言」

  《西江月·咏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下片写梅的凋谢。这首词是以“梅”格喻词人的侍妾朝云,全词采用回文的形式,渲染了梅的高贵品格,也衬托出了朝云的红颜。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⑵妍华:喻梅花美丽姿色。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⑶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⑷华妍:同"妍华"。

  「翻译」

  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赏析」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词人没有直接写朝云,而是从梅—凤—人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这种文体写作起来,难度较大,但词人非常自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篇4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

  译文

  昨夜您的小船离开京口,今晨我的马头遥望长安。旧官拿什么交代给新官?只有西湖、吴山、公事、案件。

  杭州美景,百年来几度变迁?内含奥秘,下评语叫人为难。新太守林大人的才气能掀起钱塘江的波澜。把我的新诗呈给您。请您细加指点。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⑵送别:《二妙集》本及毛本词题皆作“苏州交代林子中席上作。”可从。然文中之苏州,应为“杭州”之误。交代:交接职务。

  ⑶扁舟:小舟。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乃古润州治所。

  ⑷长安:此处代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马首长安,谓马不停蹄地向京都进发。

  ⑸旧官何物与新官:孟綮《本事诗·情感第一》载陈朝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诗:“此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都不敢,方验作人难。”这里东坡仅以其“新官对旧官”句,借指自己是“旧官”即将离任;“新官”,指林子中,他接替自己任杭州太守。

  ⑹湖山公案:指东坡自己的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傅斡《注坡词》注云:“公伴杭日作诗,后下狱,令供诗帐。此言湖山公案,亦谓诗也。禅家以言语为公案。”

  ⑺个中:此中。下语:评说,讲说。傅斡注:“禅家有下语之说。”

  ⑻使君:指新任杭州太守的林子中。才气卷波澜:形容林子中的才气像波涛一般壮阔起伏。

  ⑼判断:犹鉴别辨析。

  赏析

  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词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诉说着他的仕宦奔波之苦。这句词份量沉重,内涵复杂,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词人说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留下一堆吟咏西湖山景的诗作了,表现了东坡的谦虚和自责精神,令人钦敬。其实,词人这次知杭政绩斐然,尽人皆知,他不仅积极抗旱救灾,施粥送药,救活了很多贫困百姓;而且开河浚湖、兴建水利,在西湖中筑造堰闸,修建南北三十里长堤,并在堤上造六桥,置九亭,遍植杨柳芙蓉,不仅美化了风景,还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们“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做生祠以报。”

  下片,集中请求林子中评判其湖山新诗。“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词人说西湖山景千变万化,百年数异,自己对之描写是很困难的。这里,词人把其湖山诗作的内容限制在自然景物的范围内,与其他(如政治)无关,而且“百年几变”,“下语千难”,表明其诗歌内涵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复杂多变,用语费神颇多,是正常现象。“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这末二句是词人对林子中的客套颂扬之辞,当然也含有某种期待的愿望,他说林子中才气如壮阔波涛,一定会对自己的新诗做出公正的评判。用语谨慎巧妙,表面上是请友人品赏、评说自己的新诗,而却带有某种警惕性。因为词中连用“公案”、“判断”二词,十分醒目,这涉及到诉讼、判案性质,东坡决不会随便使用之。东坡似是有意把自己当作了“被告”,等待审判,但他实际上却又是问心无愧,心地坦荡,并且充满了自信心。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无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浑然妥贴,章法平中有奇,虚实柜生,宛曲味永。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篇5

  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色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拥。¤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次韵酬之。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创作背景

  黄庭坚于崇宁甲申年(公元1104年)在荆州作《承天院塔记》,被执政者指摘其中很多语句“幸灾谤国”,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由鄂州出发,二月过洞庭湖,经过湖南长沙、衡阳、零陵等地赶赴宜州贬所。黄庭坚在长沙遇到惠洪,至衡阳而有唱和之词。

  赏析

  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见。次句“雁回醉墨书空”说出了春到衡阳这点意思。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势如雁之回转。

  相传雁南下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飞向北。又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称雁字。首两句成工整对偶,以律诗锻炼之笔,写水天空阔之景,点出眼前时地,而逐客迁流,扁舟迫窄,种种感慨,已暗藏其中。

  三四句转入酬答惠洪之意:“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因其词而及其人,因其人而称其诗,说诗兼代说人。作者称道他人之诗之美,常巧设比喻,此处赞惠洪之诗秀绝,如园里青葱,得雨更为鲜绿。惠洪是诗僧,有《石门文字禅》三十卷,大半为诗,其中颇多清隽之篇,作者此处所称,亦非虚誉。

  至于园葱之喻,王梵志诗亦云“喻若园中韭,犹如得雨浇”,想同本于俗谚。“想见衲衣寒拥”是说惠洪苦吟时的情状。意似调侃,实见亲切。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感慨生平,也是应答惠洪来词“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句意。上句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事。作者曾供职秘书省,又为史官,京师十年,友朋文酒之乐,亦甚称意,而后一贬黔州,再谪宜州,后者且为黜降官最重的除名编管处分,所去又是南荒之地,前后比照,宜有“梦魂人世”之感。“杨花”句说自己转徙流离,有似柳絮随风飘荡,不由自主。但是作者处逆境已久,能够看得开。他对这次与惠洪的分别,各奔前程,说是“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燕、鸿皆候鸟,因时迁徙。燕,春社来,秋社去(春社为春分前后,秋社为秋分前后);《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彼此皆如社燕、秋鸿,各去所要去的地方,一例奔忙,莫以彼而笑此。心头诚然沉重,却以轻倩之语出之。“处处春山翠重”句,祝惠洪此行能履佳境,也有自为开解之意。南方草木,当也是美好的,只要心地宽阔,亦何妨处处皆春。

  这首词极尽曲折吞吐之能事,巧用典故,表露旷达胸襟。全词有语尽而情未尽之妙。

西江月古诗翻译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