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时间:2014-07-05 07:39: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杂诗十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杂诗十二首(其二)》原文: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其二)》注释:

  1、白日沦西河:太阳落山。沦,落下。西河,一作西阿。阿,山曲。

  2、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荡荡,广大。景,通“影”,月光。

  3、时易:时节变换。

  4、夕永:夜长。

  5、欲言无予和(hè),挥杯劝孤影: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无予和,没有和我应和的人。挥杯,举杯。

  6、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掷,抛开。骋,驰骋。这里是指大展宏图。

  7、终晓:直到天亮。

  《杂诗十二首(其二)》白话译文:

  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

  《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前四句,表现宇宙的周转不息,寄托岁月如逝的感怀,同时衬托出寥廓的天幕下孤独的诗人形象。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表现出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象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空。“风来”、“夜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气变”与“不眠”两句中“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已非彼时,后者却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验与感受。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后六句解析:生命是孤独的,不仅“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连生命须臾不可脱离的时间也无情地抛弃了它,自顾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种在时间田野上的愿望连根拔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与质量的愿望也将落空,不能不“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就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古诗《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