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时间:2016-06-09 06:48: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导读: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篇1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称次韵。

  ② 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④ 有思:即有情。缀:连接。

  ⑤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⑥ 芭花,指柳絮。

  ⑦ 有情意。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⑧ 萦:缠绕;

  ⑨ 缀:连缀。

  【译文】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

  【译文二】

  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评点】

  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词的上半部分写杨花飘落的情景。开篇“似花”两句造语精巧,音韵和婉。一方面咏吟杨花,另一方面也是写人的情感,词人敏感地捕捉到杨花“似花非花”的`独特之处:它名字叫做杨花,和其他的花一样都有开有落,这是它的“似花”之处;但同时它颜色浅,又没有香味,而且生得纤小,挂在枝条上很不起眼,又让人觉得它“非花”。“惜”字充满情意。“抛家”三句,以空灵之笔写杨花飘零的情形。词人在这里赋杨花以灵性,实是借花抒情。“萦损”三句,从花到离人怨妇,以气运笔,通畅贴切。最后几句把花和人合为一体,极言离人的愁苦哀怨。

  词的下半部分言情。前两句笔势跌宕顿挫,用“不恨”、“恨”两相对照,抒发对杨花无人怜惜的惆怅。“晓来”、“春色”六句,是对前面“抛家”、“萦损”的详细解释,杨花最后的结局是“一池萍碎”,或被碾为尘土,或被流水带去。收尾三句总揽一笔,把池中“萍碎”的杨花喻为离人的泪滴,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妙笔生花。

  这首词借杨花写离恨,情思厚重,含蓄深沉,笔法哀婉,怪不得王国维评其曰:“和韵而似原唱。”

  [赏析]

  本词为北宋词人苏轼所做,写于作者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二年。全词咏柳,是作者少有的婉约词作,也是北宋时期咏物的名篇。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寻味。它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准确地把握住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点春光,送走春色;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细小,隐身枝头,从不为人注目爱怜。

  次句承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之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言「抛家」,貌似「无情」,犹如韩愈所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实则「有思」,一似杜甫所称「落絮游丝亦有情(《白丝行》)。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亦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咏物而不滞于物,匠心独具,想象奇特。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苏轼自注为「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 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篇2

  [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1、非花:谓柳絮不是花。梁元帝《咏阳云楼檐柳》诗有“杨柳非花树”句。白居易作有《花非花》词。

  2、从教坠:任凭它飘落。

  3、无情有思:看似无情,实是有意。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4、“萦损”三句:谓离思使缠绕的柔肠变细,春情使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柔肠,形容杨枝。娇眼,形容柳叶。

  5、“梦随风”三句:形容柳花随风飘荡、乍起乍落,宛似闺中人梦寻情郎的幻境。此从金昌绪《春怨》诗化出,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落红难缀:落花难以连缀到枝条上。

  7、“遗踪”二句:谓杨花落池,变成零乱的浮萍。苏轼旧注:“杨花落水为浮萍。”苏轼《再次韵曾仲锦荔支》诗,亦有“杨花着水为浮萍”句,自注云:“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此说不合实际,只能说,杨花落水犹如浮萍。

  8 、“春色”三句: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把春分成三份。此处春色代指杨花,杨花二分落地化为轻尘,一分落水随流水而去。

  赏析:

  上片刻画杨花飘落,摇曳入题。似花非花,无情有思,熔化前人诗意,于杨花若即若离,形神兼摄。“萦损”以下,从“有思”生发,“柔肠”喻柳条,“娇眼”喻柳叶。“梦随”化用唐诗,既象征杨花飘零之状,又映现其“有思”之魂。以物为人,以人写物,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由上文“惜”字、“坠”字引申出“恨”、“飞”、“落”,借以抒发伤春惜花之愁。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宕开一笔,而后折回杨花。“遗踪何在”一问,承以或化轻尘,或随流水,见春光消逝,渺无遗踪,何胜感怆!末以点点杨花与离人泪珠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正应起句“似花非花”旨趣。全篇赋物言情,虚实相生,笔墨入化,有神无迹。其风韵之妩媚,晁叔用比为“如王嫱、西施,洗净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诗人玉屑》),可谓传神妙喻!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