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13-06-04 05:5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莫言《母亲(有删改)》】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的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选自《中国剪报》2012年10月31日第五版。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练习及答案】

  11.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4分)

  【答案】11.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样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2分)

  12.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人性最低的标准

  (2)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答案】12.(1)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2分)

  (2)某些本质,指人在严酷的现实中体现的脆弱、丑陋、堕落等,比如害怕死亡、饥饿、困难等;比如失去人的尊严、骨气;像保管员条件稍稍优越时,不懂得尊重别人,侮辱别人的人格和尊严等。(2分)

  13.请说说⑤节写贝鲁特老太太一节的作用。(6分)

  【答案】13.这是宕开一笔,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1分)1、内容上,与我母亲、父亲、爷爷的形象互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在灾难困苦当中,母亲和普通的人们,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丰富了内容,突出了主题。(3分)2、让文章结构灵活多变,有迂回,有张力,为下文抒写感受作铺垫。(2分)

  14. “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为什么会在作者的脑海中翻腾?阅读全文,请探究作者这么说的多种原因。(6分)

  【答案】14.一是孕育作用:①女人、母亲像大地孕育万物生命一样,孕育繁衍生命。母亲用野菜支撑这个家。精神上,母亲父亲爷爷,历经苦难,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和信念,对我人生价值标准的确定有着很大的影响。(2分)

  ②母亲与故乡一起,让我体验到了饥饿岁月里真切的生活,孕育了我的文学才华,让我把握到了文学的灵魂,获得了创作的宝贵资源,形成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2分)

  二是激励、推动作用。母亲、父亲、祖父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虽历经苦难困厄也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精神(信念),一直伴随、激励着“我”;这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这种精神信念,又让其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重要句子的内涵和分析概括主旨的能力。母亲和故乡都有蕴育作用。学生能从人生和文学两个角度去答,言之成理,便可得4分。

  人生的影响原文有:“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文学上的`影响原文中有:

  “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等句;“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激励推动作用2分,答题依据:

  文中有“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然,在揭示社会的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拓展阅读

  莫言的创作特点

  主旨思想

  莫言非常重视文学的本体意义,体验性是他乡村写作最重要的特点,这得益于他二十年的农村生活,他与乡间社会朝夕相处,它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归属性的存在不同于早先知识分子理性剪裁过的农村,借此展现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兼济天下的宏愿;也不同于城市作家体验农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农村社会的浮光掠影,从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结论,相反那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刻,他能发现农村不仅有耕种的辛劳还有收获的喜悦;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麻木愚昧还有为人不知的真诚纯粹。对此,莫言也毫不讳言自己农民作家的身份,他认为这是故乡血地对自己的一种限制,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物百态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识,培养了他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创作中遇到合适的催生物就容易产生本能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情感取向。

  解构正史

  莫言的系列小说打破宏观历史叙事,展示小人物的历史和人性的丰富,它颠覆了传统革命叙事整体的、进化的历史观代之以小人物的多维的、立体的性格展示,通过他们人性的自私、欲望和面对民族大义时冲锋陷阵的伟岸以及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无能为力的苍凉来展现历史的另类书写。这种搁浅宏观的历史叙述代之以个人历史的书写,无疑突出了个人历史无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也进而使探索历史规律的努力变得可笑。其次,莫言在其小说创作中通过历史中的个人面对生殖的苦难、战火的侵袭、食不果腹的生命危机等等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在巨大的历史洪流和苦难中的坚韧、顽强与包容,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光辉,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历史带给个人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对创造它的人类的束缚。最后,莫言还擅长通过拼合碎片化的历史片段来打破历史的必然性,体现其偶然性因素对历史的重大作用。莫言因为跻身于底层社会很难接受到严肃的正统教育,更多的是在田间地畔听来的夸张精彩的神鬼故事或英雄传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作家心中并没有真正的历史概念,而只有传奇,相反这种传奇化了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却更接近历史本来的面目,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在莫言的笔下这种传奇化了的历史首先既表达了历史细节的真实,而非概念的真实,也表达了历史人物形象的真实,这是一种生动的,具有明确叙事视角的历史表达。因为,革命小说创作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整体创作,在宏观的叙述中忽略了微观的刻画,在革命小说中大多是英雄群像却很少有对个体人物的细致刻画。因此以莫言为首的新历史主义反其道而行之,聚焦于人物个体,致力于书写细节的真实,从而增加历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莫言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中,大都架空了历史,将人物置于历史的中央,通过人物的命运走向和性格演变来建构历史。

  莫言的作品对完美人性的讴歌和对违背人性发展的批判都一针见血,而且莫言是一位执着于现实人生又具有反思批判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论形式、内容、风格如何天花乱坠千变万化,而人及人在历史现实面前的生活情状以及情感流变才是他关注的永恒主题。莫言通过人建构起来的生活背后表现得也是错综复杂的人性,当这种普世的情感出现异变和扭曲的时候,莫言就义正词严地发出了他的批判之声。在莫言的作品中最典型的就是作者对历史反人性的批判,莫言笔下的历史多是被解构的历史,是从历史的最直观承受者老百姓的角度来审视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脱去了正史的冠冕堂皇,而多了一些真实。无疑,在莫言眼中荒谬的历史事实是加之在老百姓头上的第一元凶。

  批判退化

  “种的退化”即通过人类一辈一辈生命力的不断衰弱来体现一代不如一代之意,它不仅是莫言小说创作中一个颇具原创性的叙事情节和重要的叙事主题,也是莫言生命意识的最初萌芽,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反思。当然种的退化只是作者运用的一个隐喻,而背后作者对这种民族生命强力越来越羸弱表现出的痛心疾首的批判,借以呼唤民族强健生命力的回归才是作者的终极追求。

  莫言企图通过对家族原始野性精神的呼唤,来化解家族现代困境的窘境,以达到重建民族昂扬奋发的“红高粱精神”。以种的退化的批判来达到对民族、历史、生存现状的批判,从而引起反思和疗救的注意。[49]

莫言《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