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

时间:2017-07-04 02:37: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叙事诗,发表于1920年,后收入诗集《女神》。此诗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凤凰涅槃

  郭沫若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司”(Phoenix),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按此鸟殆即中国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孔演图》云:“凤凰火精,生丹穴。”《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序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们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哀哀的凤凰!

  凤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凤歌

  即即!即即!即即!

  即即!即即!即即!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宇宙呀,宇宙,

  你为什么存在?

  你自从哪里来?

  你坐在哪里在?

  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

  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

  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那拥抱着你的空间

  他从哪里来?

  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

  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

  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

  昂头我问天,

  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低头我问地,

  地已死了,莫有点儿呼吸。

  伸头我问海,

  海正扬声而鸣(口邑)。

  啊啊!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莫悲哀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飞向西方,

  西方同是一座屠场。

  我们飞向东方,

  东方同是一座囚牢。

  我们飞向南方,

  南方同是一座坟墓。

  我们飞向北方,

  北方同是一座地狱。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凰歌

  足足!足足!足足!

  足足!足足!足足!

  五百年来的眼泪倾泻如瀑。

  五百年来的眼泪淋漓如烛。

  流不尽的眼泪,

  洗不净的污浊,

  浇不熄的情炎,

  荡不去的羞辱,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啊啊!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好像那大海里的孤舟,

  左也是漶漫,

  右也是漶漫,

  前不见灯台,

  后不见海岸,

  帆已破,

  樯已断,

  楫已漂流,

  柁已腐烂,

  倦了的舟子只是在舟中呻唤,

  怒了的海涛还是在海中泛滥,

  啊啊!

  我们这飘渺的浮生,

  好像这黑夜里的酣梦,

  前也是睡眠,

  后也是睡眠,

  来得如飘风,

  去得如轻烟,

  来如风,

  去如烟,

  眠在后,

  睡在前,

  我们只是这睡眠当中得

  一刹那的风烟。

  啊啊!

  有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思?

  痴!痴!痴!

  只剩些悲哀,烦恼,寂寥,衰败,

  环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啊啊!

  我们年轻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

  我们年轻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

  我们年轻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我们年轻时候的欢哀哪儿去了?

  去了!去了!去了!

  一切都已去了,

  一切都要去了。

  我们也要去了,

  你们也要去了。

  悲哀呀!烦恼呀!寂寥呀!衰败呀!

  凤凰同歌

  啊啊!

  火光熊熊了。

  香气蓬蓬了。

  时期已到了。

  死期已到了。

  身外的一切!

  身内的一切!

  一切的一切!

  请了!请了!

  群鸟歌

  岩鹰: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该我为空界的霸王!

  孔雀: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花翎上的威光!

  (氐鸟)枭: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哦!是哪儿来的鼠肉的馨香?

  家鸽: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

  鹦鹉: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听我们雄辩家的主张!

  白鹤:

  哈哈,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高蹈派的徜徉!

  凤凰更生歌

  鸡鸣

  听潮涨了,

  听潮涨了,

  死了的光明更生了。

  春潮涨了,

  春潮涨了,

  死了的宇宙更生了。

  生潮涨了,

  生潮涨了,

  死了的凤凰更生了。

  凤凰和鸣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

  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

  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新鲜,我们净朗,

  我们华美,我们芬芳,

  一切的一,芬芳。

  一的一切,芬芳。

  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

  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

  我们欢乐,我们和谐。

  一切的一,和谐。

  一的一切,和谐。

  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

  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

  我们雄浑,我们悠久。

  一切的一,悠久。

  一的一切,悠久。

  悠久便是你,悠久便是我。

  悠久便是他,悠久便是火。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我们欢唱,我们翱翔。

  我们翱翔,我们欢唱。

  一切的一,常在欢唱。

  一的一切,常在欢唱。

  是你在欢唱?是我在欢唱?

  是他在欢唱?是火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欢唱在欢唱!

  只有欢唱!

  只有欢唱!

  欢唱!

  欢唱!

  欢唱!

  1920年1月20日初稿

  1928年1月3日改删

  拓展内容:静夜郭沫若赏析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赏析

  这首诗写得宁静、典雅,遣词造句和诗行的组织,都富有古典诗词的风味。在这笔墨空灵的画图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遐想。异国海边的静夜,有着“对月流珠”的鲛人的幻影,这难道不是诗人眷怀祖国、感怀世事的心灵的投射吗?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的疏星。

  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二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

  “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郭沫若《凤凰涅槃》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