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详细生平介绍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其先出自西晋军事家杜预,本为京兆杜陵人(所以晚号杜陵)。寄籍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自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迁入。
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曾隐居于成都杜甫草堂)。杜甫对他显赫的先世有着过剩的意识,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的诗篇留下。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
早年
杜甫早年的生活情况历史对其知之甚少。杜甫于唐明皇先天元年(712年)2月12日。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出游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的时候,他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二十岁的时候,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巩县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杜甫遂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这一次出游即是快活惬意,这段时间主要是打猎与唱歌:“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齐赵之游。其时,正当开元全盛,到处一派升平,杜甫这一段时期的情感倾入诗中,豪放而自负,炽热而奔放,明朗而开阔。这是杜甫早期诗歌艺术的特点
入仕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直到十四载,才得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为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流离
就在这个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诗人目睹国家的残破以及叛军的残暴,感时伤事,写下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不朽诗篇。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天宝十七载,五月,贺兰进明陷害房琯,杜甫遭株连,从此受到肃宗的疏远。闰八月,敕放郧州省家。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当年冬,杜甫由华州赴洛阳。二年春,返回华州,正值唐军九节度使邺城战役使郭子仪六十万大军溃败,朝廷大肆抓丁以补充军力,杜甫就沿途所见所感,写成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
入蜀
十二月初,杜甫于无奈之下再次逃难,携家离开同谷入蜀,于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亲友们的帮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阆州(今四川阆中)一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二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几次写信希望杜甫回来。六月,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他和严武之间亦发生过矛盾。严武性格暴烈,《新唐书》记载有一次杜甫因醉酒对他不敬,说了一句“严挺之乃有此儿”而令他怀恨在心。一日欲将杜甫与梓州刺史章彝,已经准备好人手,左右告诉其母之后杜甫才被救下,唯独章彝被杀。实际上《新唐书》说严武“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的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至云安(今重庆云阳),次年暮春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甚至以船为家,“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杜甫居夔州近两年,写诗四百余首。
去世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携家出三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阳。之后,诗人漂泊湖南,贫病交加,濒临绝境。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的逝世至今都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些专家认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并在杜诗中找到证据,“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平江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