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做过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主要是根据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深入的体会赏析其中的含义。大家知道怎样去完成古诗词鉴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因为。
背景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
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绝求正所以经世务,设置专局,使子与门人纂修各经新义,以为诵习的定本。《诗》、《书》、《周官》三经新义最为重要,《周官新义》尤能阐发新政理论。他的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所著《字说》、《钟山目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官新义》残卷、《老子注》若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