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迟子建特别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意蕴丰富的事物,然后给以绘声绘色的艺术再现,这彰显出迟子建细节描写的功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欢迎阅读与收藏。
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1
读迟子建的小说,第一感觉就是落寞惆怅的温暖、美丽缱绻的苍凉,这种感觉源于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功力。迟子建不仅熟悉生活,而且具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她特别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意蕴丰富的事物,然后给以绘声绘色的艺术再现,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渲染典型环境、升华主题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彰显出细节描写的魅力。
一篇小说要想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需要在细节上用全力,只有把极微小的细节都描摹好,才能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正如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时所云:“盖其叙事虽甚微,而其用笔乃甚著,叙事微,故其首尾未可得而指也;用笔著,故其好恶早可得而辨也。”
迟子建深得“叙事微而用笔著”的精髓,她的小说细节描写看似很随意,其实却很讲究艺术表现的章法。在中篇小说《青草如歌的正午》中,陈生是迟子建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卑微而弱小,在生活中受尽了磨难与欺辱,但他却坚韧、顽强,对世间万物充满爱意。同村人王来喜家的马流泪不止,想让陈生杀掉它,陈生到王来喜家看马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陈生并没有找地方坐,他还是到马厩去了。他首先察看槽子里的草,用手一摸比较干爽,放到鼻子下也没闻出霉味,这才放心地又去看墙角装豆饼的袋子。豆饼也新鲜着呢,陈生尝了一小块,觉得自己都能吃,香而微甜,马不会消受不起的。至于饮马的水桶,陈生将其中的剩水舔了舔,没觉出什么异味,陈生就兀自叹息一声,说:日子过得好好的,怎么说淌泪就淌泪了呢?陈生便想这匹马兴许是老了,走到穷途末路了,因而感伤落泪。”在这里,陈生的“摸”、“闻”、“尝”、“舔”到最后的“叹息”、“落泪”,这一连串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他善良、温情的一面,他同情“流泪的马”,他觉得马是为自己命运多舛、饱受磨难与欺辱而流泪,“一年四季不让它着闲,有时还把它租出去让外来的人耍,它不伤心才怪呢”。在这里,迟子建通过对陈生看马的细节描写,表现的不仅是对马的同情,更是对与马一样的人的同情,“作品通过对生存个体曲折、艰难的生命历程的展现,凸显了生命的受虐与反抗、屈辱与高贵,体现了作家对平凡的生命个体生存状态与精神处境的关怀与思考。”的确,人们不仅应该同情、善待、尊重马,更应该同情、善待、尊重像马一样勤劳、弱小的人。
迟子建不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与性格,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渲染典型环境,深化、升华小说的主题,揭示生活的真谛。迟子建小说中的环境细节描写笔墨生动传神,审美意蕴尽藏其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亲亲土豆》中,主人公秦山患肺癌去世后,妻子伤心地用土豆为丈夫堆坟,文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当妻子离开时,“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这处环境细节描写烘托了一种诗意而又忧伤的氛围,它委婉地表达了这对夫妻间的深厚感情,妻子想让丈夫在他热爱的故乡土豆的簇拥下进入天国,而这个土豆仿佛是秦山的化身,他不舍得离开妻子,想永远留在妻子身边。这个温馨感人的细节描写使死亡也有了浪漫和诗意,它暗示秦山并没有死,他与妻子还保持着精神上的沟通,这种难舍难别的暖暖的夫妻之情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使小说充满了哀而不伤的温馨情调。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景物描写同样意蕴深刻,试看下面几处细节描写,“乌塘的色调是灰黄色的。所有楼房的外墙都漆成土黄色,而平房则是灰色的。”“乌塘一年之中极少有几天能看见蓝天白云,天空就像一件永远洗不干净的衣裳晾晒在那里。”“乌塘的雨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肮脏的雨了,可称为‘黑雨’。雨由天庭洒向大地的时候,裹挟了悬浮于半空的煤尘,雨便改变了清纯的本色。乌塘人因而喜欢打黑伞。众多的打黑伞的人行走在纵横交错的街巷中,让人以为乌塘落了一群庞大的乌鸦。”这些景物的细节描写渲染了一种黑暗与肮脏,给人难以言说的压抑感,这恰好契合了小说的主旨,作家要批判的'恰是现实的黑暗与残忍,作家通过这些混沌不堪的景物传达了自己对现实丑恶的隐忧与痛心。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更是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在月光的洗礼下,逝去的爱人的胡须化成了美丽的蝴蝶,诗性的细节暗示着主人公超越苦难的能力,暗示着其向死而生,卸下了个人的苦难与伤痛,用悲悯和感恩的目光注视世间万物。
真实、细腻、传神是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塑造人物形象,还是渲染环境、升华主题,迟子建都能在忠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以精准、鲜活的细节描写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长久的生命力。
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2
迟子建散文透着大自然与人物和谐之美的气息,气息中那些个忧郁的灵魂,宛如唱着一首凄伤优美的歌。迟子建良好的艺术感觉,可以让我们透过文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敏锐的才思和灵动的气息,让人感到回忆的醇香、温暖,足够让人感动一辈子。
迟子建的散文有迟子建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现实生活的写照,有出访外国的随想,而更多的是对故乡生活的回忆与追念。她诗思中的宁静,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副中国雪天的风情画,在冷色调中,有融融的暖意。
迟子建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散文创作上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女作家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使她的散文有一种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她的散文,是有质地的散文,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依然鲜活地存在着的。
《撕日历的日子》全文以日历为线索从撕日历到翻台历,从一个侧面写出了作者从小到大,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轨迹,从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迟子建内心深处最真实质朴的情感世界。她借撕日历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既自然不做作又使表达质朴动人温婉柔情。有0000别人家的日历是不撕的,我们家的日子是一个也留不下来,统统飞走了,因为我那双不安分的手,两者的对比,更提现除了我们家对时间流逝更深刻的感受。
早晨一睁开眼,我爬出被窝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脚去撕月份牌,凡是黑体字日子要随手丢在地上,而到了红色的日历便亲切地看看,生动体现了小孩子的天真可爱,而当我赖床,父亲便把狗放到屋里,狗狗叫我起床,生动体现了一家人温馨和谐的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神往。
作者对旧台历的珍惜,既是对温馨岁月和成长经历的回味,又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岁月如歌的感慨与惆怅,旧台历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让作者既可以回望过去,让岁月永恒,也可以思考未来,让见解更加深刻。
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3
它是如此安然地出现在我面前——阿央白。晨光弥漫了空悠悠的山谷,它面朝着鸟声起伏的山谷,把它那惊世骇俗的美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面前。
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便是它了——阿央白。它是一尊刻有女性生殖器的石窟,据说是白族先民原始崇拜的特殊雕刻。它同周围石窟中的菩萨、南诏国王及侍从、天神、力神、古代波斯国人等等坦然地相处在一起,以其浑然天成的美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只有这尊石窟下的一块圆石,才被千古不绝的朝拜者给跪出两江深深的凹痕,那么触目惊心的凹痕。
我远远地看着它,它的黑褐色的质地、轮廓分明的曲线、睥睨世俗的那种天真无邪的气质。我们就在那一瞬间温存地相遇了,阳光在它的身上浮游着,它似乎就要柔软地荧荧欲动,就要流出一股莹白芬芳的生命之泉。
没有嘈杂的交谈,静悄悄的风、静悄悄的阳光在我们之间穿梭着。它静悄悄地立在这里已经有许多个漫长的世纪了。它沐浴着风声、雨声、月光、阳光,这一切都没有损害它的容颜。它是古老的,同时又是年轻的;它是苍凉的,同时又是青春的。我注意到,周围许多处石窟在战事中遭到破坏,菩萨断了胳膊、侍从少了腿,而许多头像都面目模糊。独有它,阿央白,它依然完整无缺地出现在我面前。就连邪恶的手都不敢触及它,看来真正的美本身就能驱除邪恶。
阿央白出在庄严肃穆的佛教圣地曾招致了种种非议。有人说这纯粹是后人出于对佛教的亵渎而导演的一场恶作剧。他们认为阿央白不洁、不贞,怎么可以把生殖器赤裸裸地雕刻在石头上呢?
我无意揣测这尊大约诞生于唐宋时期的雕刻其用意究竟是什么,也许雕刻者雕厌了充满神话色彩的菩萨、天神,雕厌了国王和歌舞升平的场景,雕厌了他们不可触及的事物,所以他们才雕出一副显赫的女性生殖器,因为只有它,才能给人以最温存、亲切、可知的感觉。也许雕刻者只是发现了一大块黑褐色的石头,他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于是女性生殖器的轮廓就在上面显现了。
当然,一切揣测都只能是假想。不管怎么说,阿央白诞生了,而且存在下来,并且将要获得永生。雕它的人没有留下名字,但我觉得当他用刀凿划出一道道痕迹时,他一定是敛声屏气用心在雕刻。雕它的人一定是个心性很高、懂得温暖的人,也是一个真正懂得艺术之美的人。我与阿央白邂逅的一瞬,我便于无形中看见了一双手拂名而过的痕迹。那只能是一双男人的手,只有男性的手才能使女性的美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晨光涌动着,我和阿央白同样沐浴着光明。我走近它,仔细端详它,我其实是在端详自己。它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凝重和生动。它可以感知语言,它的深处曾搅起多少令这世上男女流连忘返的波澜——万劫不复的波澜。对于它,世俗的一切揣测都是毫无意义的了。可我仍未能免俗,试图还想为它所招致的非议做一番开脱。它跻身于佛教圣地,是否提醒人们,能做佛的思考该是由人开始的,而不是由神开始。只有人才能思考宗教和哲学,而人是从母腹中啼哭着爬出来的,阿央白是我们生命的窗口,我们的思想在做无边无际的精神漫游时,不要忽视生命本身的东西。没有生命,一切都不会存在。
当然,这些念头只是一闪即逝。在阿央白面前,你所需要的只是安详的目光。我一遍遍地注视着它,由远及近,由近及远,这时阳光更加浓郁了,它使阿央白焕发出一股流光溢彩的美。
阿央白的美在于它赤裸裸地将人们引以为神圣或邪恶的东西公之于众,这样神圣和邪恶就不能依附它而存在,它只为它自己而存在。犹如一枝娇艳异常的金黄色喇叭花,在深山野谷中摇曳着,释放着它那安静、炫目、动荡而悠久的美。
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4
这篇散文可谓“小中见大”的典范。中心事件无非是写“一只虫子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从题目可想而知,一只卑微的虫子而至于“惊天动地”,那它一定是深深地震撼了“我”、感染了“我”甚至羞煞了“我”。我们不禁要问,这只虫子究竟长得何等模样,又因为什么做出了何等壮举,进而表现出了何种精神气概?题目《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急切读下去一看究竟。
然而,作者好像在有意吊我们的胃口似的,她丝毫无意一上来就为我们介绍和描写这只虫子,而是不惜花费大量的笔墨,写小时候的“我”对虫子的“不陌生”、虫子带给我的乐趣和我常拿虫子恶作剧;写自己成年之后移情别恋太多的事物而唯独把虫子给淡忘了;然后才笔锋一转,写到“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写到自己对虫子态度的变化和我当时灰暗、孤独、迷离、茫然的心境。这一层层的铺垫,为的是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可谓别有匠心。
接下来,作者的目光和笔触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只虫子。乍看并不起眼、行动也似漫无目的这只虫子,原来竟是一位好奇心强、沉着冷静、目标明确、坚定执着、不畏挫折、英勇顽强的“将军”、“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为了渲染这只虫子的“惊天动地”,作者极尽描写之能事,综合运用了诸如想象、夸张 、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将这只虫子写得既生动形象而又富有灵性,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
迟子建小说细节描写的魅力 篇5
纵观全书,若论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无疑便是这篇《时间是怎样地行走》了。时间,这种抽象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永远地行走着,不曾停息。它不会因为在世外桃源而停下脚步,也不会因为战火的纷飞而止步不前,它永远都藏在钟表里,“滴答,滴答”————不紧不慢,气定神闲,好似一首只有一个节奏的歌。只不过,世人皆认为这是一首充满悲凉的歌罢了。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创造了光。那这匆匆不停的时间又从何而来呢?几万年来,恐龙消失了,残暴的纣王消失了,四方来贺的大唐消失了,就连当时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也消失了,唯有时间,还是那般无二。风霜雪雨,潮涨潮落,河流涨了又枯,花开了又落,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在一场去了又来的寒冷和飞雪中,地老天荒,我们的手却挽不住它的去留。
明明是它伴着我们在生命中行走,然而有一天,朋友不见了,父母不见了,甚至我们也不见了,它却仍然在其他人的身边行走。也许我们就是它之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它却是汹涌的大潮,我们从后浪变成前浪,又从前浪变成了一行水渍,在无限的奔涌中化为尘土,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
不正是这样么?百年黄图霸业,过眼烟云耳。从这个天地诞生起,它就那么不朽而又亘古的存在了。对这无限大的天地来说,它是那么短暂,短暂的匆匆一瞬;它又是那么漫长,漫长的天长地久,何况是我们人类呢?无二,我们只能任由它与我们匆匆而过,在我们青春的脸上划上沧桑;在我们乌黑的发丝中添上白雪。辉煌的宫殿会变为废墟,明亮的刀剑会变为废铁,在它的行走中,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它也许还会永恒地走下去,直至空间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