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观词

时间:2018-04-06 08:49: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引导语: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婉约的风格,至秦观则登峰造极,使此种词风焕发出异彩,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下文是小编收集的有关秦观词的知识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今天开始讲秦观。我以前说过,我们每讲一个词人,除了讲他个别的成就和特色之外,还尽量要给大家一种历史的线索,使大家能对词的发展有一个认识,而且,我们还常常把后一个词人跟前一个词人作一些对比。秦观字少游,号淮海。他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两个人互相欣赏,可是这两个人在为人方面和为词方面是颇有差别的。那么,我们就通过苏东坡和秦少游这两个人为人与为词的不同来介绍秦少游。

  我们先从为词的这一方面来讲。词的诗化——把歌筵酒席间的歌词转化为抒情写志的诗篇,这是苏东坡最高的成就。苏东坡是一个超旷、豪放的人,他把他那超旷的风格和情调也表现在词里边了,这是对词的一个很大的拓展,使词演进到一个新阶段。可是不要忘记,词本来是在歌筵酒席之间给那些漂漂亮亮的女孩子们歌唱的,它的本质是婉约、纤细、柔媚的,而秦少游就最能表现出词的这种特质。这不仅是我这样说,以前的读者也有很多人看到了秦少游的这个特点,其中我特别要提出来的,就是冯煦的《蒿庵论词》。这个冯煦我们以前讲过,他跟冯正中同姓,曾经编纂过《阳春集》。冯煦字梦华,号蒿庵,他有一本书就叫《蒿庵论词》,那里边有一句话说:“他人之词,词才也。

  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词才”是写词的才能,有丰富的语汇,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感受,能观察,这是有词才;而能够蕴涵有词的那种婉约、纤细、柔媚的质素,才是有词心。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得也很好,语言和想象都好,可那是豪放的,是另外一种风格、另外一种性质,它与词的本来的特质并不完全相合。而秦少游的词在词的演进上的作用是使诗化了的歌词再回归到词的本质。在所有的这些词人里边,最能够表现词的特质的就是秦少游。清朝的周济是一个有眼光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介存斋论词杂著》里有这样的话:“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秦少游的词在外表上很平易很寻常,并不是强有力的,可他正是以他的平易近人使人受到感染。周济说,由于秦少游具有这种特色,所以那些用力逞气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他的境界。冯煦和周济说的话都很对,可是我们要是没有一个例证就不能更确切地说明秦少游的这种特色。所以,现在我就把他的两首《画堂春》的小令抄给大家看一看: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这两首小令用的字都很平常,但是里面都含有非常纤细、婉约的感受。我们先看第一首,“东风吹柳日初长”写得真好。有的人写了半天,用了很多字,连一点点自己的感受都没写出来,可是秦观用这么平常的几个字就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东风”是春天的风,春风是比较温柔、轻缓的。天气渐渐地暖和了,柳条垂下来,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地摇摆。宋人的诗句说“风里垂杨态万方”,又说“杨柳春风百媚生”——风里的垂杨柳有各种美丽的姿态,那确实是仪态万方的!欧阳修的小词说:“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那也是欣赏垂柳整天地在微风之中轻轻舞动的样子。所以“东风吹柳日初长”七个字虽然看似平常,但却有无限情致。次句“雨余芳草斜阳”,写下过一阵雨之后,在落日的余晖中,看到了被雨水洗过的那些碧绿的芳草。在春天花开的时候,如果是日正当中,白花花的太阳光线太强了,你就不能把那些红颜色、绿颜色的明暗看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在黄昏,太阳斜着照射过来,而且刚刚下过雨,那花的红、草的绿,就显得特别地分明。“杏花零落燕泥香”:杏花已经开完了,花落在地上与泥土混合起来,燕子就把这些带着落花的泥土衔去做了它的巢。周邦彦就有一首词说:“落花都入燕巢泥。”“睡损红妆”:那女孩子在春天这种美丽的天气有一种惆怅寂寞的心情,但是他没有说那女孩子是怎样地寂寞哀伤,只是说她没有游春的兴致,所以睡损红妆。那么她的闺房之中是什么样子?是“宝篆烟消鸾凤,画屏云锁潇湘”。“鸾凤”是鸾凤形状的香炉,“宝篆”是一种盘曲的香。他说篆香的香烟从那形似鸾凤的香炉喷出然后慢慢地消失了,屏风上的画图是一幅烟云渺茫的潇湘风景。中国人认为潇水湘水一带是南方风景美丽的地方,所以可能画屏上真是画的烟云渲染的潇湘景致,可是这也更能表现女子那惆怅的情怀。“暮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黄昏时天气很冷,料峭春寒浸透了这女子单薄的罗衣,引起了她的无限思量。这真是很柔细的笔法。

  我们再看下面这首《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落花已经铺满在小路上,池里的水已经涨到和池的边相平了。池里的水为什么涨?那是因为春天下了好几场雨的缘故。你看,他写得多么闲淡,好像是随随便便地写下来的,“铺”字、“平”字都不是带有锋芒棱角的字。然而,他写的是暮春的景色,而且有一种伤春的意思,不过他没有直接写,这“落红铺径水平池”就是他对那暮春景色的细腻的感受。接下来是“弄晴小雨霏霏”。“霏霏”是细小的雨丝在飘的样子。“弄晴”,是说天快要晴了,可是还有一些小小的雨丝在日光之中闪动。“杏园憔悴杜鹃啼”:杏花的憔悴,那是因为美丽的春天已经快要结束;而杜鹃鸟的啼叫,也是暮春的一种象征。“无奈春归”:春天走了,你又有什么办法!由于“落红铺径水平池”的伤感,由于“弄晴小雨霏霏”的迷惘,所以就“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柳外”是柳树的边上。他一个人登上了柳树边的画楼,画楼栏干外面有高高的花树,他就用手指捻着树上的一个花枝。在手捻花枝惆怅良久之后,他并没有把花枝折下来,而是“放花无语对斜晖”,这感觉真是太细腻了。对于春天快要归去的那一份伤感,对于花快要开完了的那一份怜惜,这些他全都没有写,要靠你自己去想象。“此恨谁知”:这种怅惘和愁恨,不但别人不能够了解,连他自己都很难把它具体明白地说出来了。所以,他只是把他自己的所见所感放到读者面前,大家念这首词,也就像亲自体验到了他的所见所感。这就是秦少游。这就是人家之所以说他有“词心”。

  我们下一次再讲秦少游的为人好了,现在先讲了他的词的特质。然而,秦少游的词并不只这一方面的特质,他在晚年经受了挫折之后,词风就有了一种改变。

  前人批评说,别人的词是“词才”,少游的词是“词心”。当然啦,所有的引文作品都注重一种感发的本质。所谓感发的本质,就是内心之中的一种感动。可是为什么特别说秦少游是“词心”呢?因为一般人认为诗跟词在本质上应该是有一点儿差别的。词在兴起的时候是歌筵酒席之间的艳曲,是给那些少女们来歌唱的,所以在本质上比诗柔婉,而豪放一派如苏东坡和辛稼轩,大家都认为他们是词里边的一种变调。我上次说过,苏东坡把词向诗这一方面发展达到一个高峰,而秦少游把词又带回它那柔婉的本质。我曾经举了秦少游的两首小词,特别是那首“落红铺径水平池”,那“铺”字、“平”字,都是非常柔婉的字,你可以把它和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相比较。晚唐五代虽然还没有所谓豪放词,但李后主在晚唐五代的词人中要算是比较奔放的一个,他的感伤也是奔放的、强烈的。而你再看秦少游的“凭阑手捻花枝”,那种伤春惜花的感情写得是多么柔婉、纤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引了冯煦的一句话:“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说,秦淮海(秦观)和晏小山(晏几道)这两个作者真是古代最伤感的词人哪!他们所说的平淡的话里边都有很深的意味,表面上看起来很浅的一句话都有一种姿态。

  王国维对冯煦的话有一点点不同意,他说:“余谓此惟淮海足以当之。”这是指“古之伤心人”、“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三句话,王国维认为只有秦淮海才能配得上这样的评语,晏小山是不配的。为什么呢?他说:“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晏小山的词我们讲过了。我说过,晏小山所写的是一种今昔离合的悲哀,例如:“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那都是酒筵歌席上跟那些歌伎酒女们的离合悲欢,虽然写得很动人,很美丽,但他所怀念的是小,所写的也只是小,并不能给人更深远的感发。又如:“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他所写的就是那么一个穿着美丽的衣服,捧着酒杯给他敬酒的女子,感慨的就是他听歌看舞的生活之中的离合悲欢。而秦淮海则不同。他说:“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他说:“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淮海的伤春里边,没有被今昔离合悲欢的某一个特定情事或人物所拘限,他所写的是内心深处的最细微的体会,所以写得耐人寻味。他的感觉最敏锐,最纤细,最容易被触动,能写出对美好的光阴、美好的花朵的那份爱惜和珍重;写出对不能够长久保留的美好的东西的哀惋和叹息。这就是秦少游之所以为“词心”的缘故,也是他和晏小山不同的原因。在这点上我同意王国维的话。王国维在后边还说,秦少游的词境“最为凄婉”。我们刚才说过他是柔婉,可是他所有的词都是在柔婉之中表现一种凄凉无奈的感情。我们可以拿大晏来作比较。大晏的词也是很柔婉的,也不用那些强烈奔放的字句,可是大晏在柔婉之中有一种明朗、旷达的理性。大晏也写伤春,他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可是接着就说:“不如怜取眼前人。”而秦淮海的词则是在柔婉之中表现了一种凄凉无奈的感情。你看他写的是“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是“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他不用“林花谢了舂红”、“人生长恨水长东”这类强烈的字句,也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类理性的思致,他的词里边总是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这就是秦淮海词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可是王国维又说:“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凄厉”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悲惨的感情。王国维举的这两句词的词调是《踏莎行》,这首词我们以后是要讲的。秦少游为什么后来写出这样悲惨的句子来呢?那是因为他在仕宦方面受了挫折,他曾经被贬官到了郴州。要说明为什么他晚年的词风变为“凄厉”,就得讲他为什么事情而被贬官,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讲秦少游的生平了。

  我们在讲词的时候,除了讲一个人的成就特色之外,也结合着历史的发展,拿一个跟他最接近的作者做比较。就像大晏和李后主我们作过比较,大晏和欧阳修我们也作过比较。现在,我们刚讲完了苏东坡又接着讲秦少游,就要把这两个人也作一个比较。苏东坡和秦少游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但苏东坡比秦少游差不多要大十三岁,两个人在做人的修养这一方面也是不同的。苏东坡这个人很旷达,无论外界给他什么样的打击,他自己内心总有一种不变的持守。从中国的古典诗歌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修养是多么重要。有时候,一个人遭遇到什么事情并不能够完全自主,因为外在环境的改变有时不是你能够掌握或预料的。可是,对于遭遇到事情之后的反应就是可以自主的了。同样是遭到贬官的不幸,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苏东坡和秦少游被贬官都是因为新旧党争,都被看做元祐党人被贬出去,可是苏东坡的反应跟秦少游就完全不一样。

宋秦观词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