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

时间:2014-06-04 04:44: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杜牧的诗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他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的诗十五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牧的诗 篇1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5、《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1、《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2、《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5、《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杜牧的诗 篇2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杜牧的诗 篇3

  赠宣州元处士

  唐代 杜牧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译文

  陵阳山上的隐士,是身、世两忘的人。

  他们住杂草丛生的简陋居室,令人觉得比整个天下还宽广。

  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人们由于不知足,故常爱叹息自己遭遇不好。

  注释

  1.元处士:即元孚。《全唐诗》卷八二三《元孚小传》:“元孚,宣城开元寺僧,与许浑同时。”处士:未仕或不仕的人。

  2.陵阳:陵阳山,在宣城。传说是陵阳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据《列仙传》:陵阳子明钓得白龙后又放掉,五年后白龙来迎,陵阳子明上陵阳山修仙,百余年后成仙。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东汉人,隐居不出,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之术,时称之“北郭先生”。

  3.身世:身,自身。世,社会。南朝鲍照诗:“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4.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形容杂草丛生。三亩居:泛指村野寒俭的住宅。

  5.“樽酒”两句:用东汉扬雄比喻元处士。扬雄字子云,为人简易,口吃不能剧谈,静默而好深思,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有高名于当世。玄,指扬雄所著《太玄经》。这两句是说:他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6.寡: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在寻访深通哲理的元处士时作此诗赠与他。

  赏析

  全诗描绘了元处士的隐居生活,对他的清静无为、心与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赞许。

  前两句总述,点明元处士的隐居地点和高行。在陵阳山上有一个德行像汉代北郭先生的隐者,他是一个对自己、对世间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从居室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分述。元处士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野草,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狭窄的地方,却比整个天下都要宽广。这些说明,正是因为他胸怀宽广,所以才有这种感觉。元处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饮,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览,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宽天下,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达这境界须有寻“玄”觅“道”的文化底蕴支撑。“玄”就是“道”。中国古代任何学派都不否认道,亦即都承认宇宙是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捉摸道的运动变化。针对不同问题捉摸道便产生各种学说。而元处士则更希望超越一切学说而直接到达道的境界。心宽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这两句亦是对元处士的赞誉。

  最后两句带有惋惜之情,对元处士如今的处境表示同情。诗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处士平时也一定常叹息自己的人生机遇少,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没遇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话虽如此,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得的意绪,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与自然浑然一体。

  杜牧的诗 篇4

  唐代 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文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注释

  梦泽:即云梦泽。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简析

  这首诗也是描写秋天的齐安(黄州)景物,寄托了诗人背井离乡的怅恨心情。全诗写秋日雨景,通过秋声楚雨,阶前梧叶,构成秋雨图画。诗中字字皆秋色,句句皆秋色,吟之身寒,且融入“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一咏三叹。

  创作背景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两首诗作于齐安(今湖北黄州),应是即景抒情之作。其创作时间当在秋天,具体年份不详。

杜牧的诗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