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时间:2017-02-02 08:39: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宗元牛赋的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牛赋》

  唐·柳宗元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柳宗元《牛赋》注:

  1.黄钟:土也

  2.曦(xi):日光

  3.敛(lian):收获

  4.蹶(jue):踏

  5.尻(kāo):臀部

  6.缄滕(jian):绳索

  7.俎豆(zu):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8.藿菽(huo):藿,豆叶。菽,大豆

  9.踯(zhi):徘徊

  10.不惕(ti):,惧也,敬也,忧伤。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这是一篇咏物短赋,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感愤之作。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 开篇点题。对牛的外形进行了描述:体魁头大,两耳下垂,两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时声音洪亮。树立了牛高大、矫健、憨厚、魁伟的形象。牛勤奋耕作,它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犁耙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土地,然后农人种下庄稼。从播种到收获,都离不开牛的辛勤劳动。收得的粮食,送入官仓,养活百姓,穷的富了,饥者饱了,牛对人类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牛不图享受,只习惯于在田地荒野中脚踏泥泞的土块。牛“利满天下”,还表现在它浑身上下都是宝,一切都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极广,或作食品,或作绳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羸驴“不耕不驾”,却坐享其成,跟着劣马吃吃喝喝,能获得豆类饲料,饱腹无忧。它还善于奉承别人,常常趾高气扬地在康庄大道上炫耀自己。高兴时则仰起鼻子,恼怒时则尥蹶子,有时在大道中央昂首嘶鸣,旁人吓得老远躲避。它善于识别门第的高低,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忧愁。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一愤激的反语,对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强烈地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与驴的天壤之别,这是命运使然,决不是能力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赋》,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惟妙惟肖;把驴“不耕不驾”的懒散傲慢和“善识门户”的投机钻营揭露的淋漓尽致。难道柳宗元只是写两种动物的不同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借物抒情,抨击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不满的情绪吗?否!难道柳宗元只是把自己或王叔文比喻成牛,来表白自己抱拙终身的决心吗?还是否!

  芸芸众生,自古至今,牛一般的好人,赢驴一样的小人,一茬接一茬,不知有多少?柳宗元若直接褒好人贬小人,提倡大公无私的人生观,那多直白多单调多没意思呀。他把文笔用在人们熟悉的牛、驴身上,可谓即引人入胜又立意高远,即形象逼真又含蓄深沉。在赋里,赋人柳宗元字字含情,句句有意,爱憎分明,讴歌理想。把人世间两种人生观两种活法的人托在物里水乳交融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做到了:赋终结而意未尽。

  《牛赋》赋的好,赋的精彩,赋的高远,赋的深刻!

  赋人,柳宗元,牛人也!

  创作背景

  《牛赋》是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柳州的十年之间的感愤之作。

  整体赏析

  第一段,作者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利满天下,无可逾者。既以牛为描写对象,虽是小篇赋,也仍然按照赋体铺陈其事的表现方法,极写牛的各个方面,第一,先绘其形:“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仅此十六字,便使牛在形体上塑造了力大、憨厚、耐劳的形象。再摹其声:“牟然而鸣,黄钟满脰。”这是说:牛哞哞地发出叫声,脖子里震荡着浑厚的低音。写声音之沉实,正与其形体相谐和。第二,写耕垦之劳:“抵触隆曦······己不适口。”耕、种、收、运,无所不事,真是泽披于人。再进而写劳作之苦。“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使穷的`人富了,饿的人饱了。而功劳却没有,有时陷进泥中,有时倒在地上,艰辛地出没在寂寥的原野。以上是表现牛能生尽其劳。第三,写死尽其用:“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滕,或食俎豆。”这是说:面对牛的献身精神,人们不会为此感到惭愧,但它带来的好处却使天下获利,即使牛死去以后,皮角和骨肉,还被劈成皮绳或充当了祭品。行文至此,自然得出结论:“由是观之,物无逾者。”牛的形象刻画也遂告完成。说此段是作者以牛自喻,其内涵正是表明:柳宗元及其革新派,就像这里描述的牛一样,孜孜矻矻,为天下做了许多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第二段在紧承“无可逾者”之后以“不如”二字相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更为写羸驴,喻小人,奠定了讽刺墓调。这里完全用对立的方式与上文进行对照描述:羸驴只知习惯于追随那些跑不快的劣马;想方设法趋炎附势,到处投靠,不耕地不驾车,却吃最合口的饲料;可以在平坦的大道恣意践踏,进进出出。非常随便;高兴时就与同类用鼻子互噢,恼怒时则用力蹬蹄;在大路上一声长叫,听到的人只好惊恐地躲避;靠着善于钻营,一辈子都不用担惊受怕。文章就是这样借着对羸驴的描述,痛快淋漓地画出那些不劳无功、无益于世,又依傍权贵飞扬跋扈小人们的丑态。

  第三段,抒发感概,渲泄激愤。虽然处于封建时代的柳宗元难免有“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的宿命思想并以“慎勿怨尤,以受多福”的幻想来安慰自己。但这仅是表面现象。统观全文主旨,联系作者遭贬后的表现,实质上这恰恰是一种曲折的发泄。怨后而说勿怨,乃是更深的怨恨;更何况段首一句反诘,正说明了积怨难平。

  这篇小赋、以朴实无华的笔墨讥切时弊,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描述中成功地运用对衬手法。此篇把牛与羸驴放在一起比较,紧紧抓住有利于天下还是无益于世这一尺度,在层层鲜明的对照描述中牛和羸驴各自的特征得到充分显现,同时,文章赞颂什么、鞭答什么,也一目了然。

  名家点评

  北宋·晁补之《续楚辞》:“一寓于文,为‘离骚’数十篇。”

  明·王文禄《文脉》卷二:“柳赋,唐之冠也。”

  清·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柳州诸赋,摹楚声,亲骚体。为唐文巨擘。”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一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湖南零陵)司马,十年后方得回朝。寻迁为柳州(广西柳州)刺史,卒于任上。他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人物,并称“韩柳”。诗文创作极为丰富,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善赋,在唐代赋家中成就突出。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牛赋的鉴赏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