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时间:2013-04-01 04:37: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唐温庭筠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龙榆生《格律》原书收平仄韵错叶格(格二),双调平韵格未收。平韵格流传较广,宜为定格。平仄韵错叶格,《金奁集》入“越调”。三十三字,六平韵为主,五仄韵两部错叶。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韦庄、黄庭坚、张先、陆游、李清照、吴文英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篇1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鬓丝生。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年代: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品赏析

  陆游有《诉衷情 》词二首 ,其中一首的首句是“ 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 嘲咏风月 ’。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 》,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词的上片是忆旧。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

  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 ),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右从事郎为枢密院敕令所删定官,由九品升为八品,这是他入朝为官的开始。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绍兴三十二年九月,任枢密院编修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这两任都是史官职事。这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有周必大 、范成大、郑樵、李浩、王十朋、杜起莘、林栗、曾逢、王质等,都是一时俊彦。所以才说“结友尽豪英”。 下两句词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蜡封侯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这时宋孝宗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张浚,筹划进取方略。

  陆游曾奉中书省 、枢密院(当时称为“二府” )之命作《 与夏国主书》,提出申固欢好,永为善邻,以便全力抗金。又作《蜡弹省札》,以喻中原人士:“有据北州郡归命者,即以其所得州郡,裂士封建 。”实际上是作敌后的分化瓦解工作。“蜡封”是用蜡封固,便于保密的文书。“幽并”,指幽州和并州,主要是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地方,在这里统指北方入于金国的地区 。“夜半传檄”和“驰谕幽并”表明主战派在朝廷占上风,图谋收复旧山河的种种指施得以进行,陆游不分昼夜地投入抗金工作,透露出他的无比振奋的心情。

  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 。“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 ,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今天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 ,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

  苏轼曾说过 :“江山风月 ,本无常主 ,闲者便是主人”。(《东坡志林·临皋闲题》)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嘲咏风月”的罪名的人们 ,予以有力的反击 ,套用孟子的一句话就是 :“予岂好嘲咏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篇2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

  【1】诉衷情:词牌名。

  【2】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3】戍(shù):守边。

  【4】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5】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6】梦断:梦醒。

  【7】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8】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9】鬓:鬓发。

  【10】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11】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12】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何时不详。从词意看,当是淳熙16年(1189年)陆游罢归山阴,闲居镜湖后所作。它是陆游晚年抚今追昔发出的感叹,也是他晚年思想感情的`概括。

  [内容评析]

  词的上阙回忆往昔。壮年时期的陆游壮志凌云,英姿勃勃奔赴抗金前线。奔「万里」而「觅」表现了词人豪放、自信、坚定、执着地追求理想的精神。「万里」和「匹马」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当年超群不凡的英雄形像。回首往事,当年的军旅生活,历历在目,热血沸腾。然而这一切很快成为了过去,到现今,那翻山涉河戍关抗敌的踪迹梦中也难寻求;当年作战穿的貂裘军装也已蒙上灰尘,变了颜色。「梦断」和「尘暗」表现诗人为再不能像当年那样奔万里而觅封侯,单枪匹马戍守梁州,内心的无限悲怨与惆怅。

  下阙抚叹今朝。「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灭胡雪耻,立功报国是陆游一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然而现今词人鬓发已白,人已老,而半壁河山依旧,胡人仍肆虐中原,理想抱负落空,即使流干了眼泪也无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是更深沉的悲愤和慨叹。词人没有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到处在「心(理想)」与「身(现实)」的矛盾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身却僵卧孤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他的心灵高高飞到了「天山」,身体却沉重地落在「沧洲」。「谁料」写出了他早年的天真和今日的失望,也表达了他一生中屡遭挫折,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哀怨。「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是人到暮年志未酬痛楚衷情的诉说,也表明词人虽身老而继续着抗金报国理想的坚持。

  全词多处用强烈的对比使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突出。用典多却极为自然贴切,使读者不觉为典,且更易于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词注释]

  ①《诉衷情》: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②梁州:今陕西省汉中一带,当时的前线。③关河:指大散关、渭河一带。④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此处借指前方。⑤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居住之所。这里指陆游晚年所住的山阴镜湖之滨。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声调高亢,“梦断”一转,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慷慨化为悲凉,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叹,悲凉化为沉郁。“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人生自古谁不老?但逆胡尚未灭,功业尚未成,岁月已无多,这才迫切感到人“先”老之酸楚。“一事无成霜鬓侵”,一股悲凉渗透心头,人生老大矣!然而,即使天假数年,双鬓再青,又岂能实现“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事业?“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所以说,这忧国之泪只是“空”流,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最后三句总结一生,反省现实。“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洲”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词人没料到,自己的一生会不断地处在“心”与“身”的矛盾冲突中,他的心神驰于疆场,他的身却僵卧孤村,他看到了“铁马冰河”,但这只是在梦中,他的心灵高高扬起,飞到“天山”,他的身体却沉重地坠落在“沧洲”。“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羽翮,落到地上,在痛苦中呻吟。

  陆游这首词,确实饱含着人生的秋意,但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更多的历史内容,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陆游《诉衷情》全文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