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诗句

时间:2014-09-06 01:23: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峨眉山的诗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峨眉山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的诗句 篇1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二十六岁(726)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一叶轻舟从清溪出发,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了,从峨眉山一直跟随诗人行走的明月,被岸边的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注释: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

  ④清溪:唐时泯江的一处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峨眉山的诗句 篇2

  娥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

  《峨眉山樵歌》[原](古风)

  峨眉天下秀,气象起万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

  新春萌万物,入夏百花鲜;金秋红叶艳,隆冬冰裹岩;

  双桥清音美,雷洞涌云烟;灵岩叠翡翠,罗峰彩虹翻;

  象池新月夜,洪椿晓雨潸;大坪赏霁雪,九老遇神仙;

  龙门观飞瀑,虎溪听响泉;崖陡悬栈道,云断有桥连;

  虹飞接引殿,花铺迎宾滩;卧云浮舟捷,幽林藏冷杉;

  琴蛙弹奏急,灵猴嬉戏欢;彩蝶翩翩舞,云雀啾啾喧;

  佛顶最高处,云涛卷巨澜;圣灯飘渺夜,万佛朝普贤;

  崖上佛光现,凡人能成仙;晨昏钟声响,平安保万年;

  金顶观日出,金光照佛坛;四面八方佛,世代佑全川。

  《舍身崖》[原](古体二首)

  《舍身》

  跃下悬崖落尘埃,

  化作飞虹绕莲台。

  瞬间了却舍身愿,

  换得因缘下世来。

  《惜缘》

  我佛常修来生福,

  今生愿惜前世缘;

  崖边拉手同祈祷,

  以沫相濡过百年。

  附记:每当清晨,自金顶下望,可见云雾似海,时而波涛翻涌,时而风平浪静,变幻无穷。苍茫的云海,似雪、似棉,厚厚的,无边无垠,似能让你卧、让你踏。风一吹,一缕微云便扑到脸上,薄薄

  的凉意沁入心脾,让人刹那间忘却身后的世界,似乎只要纵身云海,便能到达神仙居住的地方。难怪叫它舍身崖。原来美丽到了极致,竟成为一种危险的诱惑,让人产生想飞的渴想。或许,传说中的成

  仙之人就是受了云海的诱惑,在这里舍却肉体凡胎,成为美丽的殉道者。

  《灵猴挡道》[原](顺口溜)

  《灵猴挡道》[原](顺口溜)

  灵猴态可掬,

  好吃又贪婪;

  结伙挡道口,

  留下买路钱。

  左牵衣,

  右扯衫;

  揭帽又脱鞋,

  衣袋朝底看。

  游客不施舍,

  群猴闹翻天,

  上蹿下跳不依饶,

  举步难向前。

  《峨眉一线天浅吟》[原](古体)

  《峨眉一线天浅吟》[原](古体)

  低头一栈道,

  抬首一线天;

  黑白一江水,

  蜿蜒一峡间。

  岩泉碧碧生秋色,

  林树萧萧带紫烟;

  空谷幽兰留清境,

  几点云鸦出翠岩。

  回首夕阳中,

  黄昏落崖前。

  附记:一线天在清音阁西的黑龙江峡谷,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宽约6米,最窄处仅宽3米,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势十分险要。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泉峡景观。位于黑龙江上白云峡内,在清音阁西面1公里。黑龙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至清音阁,会白龙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岭下,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两岸萦回纡曲。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后来,景区管理部门已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平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两岸瀑布轰鸣,怪石峥嵘,山道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灵岩滴翠》[原](七律)

  《灵岩滴翠》[原](七律)

  经年古刹今何在?

  雾绕云牵万树葱;

  四八庙堂空有迹,

  百千和尚更无踪;

  朝辉掩映几山秀,

  暮霭飞翻数岭雄;

  但愿此崖常滴翠,

  不参菩萨拜苍穹。

  附记: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在报国寺西南5公里。创建于隋唐年间,曾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洪武、永乐年间重建,仍名灵岩。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此寺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层层叠叠,呈现出灵岩的雄伟壮观,“灵岩叠翠”便成为峨眉十景之胜。

  古刹于20世纪60年代全部毁坍,而“灵岩叠翠”的自然景色却依然如故,去灵岩山,赏叠翠层,仍有“仿翠摹青情不尽”的感受。灵岩地处金顶三峰后面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向北眺望,近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如三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廊线十分清晰。由低至高,由近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转黛青,由灰蓝到灰白,向远方层层扩展,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这是何等壮丽的奇观!从山下观望峨眉三峰,有几处绝好的地方,即山东麓的连香坝、低山的会灯寺、中山的白龙洞古德林;但均不如在灵岩遗址,那里距近、开阔,能令人从更深的层次上,静观峨眉山另一奇妙的侧影,欣赏“叠翠”刚与柔、壮与丽相依互存的秀美

  《峨眉圣灯》[原](五律)

  月黑风高夜,

  群灯崖下翩;

  兰光千点聚,

  绿火万堆湮;

  闪烁过幽壑,

  飘摇上碧天;

  普贤香火盛,

  佛荫佑全川。

  峨眉山的`诗句 篇3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二十六岁(726)初离蜀地时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离乡时对故乡山水的深深依恋。全诗意境明朗清新,语言自然流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个云淡风清的秋夜,诗人从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挂在幽美静谧的夜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水中,伴随着诗人远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一个天高云淡的夜晚,一叶轻舟从清溪出发,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峡驶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达渝州了,从峨眉山一直跟随诗人行走的明月,被岸边的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注释: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内,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到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入岷江。

  ④清溪:唐时泯江的一处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治所。

  峨眉山的诗句 篇4

  《峨眉山月歌》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峨眉山的诗句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