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时间:2019-01-01 03:32: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篇1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作者介绍:

  欧阳修 (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 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仁宗时,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 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 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 编为《集古录》。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修死后葬于开封新郑(今河南新郑),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现有欧 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今绵阳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选其《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 文》、《卖油翁》六篇;选其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诉衷情(清晨帘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馆残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时)》、《朝中措 (平山栏槛倚晴空)》、《蝶恋花(家庭院深深几许)》六首;先其诗《戏答元珍》和《画眉鸟》二首。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篇2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通常翻译为:就

  14、沃面:洗脸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

  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译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