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李商隐研究著作三十种叙录
6.《李商隐资料汇编》
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编,全二册,中华书局2001年11月出版。
此为中华书局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丛书之一种,故其体例与前此所出诸作均大致相同。刘学锴、余恕诚在数十年来编著《李商隐诗歌集解》与《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大量资料,又由黄世中进行了补编,故此书之完备可以想见。全书汇辑了从晚唐到近代有关李商隐研 究的几乎所有资料,包括其生平事迹的记述、佚诗及佚文的记载、诗歌及骈散文的评论、作品时代背景及本事的考证、文学典故的诠释。其中,对义山诗歌的总评及 诠释、疏解、鉴赏则为辑集的重点。全书采录之著作五百二十馀种,作者四百九十馀人。就资料辑集的侧重而言,其与《集解》一书虽都以丰富的资料辑录见长,然 也各有侧重。《集解》一书以诗系评,故其所录资料全为与具体作品有关的考证、诠释、疏解与鉴赏的内容,所以,能将前人全注本的注解与笺评全部收入。而《资 料》则不仅收集具体作品的评论资料,还收无法系于某具体作品之下的总评以及义山的生平资料,故更为全面。但因体例所限,对于全注本的注解与笺评则只能阙 如。当然,就具体作品之资料也有不同,《集解》虽集大成,但也还有所选择,而《资料》则着眼于资料的汇集,故一般而言尽量采集。比如,高步瀛《唐宋诗举 要》有数条有关义山诗者,《集解》并未全录,而《汇编》则全数录入,以此二书正可相互补充。
而且,经过编著者的努力,此编亦收入了 许多珍贵资料,如朱彝尊之评点以前只可据沈厚塽之辑评,还不完备,此书则得到了黄永年收藏之过录本;钱龙惕《玉谿生诗集》亦只在朱鹤龄注本中引用了一部 分,全书则未见,今则经袁行霈之助据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本影印舶归;还有徐德泓、陆鸣皋的《李义山诗疏》亦失传极久,现经森冈缘之助于日本怀德堂文库得到了 复印件。故其所收极为全面而齐备,嘉惠学林,洵为义山功臣。
当然,此书之汇集亦有未周之处。著者在前言中即云:“我们估计明代以后,尤其是清人的研究成果,由于存世文集太多,还会有不少遗漏。”这种遗漏对于资料之汇集而言是正常的。除此之外,也还有编者已经使用了的征引书目,还会因版本的不同而产生一些疏漏:如周兴陆《李商隐诗歌评点的若干文献学问题》一文即据其所发现《重订李山诗集笺注》的三色评点本而对此书提出了许多补充意见,其对于朱彝尊评语的辨正及对杨守知与金介二人评语的补辑,都是可以增补本书的。
7.《汇评本李商隐诗》
刘学锴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义山诗之评笺资料,至《李商隐诗歌集解》而大备,然篇帙浩大,通读为难。此书则选取义山诗中代表性作品一百六十一题一百八十一首,约占现存义山诗近三分之一,然后进行汇评工作,亦有益于研讨。
全 书亦分为编年诗与未编年诗两部分,而未编年诗大体上以题材分类编次。诗不列注,只在每诗下列集评一栏,录历代评语。不过,也多将其个别对诗意的诠解之处录 入为评,以帮助一部分读者理解诗意,又尽量兼采各种不同的评说,以供读者比较选择。这些评语大都来自于著者在《集解》中搜集到的资料,但相比旧本《集解》 而言,亦有个别溢出者。集评后复有著者按语,大多亦著者为《集解》所撰者,然较之《集解》,尤通俗而简明。此外,本书虽脱化于《集解》,然亦有优长之处, 如其前冠“总评”一目,录晚唐至近代九十二家总评,这大多都是《集解》因体例所限而未及收入者。当然,其书乃据旧本《集解》而成,亦有个别疏失未及据新本 订正。
8.《李商隐全集》
冯浩注;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珠海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义山传世之作即诗文二端,诗歌历来传承有绪,而其自编文集则早已不传。清人辑得其文,然亦各自为书,迥不相谋,更遑论将其诗文合刊了。所以,编者历史上首次将李商隐传世的全部诗作与文章合为一编,名之曰“全集”,庶几利于学习与研究,确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此书诗集部分以冯浩乾隆庚子重刻本为基 础,不但收录了全部的冯注,而且还吸收了新的古籍整理成果,补充从各种诗话、序跋、野史笔记中汇辑的对诗人、诗作的精到评论。此外,在冯注基础上,编者还 对冯氏未注之处略有补注。而文集部分则以冯注本与二钱补编本为基础,并以《全唐文》校之。全部作品按文体编排。其后还有三篇补遗,义山《杂纂》亦补入其 中。全书后附各本序跋凡例、史传、赠诗、年谱、诗评以及钟来茵《李商隐及其诗研究综述》一文。
然而,此书尚有不妥与疏漏之处。大致而 言,约有三端。一曰体例不纯:其诗全收冯注,又有补注与辑评,而其文集部分则因“今人重诗不重文,且文之注释又很冗长,因而将注文删去”,非但前后体例不 一,且厚此薄彼,令人至感遗憾,因此一点,则文集之附,便同点缀;而“全集”之名,恐不符实了。二曰辑录不全,其诗后所辑评语,大致未出《李商隐诗歌集解》范围,且更少于彼,故学术价值上便不能不打折扣。三曰辨别不精,如诗集与文集各有补遗,但事实上,所补者大多非义山之作,当有以别之。
9.《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刘学锴、余恕诚校注,全五册,列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华书局2002年3月出版。
樊南之文,清人也做过整理工作,虽亦有 得,却颇为支离。建国以来,由于古代文学研究重诗轻文的倾向,樊南文亦少有进展。钱振伦在《樊南文集补编》自序中曾希望有人能“更合本集以成完书”,这个 简单的愿望却在长时期内没有实现。本书著者把清代两种注本所收樊南文合为一书,使之第一次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出来,仅就此而言,已是功莫大焉了。且徐、冯、 钱诸注本虽有系年考证,却均分体编次,不利于知人论世,故此书改为编年,体例大致与《集解》相同:即全书分为编年文与未编年文两部分。唯文更易于编年,于 此前人颇有所获,而著者更就移家关中、入幕陈许、居母丧之过程等处详为辩正,再加上著者本即于义山诗及义山生平有大量考订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诗文互 证,从而为樊南文编年达三百二十五篇之多,仅有十七篇无法确切编年者。当然,著者亦颇谨慎,在全书之后又附了分体目录,以便观览。全书之文字校勘,以清编 《全唐文》为底本,以《文苑英华》及《唐文粹》参校,且忠实引录了《文苑英华》“一作某”之注及钱注本所注存之《永乐大典》异文。注释亦同《集解》,汇集 并辩明诸家旧注,并加按语与补注。樊南之文,亦少有评语,著者亦一并录入文后,以便研究。全书后附《李商隐文佚篇篇目》、《分体目录》及各家序跋、史志书目著录及存目文。
此书的出版,不仅对推动樊南文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地推进李商隐的研究意义重大,而且,对于纠正古典文学研究重诗轻文的倾向、平衡整个唐代文学研究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惟全书亦未附参引书目,似为不妥。对于存目文,此书仅录其题,而未录其文,似未为当。实亦当从《集解》之例,全录原文、原注于后,以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