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赏析
在这个刘禹锡多如星辰的时代,刘禹锡因为任性,一直固守着自己桃花开放的时序观,决心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散发自己的芬芳。正是因为他任性,才让他诗名远扬,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刘禹锡《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查看全部【浪淘沙】(约288首)
查看刘禹锡的全部【浪淘沙】
作品赏析
【注释】
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也做词牌名。刘禹锡有《浪淘沙九首》,本篇是第八首。
迁客:指谪降外调的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会被发现的。淘、漉:过滤。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猛得,中唐刘禹锡,文学家,哲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一作彭城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进士,官监察御史。王叔文失败,他牵连坐罪,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刘仲山集》、《刘梦得文集》。其诗现存800余首。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惊涛骇浪一样深不可测,不可摆脱,也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沉迷颓废。淘金还要经过要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呢,只要不懈努力,总会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的。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刘禹锡在这两句诗中以坚定语气表明谗言“如浪深”,“迁客似沙沉”的现象未必是必然发生的。或者说,即使谗言如“浪深”,迁客却也未必就“沙沉”。遭受不公正的迁谪逆境待遇也不都会如泥沙一样沉入江底,也有努力奋争搏击不已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看起来是在写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写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但是在这首诗中,刘禹锡是在皆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尽管谗言诽谤,小人诬陷,以至于使那些清白正直的忠贞之士蒙受不白之冤,被罢官降职,逐出朝廷,贬谪他乡,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要洗清冤屈,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尽管“千淘万漉”,历尽辛苦,但是终究总会“吹进狂沙”,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我们把作品与刘禹锡的政治生涯联系起来看,谗言明显是指那些诋毁永贞党人的谰言,以及对他百般挑剔的流言。他在诗的前两句已明明白白地表露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接着又以沙里淘金这一具体事理联系到正义之身,历尽千辛万苦终归会经受住磨难而显出英雄本色,为天下人认可。这种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豪迈信念是刘禹锡一贯思想品格的真实反映。作品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刘禹锡的深刻感受,也给了后人以哲理的启示。
文人往往都是任性的,比如王叔文侍读顺宗,在棋枰上燕起鹤落,可谓乾坤一局棋。但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结局是自己被赐死,他的战友们“八司马”被贬职流放。
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宫廷斗争残酷而又复杂多变,正是多变,便给那血腥的残酷抹上一丝神秘诡异的色彩。让后人观看连续剧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惊险。但对于当时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宫廷斗争的结果就等于要流血,要人头落地。公元806年,因为宫廷斗争,刘禹锡刘禹锡开始了他命运中的“桃花劫”。这一年,新即位的皇帝唐宪宗全盘推翻了他前任皇帝的“永贞革新”,并将奉先帝之命参与革新的一些官员革职贬黜。
就这样,刘禹锡开始了他四处贬黜的流浪生活。贬黜十年,京都一梦。十年后,刘禹锡回到了长安。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前尘往事忽然涌上心来,令他微微眩晕。朱雀大街旁的里巷小道上,包着青巾的.少女轻盈地从他的身边走过,遗下了花朵的清香,柔软的吟唱渐细渐远,把他引到了玄都观。
玄都观的桃花开得如此炫人眼目,开得如此恣意自我。这一刻,让敏感的刘禹锡感动莫名,开口吟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让他重拾被当权者贬黜远方的厢梦。或许是桃花那不顾别人贬誉而自我盛开的姿态,让刘禹锡领略到了美丽来自自我的发现、自我的实现。刘禹锡刘禹锡一如既往地歌唱在自己行走的每一条路上,就像桃花把每一朵花开在每一根树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乐观豁达跃然纸上。人生苦短,四时有序,每个人都如那桃花,按照自己的季节开放自己的花朵,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篇千古传唱的《陋室铭》正是刘禹锡心灵里桃花开出的芬芳。
或许正是如此执着地唱自己的歌,开自己的花,他直到晚年仍是精华不衰,写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迈诗句。特别是十四年后再次被皇帝召回长安时,在这个只要少许低头便可改善自己困顿境地的机会面前,刘禹锡又一次来到玄都观,看着枯死的桃树和满地的野葵燕麦,再一次吟唱道:“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任性。直至临终,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写下了《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的任性,使得皇帝不高兴了,权臣不高兴了,他们不愿意被讽刺为菜花,于是刘郎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乡。
一如他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所言,他那首首用心血写就的诗篇和他那不畏威权的刘禹锡气节,如朵朵桃花一样开在了寻常百姓家的庭院,如一只只美丽的燕子飞进了寻常百姓家的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