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纪念馆讲解词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文天祥纪念馆参观,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为了纪念和缅怀他,我们在1984年开始筹建,1992年元月九日也就是文天祥去世七百一十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建筑采取中轴对称宫廷式布局,构成了一组仿古的建筑群。
各位,前面的拱桥是仿当年的临安桥,当年与文天祥同榜的601名进士都是一一从临安桥上走过,去参加殿试以及唱名等庆典活动。耸立在大家眼前的这尊文天祥全身塑像,气势轩昂,底座高1.236米,塑像高6.6米,寓意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6月6日。像后由小柏树拼成的“文山”二字取自文天祥的号,文天祥有一个名(天祥),一个号(文山),两个字(宋瑞、履善)。
各位,请随我登上台阶,去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事迹,纪念馆分为一个序厅,四个展厅,六个部分,其中充分利用现有馆藏文物、图片、文献的情况下,利用了艺术和科技手段,通过情景再现、布景、幻影成像、多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重要的人生节点和高尚的情操。
文天祥纪念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也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点,目前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00多万人,先后有30多位党和领导人前来参观视察,是吉安县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为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宣传和窗口作用,2010年,吉安县投资一千万,对纪念馆的内部陈展和外部的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提升。纪念馆建在县城的当缅山上,取缅怀之意。
现在在各位眼前的是我馆的主体建筑正气堂,屋檐下“正气浩然”四个大字,是由著名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题写,堂门上的馆名是由著名学者,中国书法协会荣誉主席,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写,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著名的诗作《过零丁洋》中的诗句,这是毛泽东的手书。
各位,请随我进去仔细参观。
这里是我馆的序厅,序厅的主题雕塑是文天祥上朝拿笏,为民请命的形象,后面是一幅国画《大地江山图》,也是寓意了文天祥一身正气,傲然屹立于云海之上,天地之间。文天祥脚下的云海其实也有另一层含义,文天祥本名云孙,传说当年文天祥出生时,他的祖父梦见这个孩子踏着紫云前来,所以取名云孙,而这铜像上方的繁星,也有一番说法,古时说状元是文曲星下凡,文天祥是二十岁时就高中状元,这其中最亮的一颗就象征着文天祥。
序厅八幅大型磨漆画选择了文天祥一生中有代表性的八个节点(竹居苦读、大魁天下、痛陈时弊、起兵勤王、京口脱险、开府南剑、过零丁洋、时穷节见),向人们展现英雄的奋斗历程。
请随我往后参观。
(一展厅)
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文天祥的生平事略表,用文字的形式记录文天祥悲壮的一生。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6月6日吉州庐陵县富川,也就是现在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
1256年,文天祥和弟弟文璧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京城临安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和殿试,一举高中状元。
1275年,正在赣州知州任上的文天祥应诏起兵勤王。
1276年,四十一岁的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这是文天祥一生最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一职。
1278年12月20日,抗元兵败。于广东海丰县五坡岭被俘,随后被押解到元大都,囚禁三年有余。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从容走向刑场,慷慨就义,年仅47岁。
在深入了解文天祥的生平伟迹之前,请看当时的形势图。
十三世纪初叶,在中国的版图上同时存在着宋、蒙古、金、西夏等几个政权。随着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交融,民族大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此时蒙古族正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统一内部各部落后,便发动了以掠夺为目的侵略战争;1218年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联宋灭金,接着便发动了长达45年的侵宋战争。
此时的南宋朝廷迁都于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是一个政治腐朽,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封建王朝;尤其是理宗以后,败象愈演愈烈,“民穷、兵弱、财匮、政窳”是当时的国情。文天祥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演绎出了一幕幕气势恢宏、慷慨激昂的英雄壮举、
这是文天祥故里的照片,一个风景优美,山水环绕、平静的山村。梅溪是文天祥外祖父的家乡,与富田山水相连,田畴为邻,两地仅距二十里。文天祥小时候经常和曾氏子弟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文氏自五代后唐由成都迁来吉州,历十二世文天祥出生,从这个世系表可以看出她的变迁情况。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是一位乡间儒者,博才之士,母亲曾德慈知书达理,贤惠善良,深明大义。祖辈良好的道德操守,对文天祥的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天祥有三个妻子,生养了二男六女,有三弟三妹。他的家族亲属,为支持他的抗元事业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先后有17人在战争中罹难。最后,文天祥以长弟的次子文升为继子,繁衍至今。文氏后裔现有17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海南、香港等地。
文天祥幼年是在父亲的教育下启蒙的,文仪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白天授课,夜晚还要背诵。文天祥在童年时,就很仰慕英雄人物,尤其爱读忠臣传。少时,他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庐陵学宫游玩。他看到吉州先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他暗暗地立下誓言:殁不俎豆其间非夫也!(我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抱负,1255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位于吉安城东赣江之洲的白鹭洲书院求学,受业于名师欧阳守道,深受欧阳守道等名师道德文章的影响,奠定了他以后尽忠报国的思想基础。白鹭洲书院1241年由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办,风月楼是书院仅存的建筑。
这幅庐陵学子图描绘了当年欧阳守道和弟子们讲学论经的场景(欧阳守道的教育理念是主张教育正人心、淳风俗,培养有益于世用的人才)
各位现在看到的浮雕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当时文天祥就是在临安一举成名,并名扬天下的。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和胞弟文璧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省试和殿试。殿试时,文天祥一气呵成,写下了万言对策,一举高中状元。这篇使文天祥一举成名的《御试策》,以“法天地之不息”为论点,主张顺应时局,改革不息。文章中,文天祥针对国情,提出许多改革政治、军事的重要对策。理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受感动,封他为601名进士中的第一甲第一名。
文天祥中状元后的第四天,陪他进京考试的父亲因病不治,死于临安,而封建社会的礼制,父亲亡故要守“三年之丧”,所以文天祥没有授与官职便先回故里为父守丧。
等到1259年,文天祥陪同弟弟文璧赴临安再次参加殿试时,文天祥才由朝廷补授承事郎,但是文天祥初入仕十五年间,因不满权臣把持朝政,丧权辱国,扰民利己,两次上书皇帝,然而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遭到贬官,甚至免职。在他的宦海生涯中,约有五年多的时间被迫回到家乡隐居,这是一幅归隐图。归隐期间,文天祥时常在家乡的山水之间徜徉,琴、棋、诗书陪伴着他。文天祥尤其爱下盲棋,文天祥入仕的十五年中,有5年的时间都是隐居在自己的家乡的文山,隐居期间,以琴棋诗书为伴,同时也酷爱下盲棋,说到下盲棋,当时正是三伏天,天气十分炎热,文天祥对好友周子善说道,子善兄,天气闷热,我们到河水里泡泡去,来个以意为秤如何,就是不用棋盘棋子了,就以口代手试试,周子善觉得这太有趣了,于是大家都解衣跳入水中进行对弈,文天祥为红方,周子善为黑方,两人进行了十多个回合,最终打成平局。文天祥没分出胜负不罢休,但两人都已被水泡的寡白。好友问道你是如何想到以意为秤的,文天祥说这是我独自一人时琢磨的,把每次对弈的棋局都记录下来,竟成了两本棋谱,反复默记之后,逐渐在心中有了一盘盘棋局,完全凭靠记忆来下,而且最能锻炼人,所以称它为盲棋。这里就是一盘留下来的残局,无人能解。
1263年起,文天祥先后出任瑞州、宁国府、衡州、赣州四地地方官,他努力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勤政爱民。
在瑞州时,他主持修复了文物古迹,整治民风,平反冤狱,创设便民库,以供借贷济贫,尽最大努力医治战争创伤,让人民休养生息。
1269年,他出知宁国府,针对当地受战祸和官税所苦,向朝廷奏免捐税。并用府中贮备补交税款,百姓欢舞,争相为他立生祠,这是文天祥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下的《劝农文》,鼓励农作和改良社会风气。
1273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
他在职任上,体察民情,实事求是地处理了一批案件,受到民众称赞。
文天祥途经潭州为潭州学宫题写了忠、孝、廉、节四字,现仅存“廉、节”二字,原碑出土后由长沙市博物馆收藏。这四个字可以看出文天祥一生为人为官的真实写照。
1274年,文天祥出知赣州。在赣州期间,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上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赣州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这首著名的《题郁孤台》写于此时,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虽然身在后方,但时刻关注国家安危。这是他书在于都罗田岩的摩崖石刻,从中可以看出文天祥重民本的思想和实践。
这边两组场景也是生动的反映了文天祥一生中重要的两个时刻,第一个是文天祥在殿试时的场景,殿中央上方坐的是理宗,殿下已经写完拿起试卷在观看的是文天祥,第二个场景是文天祥高中状元,一路敲敲打打游街的热闹场景。
请随我参观第二展厅。
(二展厅)
1274年12月,元军突破了长江防线,占领了鄂州,东下直逼临安。长江沿岸诸州守军望风而逃,国难当头,宋朝廷急忙下诏各地起兵勤王。
1276年正月,元军逼进到离临安仅三十里的皋亭山,宋右丞相陈宜中(左丞相为吴坚)连夜逃走,议事大臣仅剩一两人。在这危急时刻,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史,都督诸路军马。第二天。文天祥即以资政殿学士身份赴元营讲和。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希望通过谈判让元军退兵。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谢太后就派左丞相吴坚,贾余庆等祈请使奉降表和玉玺向元军投降称臣,因此元军统帅伯颜借故将文天祥扣留,并以宋主已降为由,逼他投降。文天祥大义凛然,痛斥群逆,并说道:社稷为重,君为轻。君降而臣不降!说明了文天祥的一身正气!
文天祥和祈请使一同被元军押解北上去元大都。途经镇江时,与杜浒等人策划脱逃,于2月29日在镇江脱险,这组连环画生动地描绘了脱险的过程。文天祥在皋亭山被扣押后,押往北上,途径镇江,文天祥被安排在一个沈颐的乡绅家里住,趁看守不在身边,文天祥就和杜浒商量如何逃走之策,可城里元军布防十分严密,杜浒知道拿到官灯衣帽便可通关,他便故意喝得醉醺醺的,装做疯疯癫癫地与人谈论国事,到了第七天,终于说服了一个老兵,同意带路,又过了两天傍晚,才遇到一个老朋友是给元军管理船只的,一听说是为文天祥逃脱,立刻就同意了帮忙,并约定了地点和时间,一切安排好以后,文天祥跟看守王千户说打扰了这么多天,该设宴答谢房东。晚宴时,文天祥十分热情的劝酒,把看守都灌得大醉,文天祥立刻换衣服出门了,这时,官灯衣帽也送过来了,举着官灯在一个老兵带领下出了市区,到了江边,上了小船,径直前行,好不容易到了真州城,他们忍不住激动,互相祝贺,成功脱险。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有详细的记叙。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脱险的地方立了一块纪念碑。
镇江脱逃后,历尽艰险,经过多次历险,辗转入海来到温州;1276年5月听说益王在福州即位,他又马上赶到福州。
他再次被朝廷任命为枢密使,并在南剑州重开督府,准备再次抗元。听说文天祥再次抗元,他以前的旧部和各地义士,汇合到他的麾下。当时文天祥把都督府迁到丛山之中的龙岩,在龙岩驻屯期间,文天祥定下了反攻江西的计划。
1277年5月,文天祥率领督府军绕道梅州,进入江西,开始反攻江西的战斗。首战即克会昌,乘胜追击,取得了于都大捷,接着又攻下了兴国,并把督都府设在兴国的腊石寨。在文天祥的影响下,许多州县重举义旗,收复失地。各地豪杰主动要求归文天祥节制,各地部队不断向兴国集结,兴国一时成为抗元爱国力量的大本营。打通江西后,督府计划北联江淮,南图闽粤,发展大好形势。
泰和针工刘士昭起兵失败,坚贞不屈,写下“生为宋民,死为宋鬼,赤心报国,一死而已”;
由于反攻江西的不断胜利,抗元形势一片大好,危局有所缓和。可是好景不长,随着(1277年8月)忽必烈彻底平息了内乱,随即派重兵围剿南宋残余部队。元军派重兵偷袭督府军,泰和钟步一战,元军五万步骑对付数千义军,由于寡不敌众,义军遭到失败。文天祥率军离开兴国不久,李恒就领元军轻骑紧追不舍,在东固方石岭赶上了督府军。在这危急时刻,都府老将巩信立即组织数十名士卒在山口凭险阻击,舍命掩护撤退的大部队,与元军短兵相接。巩信等人全身中箭竟仍然屹立不倒,死死守住山口。由于巩信等人的顽强抵抗,迟延了元兵追赶的时间,使督府军大部和当地老百姓得以安全转移。
在永丰空坑的山谷中,文天祥摆下鹿砦阵,亲自断后,组织督府军撤退,追兵很快赶到了,许多战友遇难和被俘,他的妻儿子女六人(妻妾三人、一子二女)也被俘。义军将领赵时赏急中生智扮成文天祥,与元军周旋,使文天祥和其他战友得以脱险。
这是文天祥对钟步和方石岭战斗的真实记载。
空坑兵败后,督府军受到重创,抗元形势不断恶化。文天祥收拾残部向福建汀州、广东循州、南岭撤退。1277年11月督府驻屯潮阳。在潮阳期间,督府军剿灭海盗,这是当地老百姓慰劳督府军的地方。文天祥手书“和平里”留赠。这是文天祥为当地改的名字(原名蠔墩)。这是文天祥拜谒双忠庙(张巡、许远)时,在墙上题的诗《沁园春.双忠庙》,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已下定决心效仿先烈,卫国尽忠。
这是文天祥在潮阳莲花峰石崖上,用剑刻下的“终南”二字,表明他自镇江开始南行的终结。因为他当时是午时到达的终南山,所以南字下面是一个午字。
1278年12月20日,元军在海盗陈懿带领下,对正在海丰县五坡岭用饭的督府军发动突然袭击。督府军突围无望,文天祥立即服用龙脑(中药,外用治伤口肿痛。)自杀未遂,不幸被俘,这是他的被俘地。
请随我前往参观第三展厅。
(三展厅)
文天祥被俘后,被元军挟持去厓山,途经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他触景生情,回顾一生经历和近年战事,激情如潮,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
当元军将领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以《过零丁洋》一诗作答,严词拒绝了张弘范的要求。
文天祥抱着“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的信念,决心全节报国,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
厓山是南宋流亡朝廷的海上行宫。1279年2月6日,文天祥目睹了这场旷古未有的海上大战。元军以长蛇阵击溃了宋军的“一字阵”。宋兵民二十万人葬身鱼腹,南宋王朝彻底覆灭,长达320年的宋王朝宣告结束。
这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和左丞相陆秀夫跳海的地方。
厓山海战结束后,文天祥顺着这条图示的路线被押解北上。从南安军开始走水路,文天祥开始绝食,计划气绝在家乡吉州,但风大船速,过吉州而未死成。死是一种斗争,死不成呢,他仍要以不息的精神开始新的战斗。他以孱弱的身躯,自南而北,行程五千余里,历时近十个月。沿途,文天祥看到国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触景生情,写下了151首充满感情的诗作。
文天祥被俘的消息很快传遍各地,人们设法营救,同时又关注他的'气节,希望他速死全节。太学生、 吉州安福人王炎午写的《生祭文丞相文》,正表达了人们的这种期待。这篇祭文从赣州一路张贴到隆兴。但是文天祥始终未曾见到,他用自己的行为告慰了家乡父老和各地的人们。)
文天祥被押解北上时,与在厓山被俘的邓光荐同行,两人一路唱和,抒发亡国之恨。他们到了建康暂住,邓光荐因病留在建康养息。文天祥就义后,邓光荐为文天祥作墓志铭,第一个为文天祥写传,第一个搜集、编辑文天祥诗、文集。
1279年十月初一,文天祥经受了数千里行役之苦到了元大都,囚禁在兵司马监牢。这里就是他被关押的土牢,他在里面被关押了三年又两个月零九天的时间。相传,门前的古枣树为他所植,现存古枣树、枝干南伸,人们说它和文天祥一样心犹向南。
在关押期间,元朝多次劝降,都被文天祥严词拒绝,这其中第一个来的是南宋降臣留梦炎,此人在仕途上和文天祥颇为相似,都是在理宗时考中状元,官至左丞相,可是在气节上与文天祥却有着天壤之别。临安危急时,他私自逃跑,不久就投降了元军,文天祥平生最瞧不起没有骨气的人了,据记载,文天祥唾骂了留梦炎。第二个出马的瀛国公赵,就是宋恭帝,这时的恭帝还是个9岁孩童,元朝统治者是想利用他们昔日的君臣关系使文天祥就范,可是文天祥一见恭帝,拜了皇帝,便乞求他回去。弄得他不知说什么好,就怏怏而返。第三个是平章政事阿合马,阿合马因善于理财被忽必烈重用,仕途上平步青云,此时已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劝降时,派头很大,命人传文天祥问话,气势凌人,但是文天祥也不示弱,毫不畏惧,只说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阿合马见奈何他不得,只好起身回去,一句劝降的话都没说出口。另一个元朝丞相博罗也召见文天祥,就是刚才在场景里所看到的,文天祥把庭问、劝降变成了庭辩。另外在狱中,文天祥还收到了女儿柳娘的信,这才知道自己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在元朝宫中为奴,他忍住痛苦,最终克制了儿女之情,叫女儿不要对父亲存什么希望。就是到了这个时候,忽必烈仍然没有放弃劝降文天祥的念头,他决定亲自出面劝降,文天祥被召入皇宫大殿,他只作揖坚决不下跪,忽必烈也没有强求他下跪,只是劝他,在元朝这么久,如果能改变心意,归顺元朝就许以官职,文天祥是这样回答的,自己是宋朝状元,宋朝丞相,宋朝已亡,唯有一死,不可生!这是文天祥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依然义无反顾的放弃了!
文天祥在监狱中关押了三年多,这是文天祥对牢狱生活的点滴记载。在狱中,他粉碎了元朝统治者的一次次劝降阴谋,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这里就是文天祥著名的诗作《正气歌》,是有著名书法家王遐举先生用隶书题写。《正气歌》中列举了十二位古时正气的楷模,文天祥决心学习他们,希望自己也做一个名留史册、正气凛然的英雄人物!
1283年元月9日,文天祥从容走上刑场——柴市口。经过多次劝降不成后,忽必烈决定杀害文天祥。这里就是当时杀害文天祥的场景。
1283年八月,张弘毅将文天祥遗骨带回庐陵,1284年,文天祥的遗骨安葬在他的家乡富田鹜湖大坑。文天祥墓经过历代多次修葺和扩建,规模不断扩大。
请随我参观最后一个展厅。
(四展厅)
文天祥的英雄气节,后世特别推崇。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造诣非常高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了885首诗,最著名的当然是《过零丁洋》和《正气歌》。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收录在《指南录》、《指南录后录》、《集杜诗》和《吟啸集》中。他的《指南录》和《指南录后序》等代表诗作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是一部诗体自传。这部自传完整的纪录了南宋末期山河沦丧的历史,也真实的记载了他抗元斗争的坎坷征途。从他大量的遗诗和文学主张中,都可以说他是一位一扫委靡诗风,振起南宋诗坛的杰出诗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天祥不主张有意做诗,由于身世和经历与杜甫十分相似,都生逢乱世,所以文天祥一生非常崇拜杜甫,他的集杜诗句,就采自杜甫的381首五言诗。
文天祥用行动兑现了他18岁时在庐陵学宫许下的誓言,他的画像进入了庐陵先贤们的行列,成为万世楷模,享千秋俎豆(被人们敬仰、祭祀)。他的故乡吉州和他任职、战斗的地方都留下了很多纪念他的遗址和遗迹;这里是部分纪念地的图片。
毛泽东主席在阅读欧阳修、宋祈所著的《新唐书〈徐有功传〉》时,挥笔写下“文天祥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国家主席也多次提到要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
元代以来,很多人争相为他著书立传;文天祥光辉的人生历程民国时期就已搬上银屏,这里有电影《国魂》以及话剧《正气歌》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弘扬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活动又不断升温,各级党、团、队等组织也不断依托我馆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文氏后裔和各地人民也经常举行各种大型纪念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这里有个手翻书设备,是开馆以来党和领导人以及各界名人来纪念馆参观的留影,可自行翻阅。
游客们,纪念馆的参观就到这边结束了, 欢迎各位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