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陶渊明古墓之谜(2)

时间:2018-01-02 07:34: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探索陶渊明古墓之谜

  灵龟石村西北的牛眠地

  村落附近有一块地三面环山,中间空旷,陶氏宗族清光绪家谱中对渊明故居是这样描述的:“公矢念不忘故址,觉秦山丛翠,仿佛匡庐高风,前岭而后峙也;始筑茅村数栋,仿佛阶前容膝,设门而常关也;树林阴蘙,鸟兽鸣啼,又奚减五柳庭柯,三径松菊之幽芳可赏哉!”明授国学贡元张仪尧的诗作中记载:“五柳世家有学堂,参差群峰绕夕阳。官保溪堰水潺潺,云烟鸟*(字迹不详)晚茫茫。当年陶令高贤去,无恙灵龟古道长。后园榆柳存古迹,堂前桃李遇春芳。”(据《张氏宗谱》)。这里指出了故居周围的自然环境。

  陶辉带着专家一行观看了当地的地貌,他说,灵龟石村西北的牛眠地三面环山,有红花尖山,牛眠山和雷山,渊明极可能将雷山“仿佛庐山”;“前岭”,指向东面的红花尖山;“后峙”,即牛眠山(称犀牛望月)。故居门前有五棵柳树,寓意陶五个儿子(俨、俟、仿、佚、佟)期望子孙兴旺发达。从当地出土的一个五足陶中,村民推测,这也寓意着陶渊明有五个后代。

  陶氏祖先的故居遗址

  沿着古驿道,在现在村民聚居地不远处,还发现了陶氏祖先的故居遗址。大跃进年代,公社在故居所在地修筑了一个大水库,从而故居和五柳毁于一旦。记者赶到古村落遗址,正逢枯水季节,可以看见大量古墙砖埋在土层中,墙脚周围,发现了大量的唐代、明、清时期的瓷片,水库中部还存在一个陶窑遗址,它所起的作用有待于继续考证。陶学专家们收集了部分瓷片、陶片进行深入研究。

  德安县在渊明故里的范围内

  据当地老人传说,德安陶氏家族的始祖叫陶睢,生于西汉景帝前元七年(公元162年),生二子(務、豫),七国战乱避难南渡。临行时带上了两尊陶氏祖先塑像:帝尧和文元。陶睢出门时对祖先祈祷:我们往南走,如果在什么地方箩绳断了,就在什么地方落户生根。一天,当陶睢来到了德安长山灵龟石山埂上,突然八根箩绳一齐断了。于是陶睢对家人说,祖宗不走,叫我们就在这里落户呢!他察看周围环境:这里有个大山谷,三面环山,谷口向东,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座小山坡。他对家人说,这是一个好地方,是个牛眠地,你看,牛头向东,就叫犀牛望月吧!在此落户,必定发达。并且把长山龟石埂叫发地埂。从此,一家人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到了一百二十户人烟,成了胜族,后人把这里称凹里陶家大院。以后不断繁衍,又在周围开拓了五个村庄,总称为乌龟石陶。总户达到500多户,人口上升5000余人,田地2000余亩。在陶氏胜族时,曾在都昌、湖口、彭泽都放过救灾粮,只不过到了陶渊明时,毁于一场大火,家族日渐衰落。

  从历史沿革来看,德安在夏代为江州敷浅原,西汉划归历陵,汉高祖辖历陵为蒲亭,三国时,历陵属波阳郡,将蒲亭入柴桑,后又并入浔阳。当时德安吴山称敷阳乡;灵龟石,古时这里称长山乌龟石,后改称灵龟石。解放后,当地改称林居大队(灵龟谐音)。德安属浔阳柴桑,浔阳柴桑自古包含德安。在《九江辅志》中记载,陶渊明弃官还乡时,曾路过敷阳河。从德安的地理方位、地缘,历史沿革,德安县应在渊明故里的范围。

  有待于揭开陶渊明古墓之谜

  陶渊明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富等陶学专家在考察后,认为:从地名、墓群、孟母墓、故居、古驿道等现实状况,可以肯定,当地与陶渊明有着深厚的关系,而且此地关于陶渊明的传说有一个系统性,极具研究价值;陶渊明后裔古墓群、故居大量瓷片、砖头的存在,对研究陶渊明有着极大的史料价值,。专家们表示,将于近期联合考古、文物、史籍专家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考证陶渊明墓葬所在地,揭开流传千古的陶渊明古墓之谜。

探索陶渊明古墓之谜(2)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