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莹《秋日湖上》的全诗翻译赏析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对其进行阅读赏析,领略古诗词的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薛莹《秋日湖上》的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注释】
①五湖:指江苏的太湖。
②浮沉:指国家的兴亡治乱。
【参考译文】
落日的时候,我在太湖上游船,烟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产生了忧愁。千古而来历史不正如这浩渺烟波笼罩下的水浪一样在浮浮沉沉中远逝了吗,谁会关心那些繁冗沉寂的事情呢?
作者:
薛莹 晚唐诗人。著有《洞庭诗集》,《全唐诗》里收有十首他作的诗,其他的就只有残句了。他的诗风充满伤感,所作多表现隐逸生活。
赏析:
《秋日湖上》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抑郁的情怀。崔颢有诗《黄鹤楼》中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日薄西山,同样是迷离烟波,虽然诗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两句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太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旧,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是灰飞烟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告诫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作者用低精神财富的笔调,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虚无,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达了作者的清风明月般的胸怀。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人泛舟湖上,秋风萧瑟,落日烟波,触目所见,处处皆可生愁。然身临此境,最易令人发生感慨的,自然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故事了。当时吴被灭亡而越称霸,都已成为往事陈迹,所以说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诸东流,没有谁来问了。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要言不烦,寥寥数语就将今与古、虚与实、景与情融合起来,古今一概,寓虚于实,情景不分。
作者简介
薛莹(约209~283),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出任吴国左国史、光禄勋,吴太子少傅薛综之子,薛珝之弟,入晋为散骑常侍。孙皓初,为左执法,迁选曹尚书,及立太子,又领少傅。
薛莹的诗词全集:
《秋日湖上》 《中秋月·三十六旬盈复缺》 《七夕诗·乌鹊桥头双扇开》 《题七夕图》 《舟行·平沙极浦无人度》 《寄旧山隐侣》 《锦·轧轧弄寒机》 《曲江上巳》。
秋日湖上评析
薛莹,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录其断句“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则其或为秦(今陕西)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莹《洞庭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薛莹集》一卷,附注:“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看来《薛莹集》即《洞庭诗集》,均已佚。
从现存诗歌来看,薛莹喜欢在各地漫游,交往的`人多为隐士、道士与僧人。《全唐诗》录其诗十一首、断句二联,《全唐诗续拾》补题一则。此外,《石仓历代诗选》尚录其诗二首:《前山》与《发交州日留题解炼师房》。
起句扣题写秋日湖上,但是所选择的时间是日落时,所选择的地点是太湖。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都容易引起诗人的感慨。据晋人张勃《吴录》介绍:“五湖”者,太湖之别名,因为它的周长有五百多里,所以简称五湖。在五湖曾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如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越国的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消灭吴国后,害怕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于是隐姓埋名,放舟五湖,从事商业活动,成了大富翁。
次句承上写诗人在游湖时的所见、所感。此时诗人所能见到的湖面处处都被暮霭与烟雾笼罩着,而这种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景象又处处让诗人感到迷茫与忧愁。前两句为后两句的感慨作了铺垫。
三句转写感慨。既然在暮色苍茫中,除烟波外一无所见,于是诗人便联想起在五湖周围所发生的盛衰兴亡的千古往事,譬如吴越之争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先是越国打败了吴国,吴国发奋图强又打败了越国;接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消灭了吴国;后来越国又被楚国消灭,而楚国又被秦国所灭。历史事件总是此消彼长,盛衰兴替持续不断。
末句是说随着时间的消逝,谁还能说得清这些千古往事的是非曲折呢?“与”在句中是助词,表示疑问,同“欤”。“谁与问东流”,也就是“谁问东流”。“东流”在这里当指太湖附近的长江。人们早就用流水比喻时间与历史,如《论语·子罕篇》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人唐寅《泛太湖》诗说:“鸱夷(范蠡)一去经千年,至今高韵人犹传。吴越兴亡伏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他在写诗时也许想到了薛莹《秋日湖上》这首诗,其中“洞庭”或许就指薛莹,因为他的诗集就名为《洞庭诗集》。唐寅的诗的主题与薛莹的这首诗的主题可以说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