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诗句

时间:2019-05-06 05:12: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关于赏月精选诗句

  篇一:中秋赏月诗词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

  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太常引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 天月圆 地月缺

  游子思乡 他乡苦 本乡甜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月照纱窗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个个孔明诸葛亮 风送幽香 郁郁畹华梅兰芳

  秋月

  如玉

  圆缺有序千秋月,聚散无常百年思,

  乡关万里离人泪,都付婵娟一首诗

  明月

  闲云潭影

  千年一魄寒,圆缺证悲欢。

  愿为递相思,不辞长孤单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篇二:活动主题一:在古诗中赏月

  活动主题一:在古诗中赏月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王洪玲

  一、活动背景:

  古典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我校为打造诗书氛围,让学生从小领略古人的文字的精妙之处。也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书海中畅游。每个年级都配备了必背古诗40首。所以为了配合学校特色活动,开展在古诗中赏月的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赏月的古诗;

  2)搜集阅读与月亮相关的古诗、词、文、故事、对联等,感受古代文化;

  2、能力目标:

  1)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展示、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对生活的热爱;

  2)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活动方法

  1.收集资料(语文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

  2.整理资料(按要求收集游历山川古诗并理解诗意、配简单的与诗有关的图画)

  3.组交流,丰富积累

  4.进行评比总结

  四、活动安排:

  在整个研究活动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整地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认真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本次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选择主题

  第二阶段:确立主题

  第三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第四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古诗

  第五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诗句

  第六阶段:赏析赏月的古诗

  第七阶段:古诗配画

  五、活动准备:

  1、事先将学生分好组,分好工,以便活动时分组有目的性地调查。

  2、各小组首先选出小组长,讨论制定活动方案。

  3、制作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五、活动过程

  第一二三课时

  (阶段一二三:选择主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那些赏月的古诗吗?

  2、欣赏课件((二)启发提问,确定主题

  1、启发提问: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关于赏月的古诗,你想知道些什么?

  2、总结发言,确定主题

  (三)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第四、五、六、七课时

  第四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古诗

  第五阶段:收集、欣赏、吟诵、学习有关赏月的诗句

  (一)了解赏月的古诗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收集的内容

  2. 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二)小组交流:

  主持人发言:经过近两周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最初制订的活动方案,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有哪些可喜可贺的收获,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吗?你们想以怎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丰采呢?

  各组准备好材料,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三)小组汇报:

  1、主持人主持,分组汇报。按照预定方案,第 2、听了别人的汇报,,我们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又有哪些体会和感想?

  (四)收集资料,追溯赏月文化渊源

  我们开展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机会真正地将学生们带到我国文化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并从活动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及综合实践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赏月的诗词佳句,填写下表。

  篇三:李白赏月诗鉴赏

  李白赏月诗对比鉴赏

  纵观古诗,我们第一想起了李白。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数不尽数,下面就李白部分诗来进行相互鉴赏。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

  《古朗月行》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已,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销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尽管李白遇赦,但是已被永远拒绝于政治之外。人在旅途,李白难免望月思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已愈花甲的李白流寓当涂,尽管身体和精神状况均已不如从前了,但仍放情纵饮, 旷达豪侠之气溢于言表: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于是,李白乘上一叶轻舟,把酒问月,浪游采石江中,“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李白的生命也到最后一刻了。

  此时,皓月当空,映在水波不兴的江中,好象一轮白玉盘;清风徐来,“永影弄月色”(《金陵江上遇蓬隐者》),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少光明!多么诱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李白醉倚在船舷上伸出了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光辉扑去??于是,他化成了皎 皎的明月,永远照耀着在中华大地上。

  李白把大部分思想都寄托在明月上,上述描写月虽然不经相同,但都是睹物思情。月轮已到中天,遍洒着清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我感觉着造化的玄妙,心灵追随着那静静燃烧的光明的火球栖止半空,没有思想,只有一缕无由的感伤??

  篇四:中秋赏月诗会

  中秋赏月诗会

  活动目标:

  【主题】一年容易又金秋, 中秋佳节,让我们为亲人、为朋友送去一份诚挚的祝福,借一轮明月带去我们的问侯与思念,让我们共同聚首在这千里明月中。

  【篇章主题】--我国是诗的王国,历代咏月诗文浩如烟海,望月怀古,怎不令人梦牵魂绕,思接古今!

  附:材料(一)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灭烛怜光满,

  天涯共此时。 披衣觉露滋。 情人怨遥夜, 不堪盈手赠, 竟夕起相思。 还寝梦佳期。

  材料(二)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材料(三)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材料(四)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材料五:

  [满江红] 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材料六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材料八:

  [原创] 中秋夜的思念

  中秋夜,我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如同撩开了我的心纱.中秋夜,我对你寄去心语一片,如同拨动起了心弦。窗外已是一轮圆月,对我们命运的缘份如同这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这么自然我没有感到惊奇。

  知道你在异乡也在同望这圆月,知道你也被梦肆无忌惮的牵挂.思念着

  你,也被你思念着,面对网络遥远的现实你是否也有无奈的思绪?

  当白云飘过我的头顶时,我会把思念柔合在白云里,让这思念柔合的白云也飘向你的头顶笼罩你,让絮云织成一件梦衣,为你遮风和挡雨,保留温存在你的心里。透过飘动的白云,我可以感受你的思念、你的牵挂和你悠悠的情怀在堆积。

  有清风吹过时,我会把思念寄放在清风里,让这遥寄思念的清风吹向你的身旁包裹你,让风声连成无数音符,为你奏一曲清音,赶走你那心中的孤寂。透过吹拂的清风,我可以想象你的笑脸、感觉你的泪眼和你幽默的话语被风吹起。

  网事如烟掠过我的心间拨动起心弦,中秋的月夜,我在屏前捕捉你的身影。心灵的文字在屏前不停的敲击,温柔的泪花点点溅湿心中干涩的天地,让枯涩的梦境有了一片绿色萌芽的风景,想着你思念着你无法面对我自己。

  中秋月夜不相见,只将思念埋心里,只在月夜里默默祝福你。

  中秋月夜不相见,思念总是很美丽。

  中秋月夜不相见,思念你思念的潇洒,只须望月,就能读懂你的名字。 中秋月夜,不要你太多的絮语,不要得到你的只言片字,只需你读懂了我的文章,只需你读懂我的文字.

  又一个不眠之夜,思念在这中秋月夜里......

  一种心灵的共鸣!一种遥远的心声,震颤在这中秋月夜的思念了......

  材料12

  -- 故乡的月亮 作者:海狼

  吹过我额头的秋风,在农历的八月十五的夜晚,在辽阔而又明净的天空,在静谧的月光下,将我的思绪吹入北平塬宁静的秋水,吹入隐秘而深邃的故乡。我依然像孩子一般,把目光锁定在灵魂脱离肉体的'飞翔,让一首畅想的儿歌,在故乡的天空飞,在故乡的土地上走。

  我知道,这水质的月亮,离葡萄架很近,离我幽夜的长梦很远。我更知道,人类的童年,被月光轻轻引渡,是这被命名且被尊重的夜晚。而我已步入中年,我已在异乡走掉了半生。

  我不知道,今夜的月亮,是不是还记得我的名字?我必须重新观察故乡的月亮,在云淡天高的中秋之夜,空灵有致的和谐,让我依然窥见完整的心灵,让我依然窥见五谷杂粮最初的形态,在我怀念的庄稼小院,经文般地诉说风调雨顺的年景。

  水一样倾泻,是故乡的月亮,饱含着古典的爱意,让我内心的全部感受沐浴在一种不加粉饰的恩德中。我终于听见久违的心跳从梦境的深处回来,我终于闻到稻米.苞谷.红薯的清香从朴素的柴门飘来。故乡的月亮,一直让我美丽的心情在空旷里神怡,一直让我探不出梦的深度,就连一缕微风的吹拂,也会让我满怀欣喜和感激。

  在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在真实而又圣洁的月华里,把梦檫亮,把梦檫亮......

  材料13

  想家的时候

  篇五:《品诗赏月》教案

  享受节日文化 传承节日文化

  长中国人的根 聚中国人的心 铸中国人的魂

  品诗赏月

  ——“月亮”意象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积累月亮诗词,认识月亮的意象特征(重点)

  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及展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方面:感悟传统的月亮情结,(难点)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课前播放歌曲《月满西楼》营造气氛,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示与“月”有关的诗歌 。

  2、教师介绍与“月”有关的诗歌,让学生从自己接触过的诗句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认识月亮的意象特征。

  3、感悟月亮情结时,教师引导比较东西方民族的性格特点,比较月亮和太阳的特点,启发学生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圆满的明月,曾是萦绕在多少人心头美好的梦。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无论在地球上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吟唱,你就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记忆,体会到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迸发的情感音符。

  二、回顾旧知:

  神秘而美丽的月亮,是中国诗人们创作灵感的源泉。古往今来,吟咏月亮的诗词浩如烟海。

  《望月怀远》、《春江花月夜》、《山居秋暝》、《出塞》、《静夜思》、《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月下独酌》、《夜泊牛渚怀古》、《月夜》、《月夜忆舍弟》、《旅夜书怀》、《琵琶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江楼感旧》、《关山月》、《泊秦淮》、《锦瑟》、《泊船瓜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一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扬州慢》(淮左名都)??

  在共望明月却不能相知相闻的残酷现实面前,人们只好依托这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的明月遥寄这份相思之情,派遣相思之苦,著名的诗句还有:

  ? “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南北朝民歌)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月亮的意象特征:

  1、感悟月亮意象特征

  刚才同学们的吟诵让我们感悟到诗词的魅力,诗词的魅力来源于情感,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意象。经过几千年的吟咏,许多意象已蕴含有特定的思想情感,中国人在月亮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许多思想性格和心理诉求。

  请依据这些诗句归纳月亮的意象特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这些诗句里都有月亮这一意象,它们表达的情感有没有相同之处?

  思念

  2、分析原因

  月亮意象的意象特征是思念,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亮为什么容易勾

  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第一、形触情:月圆人不圆,所以期盼团圆,分居两地的人不能团圆,但

  可以共享月光,因此托月亮传达思念之情。

  ? 第二、景生情:月光皎洁清冷,让人略生寒意,此时没有了白天的忙碌和喧嚣,内心比较沉静,心灵深处的思绪与感情(如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就油然而生。

  明月之夜,没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没有了白天的喧嚣纷扰,这时,在外漂泊的游子,戍守边关的征夫,深闺里的痴情少女、孤单思妇,会觉得格外孤寂。那皎洁的月光,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遐想,勾起他们别离的相思,团圆的期盼。他

  们会不自觉的把圆圆的明月和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由明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的聚散离合,由一轮孤月想到自己处境的凄凉,由明月的千里共照,想到异地的亲人、遥远的故乡。

  3、月亮容易勾起人们的思念之情,但月亮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是不是都是思

  念呢?

  不是

  请看下面诗句中的月亮有什么象征意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在月下独酌时把月亮当成知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的月亮则象征宇宙永恒。

  四、月亮情结:

  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月亮”意象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自然界中的月亮有悲欢离合,诗词中的月亮也是多情的。

  1、松间明月:王摩诘令明月蒙上淡淡禅意

  《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清冽的月光轻柔

  洒落于松林的幽径;泉水淙淙,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过山溪的卧石。月、松、泉、石四个意象组合成空明幽妙的意境,而“明月”则是其中的主体意象——因月之“明”,方可见泉之“清”。这是多么幽深明净的超脱境界:又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隐居所在!王维笃信佛教,中年以后即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诗中有画”之境带有淡淡的禅意,映照出诗人恬静闲适的心境。

  2、鉴湖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为人生知己

  在古代诗人中,李白以难以计数的咏月诗句构筑了自己独特的月光世界。

  他时而上天揽月——“欲上青天揽明月”;

  时而寄愁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

  时而邀月同饮——“月光常照金樽里”;

  时而赊借月色——“暂就东山赊月色”“且就洞庭赊月色”??

  最常见的,是李白的泛月、乘月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门泛舟》)。月为诗人如影随形一知己。“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在李白的情感体验中,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冰清玉洁的一轮皎月,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独漉篇》),月本皎沽,我亦皎洁;月本无心,我亦无心。诗人在月影中孤芳自赏:同样孤独,同样透明,同样清高。人格化的月亮意象,与诗人的心灵世界契合为一体。

  3、秦淮旧月:刘梦得请旧月见证悲凉历史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诗人描摹的是“故国” “寂寞”的现实,返视的却是南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六朝国祚短促,骤兴骤亡,刘禹锡请出月亮见证了这一段悲凉的历史。“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旧时月”实亦“今时月”。但是在敏感的诗人笔下,月亮却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 《石头城》无一句写到六朝繁华的过去,但读者无一例外会从拍击“空城”的潮声中触摸到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巧妙地以“旧时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成功地组接了历史时态和现实时态,传达的是诗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

  4、江心秋月:白乐天邀秋月聆听人间仙乐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是《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的名句。急管繁弦戛然而止,听众心折无声,江月分外澄澈。这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巨大空间。一方面,连江心秋月也在聆听琵琶女的“仙乐”,琵琶女的演奏技艺的确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另一方面,琵琶声“似诉平生不得意”,读者已从中领略到琵琶女那种凄楚之情漂泊之意,而敏感的诗人,也从对久已不闻的“京都声”的陶醉中复归现实,触发出一种迁谪沦落的感伤之情。秋江月冷,月照离人,“别时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适宜的时空背景。

  5、沧海皓月:李义山托皓月感伤凄凉身世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明月高悬,蚌得月光,光莹明澈,这是一个美丽的传闻。月是天际明珠,珠是水中明月,一轮皓月笼罩于沧海之上,颗颗明珠闪烁于烟波之中,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这是诗句的表层意蕴。其深层意蕴则具有多解性。这里,不妨将《锦瑟》视为感伤身世之作。诗人将伤悼身世的“遗珠”“不遇”之叹,寄寓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这种朦胧缥缈的境界之中,给读者带来的审美趣味是无限的。

  6、小楼凄月:李重光用凄月演绎生命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秋月”像一面镜子,观照过词人纵情逸乐的欢颜,也映照出词人阶下罪囚的愁容。 “正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望江南》),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后庭花》),这里描写的故国之“月”,亦即今时“不堪回首”之月。“秋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过去令作者心旌摇荡神采飞扬的月光,而今变得冷艳刺目惨不忍睹,其中包含着多少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故国”明月,寄寓着词人李煜的生命体验。

  7、柳岸残月:柳耆卿借残月渲染离别情怀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夹岸杨柳,参差拂动于凄凉晨风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独守于天际残月之下。柳永在舒缓而又哀恻的言辞中,传递出一种抑郁伤感的情调。昨晚别离,还在“都门帐饮”,还在“执手相看”,今朝酒醒, “晓风”驱散了精神的麻木,惟有清凉的一钩“残月”斜挂天际,陪伴着孤独的词人。烟水迷离的凄美中,透出的是百般的思念和百般的无奈。此句向被称作“千古俊句”。以“杨柳岸”、 “晓风”、 “残月”三种意象的复合写离愁别绪,词家无出其右者。“杨柳”是寄寓离别特定内涵的意象,习习晓风、熹微残月,映衬出漂泊无依的行客绵绵不尽的愁思。宦游的士子、迁谪的官员、羁旅的商人,

  去国思乡,愁肠百结,都可能遭际此句设置的生活情境,引发恋家思乡的情感。从此句中,可以观照由“月亮”这一意象引发的怀人思乡这种共鸣效应。

  8、赤壁江月:苏东坡酹江月感悟人生哲理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赤壁祭奠江月,既有伤悼“千古风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华发”一事无成的个人忧伤。但是,苏轼的过人之处正在于实现了精神的自我完善。在这一点上,苏轼笔下的月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情怀,令苏子在一贬再贬的苦难人生中不断实行着精神的自我调节。《赤壁赋》里清风明月,主客“共适”,高贵卑贱,莫能变其规律,贩夫走卒,共享人生之趣,正是在“一霎那间留下了永恒”。月亮月半盈满,月初空损,是为变,然风月无边,你我共适,是为不变。人生百年,何其短促,是为变,然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绵绵不绝,物我同一,化作永恒,是为不变。人从自然而生,复归自然而灭,自然生生不息,人即生死同一。自此而后,咏月诗又增加了其哲理内蕴。

  9、西楼满月:李易安向满月倾诉闺阁忧怨

  这是一个月满西楼的静寂之夜。 夜不成眠的女词人伫立西楼,推窗望月,想像着大雁飞回时,丈夫赵明诚或许会托雁传书,带来平安的信息。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想像夫君的“锦书”,实写自己的思念。其时,李清照结婚未久,赵明诚负笈远游,夫妇天各一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词人的闺阁之思也是人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月亏还盈,花好月圆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月满”而人不“圆”.反衬出词人内心的一种忧怨。清澈的月光、飘浮的云影、轻飞的大雁,组合成一种朦胧的境界。李清照用她独有的女性视角和人生体验感知月象,情感显得特别的细腻和婉约。

  10、淮扬冷月:姜白石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扬州,何其繁华阜盛。而今,淮扬名桥静卧水上,但已不见了昔日的欢声笑语玉人笙歌。只有一轮“冷月”悄无声息投影清波随波荡漾。这是“胡马窥江去后”出现的残破景象。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从诗词可以看出,古人有很深的月亮情结,特别是一些诗人词客,他们为何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一是月的阴晴圆缺对应人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能引发人的的生命意识。

  二是月亮有一种和谐之美,给人以光明却不耀眼。月亮的清、幽、淡、雅的特点符合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更符合文人自然闲适、淡泊宁静的审美感知世界。

  三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心中向往“圆”的事物,于是以月寄情,抒发感想。

  月的团圆而唤起的亲人的团圆。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翩跹,如果你无论在地球上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那凝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的感伤。

赏月诗句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