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时间:2014-02-03 03:41: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

  小学文言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的文化传统,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目前的小学文言文是语文教学比较薄弱的一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文言文教学缺乏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小初文言文教学的难易程度脱节,难以衔接;文言文引入到小学教材的时间短,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当前小语界对于文言文教学观点繁多,但尚未形成指导性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力求努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力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愉快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提高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学习、阅读、整理,搜集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语文教学方法和文言文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资料,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对文言文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提出建议。

  首先,呈现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历史演变过程,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进行陈述与分析,提出自己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其次,阐释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沿革,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现行常见文言文教学方法做出述评。

  最后,探讨适用于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并从不同角度,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建议。

  小学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都应注重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了解学生的学前“已知”,结合书下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诵读,使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English 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herit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mprove cultural literacy has a important role.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is relatively weak link in:

  This study was finishing reading literature, theory,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s to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language and stories that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learning theory, theory and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al level research. Classical teaching methods of choice and innovation proposals.

  First, the objective of rendering the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and analysis of statements mad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osal.

  Secondly, to explain the evolu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current common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Comment.

  Finally, to explore for primary method of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and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n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ve recommendations.

  Class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ransition and convergence focus o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from the start, combined with the book under the Notes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of read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more easi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phenomenon of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in particular. Primary Classical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earning guidance.

  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method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 录..............................................

  Ⅲ 引 言..............................................1

  一、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一)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提出....................................3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现实意义....................................4

  (三)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概念内涵....................................6

  二、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0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尚有争议....................................10

  (二)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尚难克服....................................11

  (三)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研究尚未深入....................................11

  (四)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差异....................................12

  三、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革..............................................13

  (一).促进意义学习,激发文言文教与学的动机.........................13

  (二)以学定法 因需施教..............................................15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行为........................17

  四、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19

  (一)抓住好奇心培养学文言文的兴趣....................................19

  (二)有效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19

  (三)结合注释和自读提示,自主把握大意.........................20

  (四)总结学法,发现规律..............................................20

  (五)反复朗诵,熟读成诵..............................................20

  (六)注重积累,开发文言文校本教材....................................21

  结 语..............................................25

  参考文献..............................................

  26 后 记..............................................27

  引 言

  作为我国古代通用的书面语言形式,文言文记载并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自有其自身的魅力。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文言文也随社会进步而有了很多的变化,因此,现代人掌握和理解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困难,小学生更是如此。因而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近几年,文言文开始进人小语教材, 新课程的精神的精神得以体现。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长春版实验教材从小语第九册开始在每册都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五年上《荔枝图序》《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五年下《论语四则》《舍生取义》;六年上《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六年下《〈列子〉两篇》《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进人小语教材,适应了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为第四学段(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小学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有益尝试,但由于其是新生事物,加其特殊的内容,又一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空白点和难点。再有经验的小学老师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材刚刚引入,教法上是陌生的。不仅是初次教学文言文,而且面临的是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因而,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有探讨的必要。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用中学教文言文的方法来教,肯定不符合规律。因为小学生不是中学生.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个别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初中生的水平。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在引入时应扬长避短,经典的要继续保留,比如词义、句法的精细分析与讲解,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串讲法,这种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析词解句,但有时却容易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无疑使经典文章中充满生命力和人文精神的有血有肉的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变成机械地翻译文章。另外,文言文教学还存在着篇幅少,学生积累少,为考试而传授,忽略了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作用,忽略了文言文知识积累循序渐进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见到教材以外的文言文篇章时茫然无措, “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基”的教学目的则更难以达成。

  文言文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如何教才能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特点?事实上,文言文教学应当通过对文本的讲解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文言文教学。小语界教学名师对于文言文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没有一定的模式和方法。各大文言文教学展示、竞赛活动中成型的、可以借

  鉴的经验也上难满足教学需要。

  当前,文言文教学可谓百家争鸣。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探索。“诵读法”“文白对读”等多种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涌现,给日常文言文教学带来新思路,但尚未达到全局指引的高度。日常教学中,成系列的课例依据还很少,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特点和喜好选择方法。教学风格是学校文化的体现,上述指导策略难以带动更多、更广泛的小学语文教师真正上好有实效、有针对性的文言文学习指导课。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体现出其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本文以期通过研究,使教师教而有法,并且做到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渗透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尽可能多的文言文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通过研究以改变学生“学”得无措、无趣的局面,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提高文言文“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作好铺垫;通过研究,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一套行这有效的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和一些新型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增添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课堂教学真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从而从中体味到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学生终生汲取古典文化奠基。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一)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问题提出

  1.研究的背景

  文言文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精炼、简洁的书面语体,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独特之美——韵律美、意境和含蓄、幽深的内涵。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长春版实验教材从小语第九册开始在每册都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五年上《荔枝图序》《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五年下《论语四则》《舍生取义》;六年上《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六年下《〈列子〉两篇》《两小儿辩日》﹞

  文言文进人小语教材,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小初衔接”,适应儿童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好基础,为第四学段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2.研究的缘起

  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对我们这些教授文言文的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尚未明晰,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论文的研究缘起于自身一线教学中的困惑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时的疑惑。 首先,小学文言文“教”的现状分析

  小学文言文教学,是除诗歌外,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化的有益尝试,但由于其敏感的内容和特殊的阶段,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中的“堡垒”。再有经验的小学老师也是“初次尝试”。教法陌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课例,一切要从头开始。面临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小学生,如何“教”和如何“学”,成为困扰一线教师的首要问题。

  用中学教文言文的方法肯定不符合小学实际,因为小学生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小学生各方面综合的语文能力.个别发展尚未达到初中生的水平。用传统文言文呢教学方法又不符合教学的现状。

  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才能体现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符合学生的特点呢?这是目前文言文教学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小学文言文“学”的现状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和古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文言文仍是非常陌生的,不仅拗口(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咬口),而且难懂(古今词义变化较大)。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现代的白话文,读起来浅显易懂,而文言文,与现代的白话文相比较而言,犹如“密电码”,如坠迷雾,对于初次接触的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

  最后,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星星之火,尚未燎原。

  (二)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义

  1.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国母语教育的特殊性,虽没有直接的理论基础,但在教育发展史上,中外著名的教育专家都关注到了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一线教师教学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1)奥苏泊尔的现代认知学习观

  现代认知学习观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

  现代认知学习观的核心极力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奥苏泊尔看来,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他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关联,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习着的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对于如何获得新的意义的过程,他强调接受,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在接受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法,学生会有所收获,这样的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倡导,为文言文教学促进意义学习,激发文言文学习的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教学目标。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可以从文言文的意义学习上,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主阅读,有能力举一反三,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 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目标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信心十足地选择和实施一整套教育教学方法,以获得相对于该具体条件和一定标准而言最大可能的成果。巴班斯基以辩证的系统方法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把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系统。认为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包括: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而这些结构成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巴班斯基指出:“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就必须把教学过程的所有成分,师生活动的内外条件都相互联系起来,并自觉从中选择出当前教学条件下,教学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最好方案。”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关键是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从而评判各种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实际效能,做出最后的选择,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基于此,教师应系统掌握文言文教学规律,提高专业素养,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而寻找到全面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⑹

  2. 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意义

  中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积淀和充实,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而这些精神文明的记录和传承,一代代滋养后世子孙,不断地源远流长,靠的就是文言。

  在这些优美精炼的文言文字中,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成长历程、文化心态。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会查找相关的工具书,学会利用书下注释,在阅读中注重培养语感,通过反复诵读,解决疑难字句,了解大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教材中明确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可是《新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细致的目标及要求,连“文言文”这三个字也只字未现,只是把它和古诗词合在一起,称为“古诗文”,笼统地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到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才出现:“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了对文言文教学的具体明确的目标。小语的教参虽然对《新课标》做了比较明确的解读,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却需要一线教师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而语文教师又大多是班主任老师,日常工作琐碎繁忙,备课的时间都常常要占用休息时间,对教材中的新鲜事物(文言文)这样深入的研究,更是大多数老师难以企及的,这样,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就会成为一个盲区。

  当前小小语界对于文言文教学观点繁多,但尚未形成指导性定论。。

  通过本次研究,努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力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愉快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力求事半功倍,提高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3.现实意义。

  (1)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定篇”。其文学价值经过历史的考量,是古汉语文字中的精粹。由于文言文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习它,对学生的遣词造句大有益处。对文言文的吸收和积累,会自然地向写作中渗透。一般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积累素材。纵览历届高考满分作文,考试的文章之中,屈原、司马迁、苏武、苏轼等人的名言佳句频频出现,同时伴有对课内文言语句的旁征博引,这样引经据典的文章,作者身后的功底可见一斑,表达效果自然先声夺人。

  其次,赋予情感。“经典”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写作以丰富的情感思想。例如,学习《已死的母熊》,让学生们了解了动物之美,对世间生命的共生共存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情感得到了一次冲击和洗礼。

  再次,丰富语言。这表现在学生可以运用文言词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增加

  文章内涵的“厚度”,提高表达的“深度”。

  最后,借鉴技法。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那么,学生学会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已,他将由此举一反三,将这种学法拓展到其他文章中,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写法。例如,《薛谭学讴》善于选取典型事例,在对比中塑造两个人的形象;《贾岛推敲》中的细节刻画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凸显贾岛作诗讲究炼字的特点,这些写作的技巧,能给学生很多启示。

  (2)有助于了解古文化,扬弃地继承,为文化流传提供借鉴。

  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展开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世界,穿越时空感受,去了解,去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透视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充分发挥文言文的传承作用,它是连接古今的链条,了解过去,才能真正懂得今天、开创明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身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承祖国文化的重任。学习文言文,正是绝大多数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汉语言文字打下坚实基础并扫清了障碍,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道德情操的教育。

  的确,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语〉四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勤学善问的铭言;背诵着《舍生取义》,学生们神情肃穆,心生敬佩。“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有效的胸怀中升腾激荡。可以说,古汉语文字中的教育潜能无限,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彼人彼时的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其终生的成长,坚定信念,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当前,文言文教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在课改思潮指引下,语文教师进行了多样性的尝试和探索。“诵读法”“文白对读”等多种指导策略的涌现,让文言文教学有了许多新启示,带给老师们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但尚未达到指引的高度。日常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成系列的课例依据,往往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开发,决定着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效能,以上的策略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我们静下心来用心钻研。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概念内涵

  1.文言文的由来

  文言文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

  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中国在1919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2.《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文字描述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有以下的文字描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阶段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总目

  标)以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小语第十一册语文教参中也明确地指出:“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进而也指出,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要重视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教师可以从这些具有极强的指导性的文字中,对我们如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从目标制订、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指导,可以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比较明晰的解读。

  3.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分四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和参观法等;以实践性为主的方法,主要有练习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发现法、探究法。

  4. 当前小学常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中的要求对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界定,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注重语感的培养,

  ⑵⑴

  注重积累,注重文言文阅读方法的习得。同时文言文的教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师范读,以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语速、停顿、重音和语调方面给学生初步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小声跟着教师读,再次感受读文言文的特点;再让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最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

  (3)启迪思维,感悟道理。

  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之后,以自己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情朗读,以至于熟读成诵,以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

  (5)课后拓展,享受乐趣。

  为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5. 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原则

  第一,注重体验与实践,在情境中了解文本。

  新课标也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凸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在文言文教学中摒弃以阐释为主要途径或唯一途径的做法,就应该强调教学的情境性。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学习操作是很抽象、枯燥的做法,学习效果不佳。如果看行家具体操作或由行家指导你操作,效果就好。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到文言文并不难,还很有兴趣。

  ⑸⑷⑶

  第二,注重互动与交流,在对话中理解文本。

  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中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所说的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这种多边互动是积极的、综合的。教师是课堂中的“引导着”和“组织者”,教师的表达只是一个学习者的内心体验,这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对话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平等,才能在对话的参与中获得成就感。

  第三,注重开发与利用,在生成中感悟文本。

  引导生成是从新理念的角度定位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策略引导学生生成知识、习得能力、形成思想的过程。

  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或凭借,而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材料,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生成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课堂教学行为。引导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够触及教学的本质,能够形成对学习主体的人文关怀,能够体现学生的过程体验和自主构建。

  6.当前小学常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查找文言文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辞书读通读顺,了解大意;引导学生解词析句,领悟道理; 多种形式朗读背诵;指导积累与之有关的文章。

  二、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尚有争议

  此次争论中各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1. 关于文言文工具效用和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讨论

  讨论中,关于文言文的工具效用,正方认为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尤其“前因”,才有后续的“果实”,中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藕断丝连,不可以为否决。另一方则主张古代汉语已经失去了工具效用。这个观点早在80年前就得到了诸多“白话文运动”先锋人士滔滔不绝的论证。阐述了“文言与古代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它必不能胜任新时代精神的表达”的观点,可以看作是新一轮争论中对这个观点较为详尽的论述。《“古文”教育:惯性的弊端有多大?》一文中,摩罗先生则运用了一连串激烈的类比表明了他的观点:“今天的伙夫不再用商代的三足鼎烹煮牛肉,今天的少女不再用周代的铜镜鉴照她美丽的容颜,今天的印刷工人不再用毕昇的泥字印刷北岛的诗集,今天的王侯不再坐着汉代的马车巡视天下,为什么独独今天的学生必须用秦汉文人的舌头振振有辞地之乎者也?”⑻ ⑺

  关于文言文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讨论中,有人认为: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

  另一方则认为古文化观念对现今的青少年学生有错误的导向。北京的郑国民先生在一篇名为《清末明初教育的发展对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选择》的文章中指出:“我国的传统教育,无论是教学蒙学始用的字书,还是四书五经,教学目的和内容就已经注定学生主动性要受到压抑和摧残。学生不能进行自主的发挥。”

  2.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讨论

  现今社会上,仍有人支持摩罗先生在《让中国古文退出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的看法,“让一代一代人把传承文化的语文课一点一滴滴浪费在意识取消用的古汉语上,终其几年光阴,古代汉语也没法学通。与其这样劳而无功地浪费孩子的青春和,不如将时间用在更实用的地方。”在此,文言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了很多人反对文言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论据。当摩罗先生“让中国古文退出基础教育”的命题提出来之后,由于文化界人士的参与,这场辩论很快便上升到了一个文化的高度。毕竟,大多数人对文言文仍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关于文言文教学的部分双方是没有根本冲突的。他们都主张要进行文言文教学。当初摩罗提出“让中国古文退出基层教育”的观点时,并没有堵死文言文学习的大门,他不是还主张大学中文系、历史系等专业的学

  生学习文言文吗?如此说来,摩罗先生真正担忧的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真正渴望改革的亦是文言文教学的“效用”问题。如此以来,要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文言文教学已不成问题,而怎样改善当前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也就成了这次讨论最为关键所在。

  (二)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尚难克服

  对大多数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而言,现代文更浅显易懂,读来更亲近、熟悉,而文言文既拗口又生涩难懂,而且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很大差距,加上小学生的文史底子相对薄弱,他们学习理解起来较之初中和高中生更是阻碍重重。

  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们如果不采取一些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我们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会好的。可以说文言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是授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三)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研究尚未深入

  1.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解读不当

  文言文教学的优质课堪称典范的较少,大多数课程都是以理解字、词、句为核心,我所听过的几节文言文教研课也是如此。老师们把几乎所有的教学时间都花在讲解字、词、句上,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分析,力求准确无懈,很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好不容易把全文讲解完毕,下课时间快到了,便象征性地谈谈感受,总结总结。一节课下来,合上书本,学生地方法习得和能力培养几乎没有。我无法理解老师们为什么要把教学目标锁定在学生能解释词、句的意思上,但我敢肯定的是《课程标准》没有“掌握”这一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只提出“诵读”、和“体味”;在评价方面,评价“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不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烦琐的词句解释,大多数学生采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态度。小学阶段,不必要求学生一一掌握词类的活用,句子的倒装,只要大致可以读通、都顺即可,重点还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语感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推荐一些积累的篇目供学生吸收、补充阅读,为进入中学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作为教材中的新成员,教学研究尚未深入

  文言文近几年才走入小学语文课本,而且只安排在小学五、六年级,按照六年一个周期计算,大多数老师至今只接触过一、二次文言文教学,在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教研课时大多数教师不会轻易尝试。因此,文言文的教学研究仅限于研究型教师或少数教育专家范畴内的探究,一线教师还处在懵懂、观望状态。文言文与白话文毕竟有所不同,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就成为老师们的“燃眉之急”。在此情况下,老师们就会利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接受文言文的方式和方法来教小学生,现有的教学理念如何实施践行则仍很茫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进行文言文的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四)文言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忽视差异

  当“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从教者们如醍醐灌顶,开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者孔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除了在道德上提出基本要求外,不要求学生改变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因”地施教。这种符合学生生长规律,考虑学生不同情趣、智力、性格等因素而实施的教育方法,至今仍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

  几十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他认为“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法决定教法,改进教法必须以研究学法为基础,真正好的教法应从学生的学法出发,努力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这一主张,将学生看作了大写的“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因而,对我们今天的教师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课堂上师生教学相长,积极互动。那么,我们在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才能适应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高效低耗”。

  小学阶段,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不高,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但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理解和阅读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学生的意义学习,教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自己的“教”。只有关注到学生在学习上“真实的困难”,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革

  (一).促进意义学习,激发文言文教与学的动机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机是否强烈,决定其学习的态度和效果。这是西方学习论研究专家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的问题。皮亚杰,奥苏贝尔、罗杰斯等人在他们的理论著作中都提到了意义学习问题。皮亚杰提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罗杰斯也把学习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属于意义连续体(continuum of meaning)的两端”。

  1. 教师重视文言文教学,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素养

  《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活动说到底是塑造人的活动。而教师则是保障教育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因此教师的思想意识将给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

  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关键还在与教师,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以“立志成为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教师”为内在驱动力,在实现文言文有效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始终对“为什么要学文言文”“文言文教学学与教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小初文言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等问题做出理性思考,进而激励自己改进、完善文言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精通教师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他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头脑里。”语文课程,尤其是文言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性想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内容,很多情况下,需要教师调动自己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高很重要,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真正抓住文本的精髓,找准课堂准确的切入点,反思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会更深刻、更有效果。

  文言文阅读是中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比重较大,有的已占30%以上。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小学安排文言文能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长春版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上《荔枝图序》《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五年下《论语四则》《舍生取义》;六年上《贾岛推敲》《荆公改字》《欧阳定稿》;六年下《〈列子〉两篇》《两小儿辩日》﹞

  从教材编排来看,这十二篇短小精炼的文言文是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这个基础,有对文言文特殊文体兴趣的激发,有对文言文这种特殊文体的感知和熟悉,有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初步积累。

  ⑽⑼

  这几篇文言文似乎是“望梅止渴”,对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效用有多大?效果要因人而已,但相比以前小学文言文学习一片空白,将文言文引入课堂,毕竟是一个进步,反映了编者重视文言文阅读的良好愿望。我们语文教师在欣喜之余,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古典文学重新走进孩子的世界,点亮他们的心灵。

  2. 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动机

  (1)在思想上,打破消极、畏难的情绪。

  孩子们以前接触到古诗、词也是文言文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读易理解,易背诵,虽然孩子们所理解到的意境有差异,但古诗却是孩子们易学、易接受的内容,因此,在教学文言文前,我让孩子们背诵了几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如:《春晓》、《静夜思》,告诉他们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孩子们很快就明确了,原来自己早就开始接触古代文化了,畏难之心一下就解除了。

  (2)吸引注意力,引起兴趣和好奇心。

  文言文里有丰富的知识、优美的景物、动人的故事。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起是并不难。

  看了王传贤老师的《两小儿辩日的》课例,令我收获颇丰。《两小儿辩日》是以对话形式为主,王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抓住了这一点,不是按照传统的教法,读-议-讲,而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强调一个“学”字,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的三个维度目标。

  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从一个“辩”子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古韵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古文化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又用游戏“渔歌问答”

  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学、自问、自悟,“渔歌问答”的游戏,把“理解”和“诵读”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师生的互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最后的表演,将“理解”的实际效果推向极致,升华了理解,使枯燥难学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学习的情景,采用能够激发学僧学习兴趣的教育策略,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侧重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在头脑中勾勒画面,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侧重于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浸润在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之中:感受韵律之美,感受简洁之美,感受文字内涵的悠远。

  文言文是传统的宝贵遗产,但学习它的方法却不能固步自封的。只有紧紧围绕“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吟诵中消化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自主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古汉语的精妙之美。

  ⑾

  (二)以学定法 因需施教

  1.了解“已知”,以学定教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特别是大班教学,统一进度的方式。对他们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不同需求构成很大的阻碍。

  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前的“已知”很重要,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对课文的“已知”自以为是,盲目设计教学环节,无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既未能刻意地指导学生从个体掌握文言文知识点的差异方面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指导,又会造成课堂教学“高耗低效”,而且打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以《贾岛推敲》一课为例,梁晓松老师在教学此课时就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已知”,对“朗读”“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无需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预设”,课堂反馈的效果可以看出,这节课,梁老师不仅没有浪费宝贵时间纠缠学生的“已知”,而且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朗读文言文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诊断得十分准确。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收获大,教师处理得更是游刃有余。

  2.诊断“问题”,因需施教

  由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文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中常常遭遇阻碍。我对手机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他们的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诵读难。文言文用词精准,行文方式特别,读起来比较拗口。停顿和抑扬顿挫对不理解文艺的学生而言都比较难把握。除此之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很陌生的字较难读准字音,倒装句和词类活用的现象都给学生顺利诵读设置了障碍。

  第二,解释难。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古至今大部分字词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对照译文,往往能将文本翻译得八九不离十,但如何逐字逐句解析,力求字斟句酌,往往就说不明白了。

  第三,解义难。文言文以“言简意赅”为其精妙所在,深刻含义蕴藏其中。对于文本中所讲的故事或所描述的事物学生基本能看懂,但由于阅读中的词义变迁的障碍,对文中所包含道理只能是一知半解。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

  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了解了学生的“难”,我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在学习文言文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循序渐进,亦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行为

  以小学五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课文《已死的母熊》为例,谈一谈自己如何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探索时,如何实现“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行为”的研究目标的。

  1.精心备课,充分解读教材、教法

  (1)结合课标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教法的解读

  长春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五年级(十册)安排了一篇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要求。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要注意不讲语法知识。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材的解读

  小学阶段的这几篇文言文,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所以在学生初学第一篇文言文《已死的母熊》时,应引导他们在了解故事梗概之前,先感受文言文的简洁之美,再读通、都顺,能够准确断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然后交给初学的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文言文地方法,理清文章大意,感悟已死的母熊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3)制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为了让学生能对它“一见倾心”,要先从感受文言文的“简洁、凝练,有着音乐般的美感”的优长之处体验感悟,这些都应在它初次和学生见面时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学中,我通过文白对比,突出文言文“惜墨如金”的特点,通过配乐朗诵和字句品读来体验文言文的韵律美。

  其次,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节课,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现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从文题的书写到易混字的区别;从课下一类生字的书写识记到二类生字的读音拓展;从书下注释的触类旁通到文本内容的相关补充;从温故知新到融会贯通;从标注停顿符号到课下注释的一一对应。每一步我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让他们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能有所收益,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目标。

  再次,关注文言文的朗读和背诵。“多种形式的读”始终贯彻着我这节课的始终——范读、领读、指名读、自由练读、齐读、开火车读、分组读,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在读中感悟母熊的爱子之心,在读中受到启迪,加深对文言文的感知,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最后,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教学中,我以猎人的所见、所感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动物母爱的伟大,感悟“动物之美”。引入《护生画集》中的另两幅图画是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动物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巩固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核心是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引导。教师要实施“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学情出发”,应该找准学生、教材、教师的最佳“结合点”,课堂才能真正涌动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力。

  根据自己对教材和学生的解读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将这篇文言文的教学流程设计完成,其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依据而选定的。

  四、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

  结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就小学文言文教学教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新做法。

  (一)抓住好奇心培养学文言文的兴趣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文言文的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万事开头难”,若“第一印象”就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生涩难懂,不但新鲜感会丧失,还会产生畏惧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吴晓彤老师的一节课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在上课之前,吴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课前能读通课文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2、能自己弄懂每个句子意思的同学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3、最先背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是良才。学生都想成了这三个中的一个,这一下子就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不想落后。于是很自然就进入了预习阶段。

  学生乐学,才是“意义学习”的真正开端。 ⑿

  (二)有效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要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在读准、都顺、读明白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背诵、细细品位。

  读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可以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1.指名读,发现不同

  通过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上再指名朗读,既可以了解学生朗读的“已知”,又可以了解学生的“未知”,这样才好“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调整下一环节的教学方法。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学生在准确的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渐加深。

  4.学生自由朗读

  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5.同桌互读

  这样他们之间就可相互帮助纠正错误的发音。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

  6.全体学生齐读

  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这环节,主要是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韵味。

  (三)结合注释和自读提示,自主把握大意

  在此环节中我采用的办法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发现文言文课文中多出来的标注符号,让他们总结这些小符号有什么作用?如何利用它们帮助我们扫请阅读障碍?明确“注释”的作用之后,再先逐字逐句对照注释一句句去读通,去读懂,去理解每一句话乃至于通篇文章的意思。然后小组相互讨论进行交流,先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交流用什么办法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老师不能忽略了课文中的图片,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插图”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学生潜力无穷,教师不可小觑他们的自学、自悟的能力,要给他们磨练的机会。

  通过这种自主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很有成就感。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学生会毫不示弱,都想成功。

  (四)总结学法,发现规律

  这也就是应了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每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都要关注“方法习得点”的渗透,让学生真正的“一课一得”,不断积累,不断充实。

  (五)反复朗诵,熟读成诵。

  语文教学,重在积累。文言文学习,尤其需要强化熟读和背诵。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硬记”,甚至可以不读文本。教师逐字逐句地讲,学生亦步亦趋地记,教师所行使的是“告诉”的职能,学生所做的是记忆的事情。很多现在在一线教学的老师就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如果现在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什么改变,学生不但不会接受,而且教学效果也不会好。在对毕业班年级复习的关注中,

  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复习文言文的时候,特别吃力,如果离开了“书本”这个拐棍,立刻心惊胆战,就像根本没有学过一样。针对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反思了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觉得“硬记”式的教学方式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强化文言文教学中的熟读,甚至背诵,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熟读和背诵也是学生慢慢积累文言文语感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的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式。叶圣陶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叶老的这句话应该给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更多的启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做教学的实施者,更要做教学的开发者。

  (六)注重积累,开发文言文校本教材。

  语文学习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和自己的学生几年来学习文言文的经验,之所以学不好文言文,阅读数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觉得要么不学,既然学就要像个学得样子。仅仅依靠教材中几篇文言文的积累,学生是没有“后劲”的。很多学生在上了中学之后,回到小学来看望老师,一个共性的感受就是:在小学背诵的古诗词到中学之后用处很大,基本不需再费神费力去再背诵、储备,而文言文学习就吃力很多,很多文言文的考题写在卷子上,明明没有几行字,可是看着简单,却就是“不知所云”。因为文言文而将自己的语文成绩拽下来的比率月攀升越高,开始令人心焦。

  就现行教材而言,我觉得文言文的数量还不足以把文言文学好,也就是说“规模”还达不到学好的要求。 我在作此论文时,就有一个构想,想开发“文言文校本教材”。

  结合课内教材,进行拓展,如教学《已死的母熊》一文时,我引入《护生画集》中的另两幅图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动物之美”的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巩固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确实保证学生文言文学习量的积累。

  仅仅一课的拓展是不够的,在平时的“晨读”时间,我常常在黑板上抄下一段简短的文言文佳作的片段,虽然一天的量很少,利用的时间不长,但“积水成渊”,每天早上用一个专用的本子来积累一点,日积月累,便是好多篇常常的经典“文章”,学生由理解一小段,到读懂一大段,就在这一天天的“坚持”之下实现的!

  “文言文校本教材”刚开始仅仅是补充一些和教材中选定的文言文篇章有关的内容,后来拓展到初一语文书中一些指定背诵学习的篇目,慢慢又扩充为《中学生必背500首》中的一些经典文章。

  毕业的学生回来的反馈都说“受益匪浅”,我也觉得这项“开发”慢慢颇具规模,很有些“教研者”的自豪感了。下面这节课的设计就是我的教学思路的一个集中体现: 《已死的母熊》教学设计

  一、导语:(课前板书“已死的母熊”“动物之美”)

  1.读课题,指导书写。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已”竖弯钩出头;“母”中间的一横长;“熊”上面是能,下面加四点底。齐读课题〈生读〉。听老师读〈师有感情地范读〉再读课题。这里有一个字容易出错,是〈已字〉?竖弯钩应该〈出头〉不出头是〈己〉如果完全封口呢?谁认识?〈巳字不常用,古时候表示时间的,指的是上午9:00—11:00〉对了!我们又学会了一个词!这就叫温故知新。书空对比写一写这三个字。张口“己”,出头“已”,封口叫做“巳”。

  2.再读课题。

  二、新课(一)读正确。

  指名读并发现不同。课前读课文了吗?〈读了〉发现它和我们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发现了。很简练、很拗口、不好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一种书面语言,存在了四千多年,从1919年开始不用了, 我们现在用“现代文”。 看来学起来还真有一定难度,怎么学,谁有好办法?〈多读、对照注释、查字典、问家长〉办法都很可行,读好是第一步。

  1.指名读。轻轻打开书,谁愿意先来读一读?(评读)他哪里读得好,哪里仍需改进?

  2.领读。读好它有窍门!请同学们打开书,看33页,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是有一些不同,特别在停顿方面。书中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了一个停顿提示,发现了吗?〈发现了〉跟着老师来读一读。(师领读一遍)自己出声练习读一读。

  3.范读。书中只是抽出几处标注了停顿提示,这样,你先来听老师读,然后也像书中这样,将文章中没有标停顿的句子都标上停顿提示?好吗?(师范读)

  4.练读。自己练习读一读。

  5.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6.齐读。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读得很好!还有谁想读?好,我们共同来读。

  (二)读明白。

  1、初解义

  (1)对照注释默读。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弄清他表达的意思。刚才同学说的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是好办法!轻轻打开书,对照注释中的小编号,将它一一对应地带到文章中去,前后连起来读一读,看看在注释的帮助下你能不能读懂短文的意思,如果有问题,一会儿提出来。开始默读。〈生默读自学〉

  (2)指名说大意。谁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大致讲了什么?

  点评:真棒!“以枪击母熊”的“击”指什么?〈射击〉你怎样知道的?〈结合图,结合上下文〉好!同学们,他做到了联系上下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这叫做融会贯通,值得表扬!

  2、深入理解文章。

  (1)感受文言文特点。同学们数一数,全文中共有几句话。〈4句〉让我们共同来品读。

  ①读后识字。谁愿意读第一句?(指名读)“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这句话中出现了本课的一个生字,怎么读?组词?(词汇积累得真多!)拿出练习本练习写一写。

  ②对比仿写。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一句的意思表达得具体、清楚、明白? 试着动笔写一写!〈生写〉谁来读一读?他说清楚了吗?需要补充吗?〈生补充〉数一数共用了多少个字?

  ③发现特点。数一数文中表达这一句话共有多少个字?〈16个字〉对比之下,发现了什么?〈简练〉“简练”古文真是太简练了,真是“惜墨如金”。不仅如此,在朗读时更是朗朗上口,极富韵律感。

  ④齐读全文。共同来品味一下。〈配乐读〉

  (2)猎人为线,深入理解课文。

  ①开火车读第二句。一枪命中要害,母熊却端坐不倒,“端坐不倒”猎人满心疑惑,走进一看,看到了(“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开火车指名读。)

  ②猎人受到的触动。看到的这一幕大大出乎猎人的意料,令他震撼、感动。文中哪两句话可以体现出猎人此刻的心情?找出来读一读。

  ① 生自由读。“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生读〉

  ②“遂”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半身不遂〉。遂可以组词”毛遂自荐”,你将它补充在课文下方的“遂” 这个生字的下方。这个字是生字,下一次再见面我怎样能认出它来呢?谁有好办法?〈“逐”字〉

  ③这个表示“再、又”的“复”字在很多成语中也以这个意思在成语中出现过,比如说〈故态复萌、死灰复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有印象,一时想不起来。)不仅成语,在很多古诗中,也有使用,比如说〈明日复明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说得好!这都是你们日积月累读书的收获,这就叫做触类旁通。

  ④体会“感动”二字。令猎人感动的是什么?〈生感悟〉在子弹射中要害的一刹那,母熊心中紧张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惦念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支撑母熊 “死而不倒”正是它的 “母爱” !再来读这一句,男同学先来;女同学读。(男生读;女生读)“母爱”

  3、小结并齐读。

  动物的母爱无言,在生死一线间,母熊的爱超越了生命的极限,创造了奇迹。让我们走近这头了不起的母熊,共同感受的她的爱子之心。(齐读)

  4、练习背诵。

  这篇课文课后并未要求背诵,但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将它背下来,一是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二是因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愿意试一试吗?〈生练习背诵〉谁愿意试试?〈指名背诵2人〉我们共同来背,如果你还背不熟练,可以照书读。

  三、拓展深入。

  1.扩展介绍《护生画集》。本文的作者李叔同是一位特别出色的艺术家,文学家。39岁时出家,法号弘一,后来成为一名著名的佛学家。这幅画出自《护生画集》的第二集,由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所绘,是丰子恺送给自己老师李叔同的生日礼物。再由李叔同为画题写了文字。通过字面你猜一猜,这本《护生画集》要体现什么?“《护生画集》”(倡导仁爱,保护动物,世间万物皆有情,应善待生命)

  2.老师读故事,学生猜故事:(幻灯片出示图画)这幅《已死的母熊》是丰子恺先生《护生画集》中很多有关动物母爱的漫画中的一幅,现在老师再从《护生画集》中取出两幅来,老师来读一读,你来猜一猜这两个小故事讲了什么?

  3.谈感受:几幅漫画看下来,对动物之“美” ,对“护生”二字,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指名说)

  4.总结引读。在我们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类和动物仿佛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但——母爱却是相通的,正是这种爱让我们一次次感动,一次次流泪。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动人的母爱。(齐读)

  四、布置作业。

  世间万物皆有情,这篇文言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回味。再读一读课题。〈读课题〉今天回家后将这篇文言文背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你还没背下来,就争取把它背下来。

  已 死 的 母 熊

  己、已、巳 枪 端坐不倒 《护生画集》 母 爱

  文 言 文 简 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个例子,那必然需要一定量的训练作为学习的保证,紧紧依靠例子(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也不符合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文言文学习中量的积累,自行研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文言文校本教材”。

  结 论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既对加强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变革的必要性有了深入的了解,又认识到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在这些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又深入探讨了如何变革小学文言文教学。这样一番“磨砺”之后,我对文言文教学有了较为理性的把握与理解。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对如何优化教学中教师的行为,选择正确有效地教学方法做出冷静而深入的思考。因为小学文言文教学面临和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接轨,这个“基础”打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文言文学习。

  本文从如何做好小初文言文过渡与衔接这一角度入手,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将自己总结的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归纳、整理出来,从“抓住好奇心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效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结合注释和自读提示,自主把握大意”“总结学法,发现规律”“反复朗诵,熟读成诵”“注重积累,开发文言文校本教材”几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本论文就是想借助自身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所了解的文言文教学低效所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尽管通过教学实践,师生都有很大的收获,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不够,有些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需要在变革中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希望有关专家能提供更前沿的指导。

  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清晰、准确、完整地分析和研究这一课题仍有相当难度,相信专家和评委仍会发现论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最后一章“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索”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还需要我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研究,不断改进。希望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修正,能够让语文教师的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不断提高自身,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侯云龙.古汉语知识[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5-1.

  [2]付友梅.怎样学好文言文[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0-6.

  [3]靳朝阳.小学文言文教学初探[EB/OL].http://www.910cn.cn/teacher/news/216, 2008.05-6.

  [4]侯云龙.文言文知识表解[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9-6.

  [5]唐俊,攻克文言文壁垒.[J].语文学刊,1987(1):5-8.

  [6]李定仁,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我国教学改革.[J].河西学院学报,2002(1):1-8.

  [7]朱瑜章,也谈文言文教学目的.[J].语文学刊,2004(1):8-1.

  [8]万松生,古汉语学习方法.[J].中国大学生,2006(1):10-1.

  [9]孙秀伟.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EB/OL].http://acad.cnki.net, 2005.04-6.

  [10苏霍姆林斯基主编.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6-9.

  [11]王传贤.古诗文教学中诵读与理解问题的对话[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4-7.

  [12] 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6.

  [13]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5-3.

  [14] 王浩明.主动学习教育模式的建构[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6-9.

  [15] 王家伦、韩星婴.语文教学散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12-4.

  [16]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9-11.

  [17] 郑国民主编.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16.

  [18] 万伟、秦德林、吴永军.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21.

  [19]加里?D?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3.

  [2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21]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2]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3]弗雷斯特?W. 帕克 格伦?哈斯著.课程计划--当代之取向[M]:浙江教育出版社

  [24]孙亚杰、许云如.近十年来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5(7):5-6.

  [25]钱梦龙.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语文学习,2005(9):6-7.

  [26]韩 军.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J].中国教育报,2006(1):11-12.

  [27]李振村.让经典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J].小学语文教师,2007

(3):8-9.

  [28]张必锟.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J].中学生阅读,2007(12):12-12.

  [29]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语文教学通讯,2005(7):23-24.

  [30]董承理.文言文教学到底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06(5):10-11.2006年第5期

  [31]荣维东.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J].语文建设,2007(2):22-23.2007年第2期

  [32] 徐莉莉.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C].学报编论丛. 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11-4.

  后 记

  论文进入收尾阶段,自己的内心也越来越不平静。

  作为在职教育硕士,这两年来,除正常工作日的忙碌和辛劳外,每个寒暑假,都是在大学课堂上度过的。曾经熟悉的课堂,曾经习惯的氛围,此时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了,师和生的双重身份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领悟,特别是这段日子开始论文创作,看了很多“前辈”的文章,读了很多和论文撰写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才发觉:恍惚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给自己“充电”了!而在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候,错过了多少“美丽的风景” !

  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默默构思自己的论文框架。日常教学工作的琐碎、繁忙消磨了太多热情,辛辛苦苦忙碌一天下来,却觉得迷迷糊糊空乏无力。埋头于资料和笔记之间,这才发觉自己在俯身电脑,腰酸背痛的同时,内心却充盈起来了!

  感谢我的导师李广副教授,感谢这一年多来他的悉心培养和耐心指导。感谢教科院给我们这些在职教师提升学习的机会,感谢这两年来寒暑交替,兢兢业业给我们上课,毁人不倦的老师们!

  这篇论文是对自己文言文教学工作的一次提炼和总结,希望它的存在能够“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对文言文教学工作的一些关注和更多的研究。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一驾,功在不舍。”

  论文虽然完成了,但,学习才刚刚开始,我将继续在这条不断充实自己的路上走下去,我想,这是我此次教育硕士学习的最大收获!

小学古诗教学策略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