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时间:2013-02-05 06:29: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凯风

  序:《凯风》,美孝子也。卫 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一章)

  注释

  凯风

  和暖的风,指南风。李巡曰:“南风长养万物,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诗:“歌里非烟飏,琴上凯风清。” 郁达夫 《寄王映霞》诗:“秋雨 茂陵 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

  棘心

  棘木之心。朱熹 集传:“棘,小木,丛生,多刺,难长,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以凯风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时。”后以喻人子的稚弱或思亲之心。宋 苏轼 《端午帖子词·皇太后阁》诗之四:“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丁上左 《和龙丁华书伉俪唱和词原韵》:“凯风何故棘心吹,不语停针添线迟。”

  夭夭

  美盛貌。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补衬些翠枝青叶,分外夭夭。”

  母氏

  母亲。所以母称氏者,以母他氏故也。其父兄姊妹即不言氏矣。

  劬劳(qú)

  劳累;劳苦。唐 牟融 《邵公母》:“劬劳常想三春恨,思养其如寸草何。”

  毛诗正义

  言凯乐之风从南长养之方而来,吹彼棘木之心,故棘心夭夭然得盛长,以兴宽仁之母,以己慈爱之情,养我七子之身,故七子皆得少长。然棘木之难长者,凯风吹而渐大,犹七子亦难养者,慈母养之以成长,我母氏实亦劬劳病苦也。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二章)

  注释

  棘薪

  可以为薪的棘木。朱熹 集传:“棘可以为薪则成矣。”

  圣善

  聪明贤良。毛 传:“圣,睿也。” 郑玄 笺:“睿作圣,令,善也。母乃有睿知之善德。”

  令人

  品德美好的人。郑玄 笺:“令,善也。”

  毛诗正义

  言凯风,乐夏之风从南长养之方而来,吹彼棘木,使得成薪,以兴宽仁之母,能以己慈爱之情,养我七子,皆得长成。然风吹难养之棘以成就,犹母长养七子以成人,则我之母氏有睿智之善德,但我七子无善人之行以报之,故母不安而欲嫁也。

  上章言棘心夭夭,是棘之初生,风长之也。此不言长之状,而言棘薪,则棘长己成薪矣。《月令》注云“大者可析谓之薪”,是薪者,木成就。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三章)

  注释

  爰(yuán)

  曰也。

  寒泉

  诗序谓“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后世遂以“寒泉”为子女孝敬母亲的典故,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三国志·蜀志·先主甘后传》:“今 皇思夫人 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 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浚(jùn)

  浚,卫邑。

  毛诗正义

  此孝子自责,无益于母,使母不安也。言曰有寒泉,在浚邑之下,以喻七子在母之前。寒泉有益于浚,浸润浚民,使得逸乐,以兴七子无益于母,不能事母,使母劳苦,乃寒泉之不如。又自责云:母无子者,容可劳苦,今乃有子七人,而使母氏劳苦,思欲去嫁,是其七子之咎也。母欲嫁者,本为淫风流行,但七子不可斥言母淫,故言母为劳苦而思嫁也。上章言母氏劬劳诗经 ,谓少长七子,实劬劳也。此言母氏劳苦,谓母今日劳苦而思嫁,与上不同也。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四章)

  按:凯风四章,章四句。

  注释

  睍睆(xiàn huǎn)

  形容鸟色美好或鸟声清和圆转貌。毛 传:“睍睆,好貌。” 朱熹 集传:“睍睆,清和圆转之意。” 余冠英 注:“睍睆,黄鸟鸣声。又作‘间关’。” 闽 徐夤 《宫莺》诗:“睍睆只宜陪阁凤,间关多是问宫娃。” 宋 梅尧臣 《寄题杨敏叔虢州吏隐亭》诗:“花草发琐细,禽鸟啼睍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宴会》:“东风帘幕轻翻,柳外啼莺声睍睆。”

  载

  则也,语助词。

  黄鸟

  一说即黄莺。另一说即黄雀,其形如雀而黄,故名黄鸟,又名搏黍。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分赋》:“却喜红英犹未落,况闻黄鸟且为欢。”

  毛诗正义

  言黄鸟有睍睆之容貌,则又和好其音声,以兴孝子当和其颜色,顺其辞令也。今有子七人,皆莫能慰母之心,使有去嫁之志。言母之欲嫁,由颜色不悦,辞令不顺故也。自责言黄鸟之不如也。

  汇评

  毛诗正义

  作《凯风》诗者,美孝子也。当时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夫室,而欲去嫁,故美七子能自尽其孝顺之道,以安慰其母之心,作此诗而成其孝子自责之志也。此与孝子之美,以恶母之欲嫁,故云“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则无子者不能安室可知也。此叙其自责之由,经皆自责之辞。将欲自责,先说母之劳苦,故首章二章上二句皆言母氏之养己,以下自责耳。以序云不安其室,不言己嫁,则仍在室,但心不安耳,故知欲去嫁也。此母欲有嫁之志,孝子自责已无令人,不得安母之心,母遂不嫁,故美孝子能慰其母心也。以美其能慰母心,故知成其志者,成言孝子自责之意也。

  诗经通论

  小序谓“美孝子”;此孝子自作,岂他人作乎!孟子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若子阙奉养而母愤怒,乃子之过,非亲之过矣。过小云者,较《小弁》“亲之过大”而言。古妇人改适亦为常事,故曰

过小。

  诗经原始

  言婉而意愈深。夫七子自责,而母心遂安,子固称孝,母亦不得谓为不贤也。说诗晬语州吁之乱,庄公致之,而燕燕一诗,犹念“先君之思”。七子之母,不安其室,非七子之不令,而凯风之诗,犹云“莫慰母心”。温柔敦厚,斯为极则。

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