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采地黄者诗词赏析

时间:2015-04-03 03:34: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白居易采地黄者诗词赏析大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新乐府运动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采地黄者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地黄者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

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释】

  ①地黄:药草名,晒干的叫生地,蒸熟的叫熟地。这首诗写荒年无食的贫苦农民采地黄卖给富贵人家喂马以谋生,形象地表现出贫苦人民生活不如牛马。

  ②口食:口粮。

  ③易:换取。糇:干粮。糇粮:泛指饲口度日的粮食。

  ④凌晨:清早。荷锄:用一侧肩膀扛着锄头。

  ⑤不盈筐:采不满一筐。

  ⑥朱门家:指富贵人家。

  ⑦白面郎:指富贵人家养尊处优不懂事的子弟。南朝宋代的沈庆之在一次讨论北伐大事时,曾讽刺徐湛之等世族出身的文官说:“为国譬如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指宋文帝)今与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这里借用其讽刺含意。

  ⑧啖:给······吃。

  ⑨“可使”句:是说马吃了地黄后,膘壮有力,毛色光亮,可以光彩照地。

  ⑩马残粟:马吃剩的粮食。

  【译文】

  春季里麦子都旱死,秋季里禾茁又遭霜。

  挨到年底断了烟火,只好到出里采地黄。

  采来地黄做什么用?打算拿它换口粮。

  荷锄出门天麻麻亮,直到天黑才采了半筐。

  拿到红大门的人家,卖给白脸孔的儿郎。

  用这喂你的肥马,能使它浑身闪光。

  愿换些吃残的马料,去填塞全家的饥肠。

  【背景】

  《采地黄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农民采取地黄,向富家换取马料以饱饥肠的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农民在灾荒年头,连牛马食都吃不上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抨击了豪门大户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本诗通过对一茕茕于荒野的饥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荒年农民的生活境况,进而揭示了社会贫富差别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对立。

  诗的开头是两个倒装句,描述辛苦劳作的农民又遇到了最害怕的灾难:麦苗因春天久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为秋季霜降提前而冻坏。之所以用倒装句子,是在于强调突出“麦死”、“禾损”等灾难的严重性。对于一般平民百姓来说,遇到春天干旱、麦苗枯死的灾难,已是损失惨重;加上又遭受秋天下霜过早,秋季作物颗粒无收的巨大不幸真可谓雪上加霜,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口粮也没有了着落。因此诗人接着说:“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地黄是一种草药,有活血滋补作用。诗歌中的主人公因为年终家中没有口粮,就到田中采摘地黄,希望以此换取一点粮食度日。这六句,诗人用平平淡淡的语言叙述,却激起读者对主人公不幸的同情。

  然而,地黄也并不是那么容易采集的,“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意思是说早晨天还没全亮就荷锄出门,黄昏回来还采不满一筐。采地黄者把地黄卖给豪门子弟,诗歌通过主人公的口说出了下面四句撼人心魄的话:“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原来这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地黄只是给马做补药。这几句话包含几层含义:第一,穷人生活还不如富贵人家的马,穷人入冬即断了粮,马却有粮食吃,并且长得膘肥体壮;第二,主人公想用地黄换取一点马吃剩下的饲料,以此充塞那苦于饥饿的肠胃,更加说明了人不如马这一事实;第三,富人家的马尚且如此骄贵,那些主人的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第四,采地黄以养马,马愈肥而愈需精粮,那么哪里还有什么“残粟”呢?

  这首诗开始大半段只是平直叙述,毫无惊人之处,结尾却突起波澜,通过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描写,造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也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平等现象的痛恨。

白居易采地黄者诗词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