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学反思
《爱心树》教学反思
丁汝玉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是一部很好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教材。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
这个故事我读过很多遍,每教一个班,我都会带领孩子们学习,对于现在的孩子感恩教育太重要了。现在的孩子似乎对爱这个词没有很好的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他们的爱,在他们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对于父母和祖辈只有无止境的索取,甚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一时疏忽会让他们生气,发脾气,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过于自私自利。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爱”
“如何去爱”,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一、在谈话导入,感知“爱”环节,通过让学生读作者,读封面,通过猜故事等手段来感知“爱”;
二、在围绕“快乐”,感受“爱”环节,发挥图画的张力让学生的想像插上翅膀通过放大镜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自己读懂文本的能力,课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锻炼学生的思维,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期其自得”,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爱;
三、在回味故事,理解“爱”环节,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感激之情!故事中通过将男孩儿时和长大以后的表现进行对比,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大树和男孩不同的“爱”,对长大以后的男孩每次来向大树索取的时候进行层层递进的提问,让故事的寓意能够更好的被挖掘;
四、在感情迁移,升华“爱”环节,通过讨论比较男孩和大树不同的“爱”,更是孩子们相互之间的一种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微视频《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染了每一个学生,爱心卡写一写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爱父母,每个孩子都写得感人至深,也是这节课最高潮的部分,这就是对“爱”的最好诠释。
整个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学生,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