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优选3篇】

时间:2018-08-07 07:12: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一

在中国,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资源,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十分艰难,他们面临着就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等。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失地农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就业。由于失去了土地资源,他们无法依靠农业生产维持生计。因此,提供就业机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工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机会。

其次,住房问题也是失地农民面临的一个严重困扰。由于很多失地农民失去了住房,他们被迫居住在简陋的临时棚户区或者租房居住,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住房的改造力度,提供更多的住房保障。可以通过建设农村公共租赁住房,为失地农民提供廉租房。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贷款和补贴,帮助失地农民购买或自建房屋。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帮助失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从而改善住房条件。

最后,社会保障问题也是失地农民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资源,他们无法享受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分红,也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力度。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十分困难,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失地农民的问题,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二

失地农民是指因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征用而失去了耕地的农民。他们面临着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多重问题,生活现状十分困难。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我们可以从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多个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失地农民提供创业贷款和补贴。可以鼓励失地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扶持,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就业的培训力度,提供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扶贫帮困活动,为失地农民提供教育、医疗、法律等方面的帮助。可以组织专业人员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创业机会。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开展公益活动,为失地农民筹集资金和物资,提供紧急救助。

最后,个人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中来。个人可以通过捐款、捐物或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帮助。可以关注失地农民的权益,呼吁社会关注和支持他们的困境。同时,个人还可以购买农村特色产品,支持农民的创业和发展。

综上所述,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多重问题,生活现状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多个层面出发,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失地农民改善生活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篇三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

  对策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也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希望能帮到大家!

  作为地处市中心城区的区,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郊土地被大量征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区失地农民达到1.8万多人,约占农民总数的20,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护城、东郊、南坪岗、东江等近郊乡镇,失地农民的生活及其出路已成为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失地农民生活现状

  1、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一般有3种形式,即通过政府有组织地向境内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输送劳动力、农民协议工、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早期征地部分村民采取了农民协议工的安置形式,如护城乡西郊社区近100余人到邻近的市卷烟厂、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单位工作。后期征地村民均采取了给予劳动力安置费一次性买断补偿的方式,由村民自谋职业。仍以护城乡为例,此类村民中共有劳动力(不含在校学生)5280人,其中就业1611人,就业率只有31%。从事经商的有185人,占3.5%;在城市务工的670人,其中市外打工98人,市内做临时工572人,仅占12.7%;在乡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其他工作的有756人,占14.3%;而赋闲在家的有3669人,占失地农民中劳动力总数的69%。

  2、收入不平衡。失地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现行土地的征用补偿安置费,二是经商,三是务工,四是房租。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失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很大,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据调查,护城乡20xx年全乡人均纯收入5100元,其中从事经商的185人,年收入达到894.7万元,人平4.8万元;务工670人,年收入637.7万元,人平9518元;赋闲在家以房租为生的3669人,年房租收入仅737.3万元,人平仅有20xx元,另有150户靠特困救助金维持生活。可见,近70%的失地失业农民收入偏低,且不够稳定,有的因病、因子女教育投入等还处于相当贫困的状态。另据调查,东郊乡失地农民每户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15.1%,生活比较艰难。

  3、待遇很难保障。大多数农转非居民享受着“居民身份、农民待遇”双重标准,办社保、吃低保、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异。在住房拆迁中,他们依然是按“农拆”对待,拆迁价格相对城市居民住房要低得多,而重建住房时,却享受了“城市居民”待遇,同样80m2两层楼,要比农村住户多交城市建设配套等费用近7000元。如在东郊乡最近一次拆迁中,给安置基地后,一般农户楼房拆迁价格仅320元/m2,而现房屋造价基本上要450元/m2,导致农民“以房换房”的愿望难以达到。同时,他们依然要承担防汛、排渍等村民义务。

  4、居住环境较差。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降低建设成本,规划部门对城郊结合部土地实行严格控制,原本无可非议。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农民旧房无法翻修,分户后无处建房。如东郊乡土地严控区域内,农民急需翻修住房的达1500户,需分户新建的900多户,两者相加占全乡总住户的一半以上。此情况在护城、南坪两乡也大量存在,甚至有的一家4代8口人住3间房。此外由于城市管理的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新建小区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如护城乡高车村1992年征地搬迁后,重建基地由于当时安装的下水道管道口径太小,致使排水不畅,下雨时居民区常遭水淹。有的住户一楼卫生间粪水上冒,臭不可闻;南坪乡一重建基地由于自来水管破裂,十多年来一直修修补补,以致跑冒漏滴严重。最严重时,一个组一个月自来水水表显示达3千吨,每吨水价格摊到3.5元,村民无力承担。有的村民只好改由自己打井,采用地下水。

  5、社会隐患多。大批的失地农民如果得不到“可持续生计”,必然成为社会的隐患。从护城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不稳定因素。一是农民协议工,因为企业的改制大部分已下岗或买断身份,生活处境较为艰难;二是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原来分配的土地征用补偿款主要用于安置时建房,所剩微乎其微,几年时间也几乎用完,而纯粹靠房租维持生活的,收入过低;三是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房屋的拆迁或重复拆迁,使一些象张家台、皂果、三岔路、西郊这些土地基本征用完毕的社区农民没有了重建安置基地,只有购买商品房,很多失地农民将丢掉房屋租金这个最基本、最低微的收入保障;四是失地农民居住环境较差,失地农民为了拿出更多的房屋面积用来出租,一般一家几口挤在很小的空间生活,55%的住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20平方米。还有的因土地长期“圈而不用”,规划区内住户的房屋不允许改造,已有近40%的住房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五是部分失地农民希望在邻近企业打点零工,做些附带性的工作,如拖运砂土、货物上下等等,常常与建设单位发生矛盾,出现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事情。近几年来,护城乡失地农民因生活问题、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经济建设环境问题上访的事件正逐步增多。

  二、解决失地农民生活出路所做的探索

  近几年来,区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兴办工业企业,吸纳村民就业之外,还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

  1、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如护城乡自20xx年来提出了“市场富民”的发展思路,要求一个村办一个专业市场,解决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目前,已经建成的市场有兴隆装饰城、龙港巷工贸市场、金桥市场、岩坪农贸市场、高车市场、聚宝农贸市场、西郊家具市场和三岔路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集体投资兴建,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安排市场管理人员,引导村民进入市场经营,有一定收益后村民进行分红。张家台村利用征地土地补偿款和原集体积累100多万元买下20多亩地,兴建了金桥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有经营面积3200平方米,经营门面169个,市场固定资产已达到1100多万元,市场运行态势良好。有村民14人从事市场

  管理,6人入市经营。估计到20xx年第三轮招租时,本村农民就业人数还将大大增加,而且租金收益分红将成为全村1000多村民的一条重要增收渠道。二是引进老板投资兴建农贸市场,村集体进行管理,提供市场管理岗位,解决部分村民就业。聚宝村利用境内的高职院规模扩张带来的人流集聚效应,引进合同资金近800万,建成聚宝农贸大市场,100余名村民从事市场内保洁、保安、经营秩序维护等具体管理工作和直接入市经营。三是引进老板投资兴建大型专业市场,村集体组织村民为其配套经营。岩坪村围绕兴隆装饰城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市场内的货物配送等工作,现有150多名村民长年在市场内从事搬运,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2、引导农民集资入股兴办经济实体。在村集体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导村民集资入股兴办仓库、厂房等进行出租,村民进行分红。东江乡新坡村三组积极为农资大市场进行仓储配套,采取农民集资入股的形式,从征地补偿款中的组级部分拿出50多万元兴建了面积达3412平方米的仓库,目前,该仓库所有门面均被农资大市场的经营业主租用,年租金达到28万元,村民人年均收益可达1800多元。护城乡仙源村采取农民入股和村集体共同投入的方式,由村里拿出12亩地,与烟草机械厂共同兴建一个4000平米的厂房出租给烟草机械厂,每年支付租金50万元,并安排100多名失地村民进厂务工。

  3、鼓励村民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医疗保险。乡村两级大力宣传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积极动员农民从土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20xx年东郊乡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486人,购买其他商业保险人数达到357人。20xx年,全区农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护城乡开展,通过区、乡、村民三方出资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医疗保障。目前,全乡共有村民10248人参加了医疗保险,20xx年有270户领取医疗保险费23万元。20xx年11月,区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25元。

  4、对失地农民进行公寓式安置。对拆迁户进行公寓式安置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宅基地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可以使村民居住更加集中,形成商业旺地,以利于开展各种商贸经营。目前,护城乡皂果村已制订方案,对芙蓉广场周围搬迁的100多户农户进行公寓式安置,目前正在建设中。公寓一、二搂为商业门面,另外节余土地修建商居搂出租,经营收益村民分红。

  5、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改变农户单打独干、分散经营带来的无序竞争和效益低下的现状,各乡镇积极鼓励失地农民尤其是部分失地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南坪岗乡东风村建立农民运输协会,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面积达20xx平方米的仓储中心,由协会与附近的火车站大市场签订租赁合同及劳务用工协议,现有100多名协会会员到兴隆装饰城从事搬运,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元左右的劳务费,另外每户还可以获得500-800元的租金分红;丹洲乡高泗村近年因为市里修建沅江大堤间堤土地锐减,在乡党委、政府和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创办了花卉苗木协会,带动100多户失地农民培植名优花卉苗木,20xx年完成销售额170多万元,户均增收1万多元。目前,全区已在失地农民中建立协会10个,带动失地农户1460户,每年为失地农户增收人均300元以上。

  6、将近郊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20xx年来,全区有21个村转为了社区居委会,近万名失地农民被纳入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区失地农民中有20xx多人正在享受城市低保救助。

  三、区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措施

  随着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郊乡镇土地被大量征用,预计到20xx年,全区失地农民总数将突破3万人大关。如何让这一大批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消除贫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1、针对兴办实体无地的问题,要积极实行“留地安置”的政策。失地农民目前普遍面临无地办经济实体的尴尬。国务院20xx年第83号文件曾明确指出,对被征用土地的农民要进行“预留地安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根据我市的具体实际,要给予失地农民长久地生活保障,征地单位须将10%-15%地被征用土地,留给被征地村合作经济组织,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产生稳定地经济收入,反哺失地农民。在具体操作中要搞好规划控制,制定我市的乡镇和小城镇的规划,特别市要尽快制定郊区乡镇的发展规划,为村民兴办经济实体规划出一定的非农业用地。留用地要充分考虑村民创办经济实体的收益潜力,允许并支持符合规划的项目在优良地段内投资兴业。

  2、针对兴办实体手续多、费用高的问题,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失地农民集资创办经济实体是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兴办实体手续繁杂,收费项目过多在某种程度上却制约了其发展。据统计,目前项目报建涉及到规划、国土、建设、计委、消防、防震、防雷、墙改办、散装水泥办、劳保基金、白蚂蚁防治办、人防办等13个收费部门,报建手续繁琐,收费项目繁杂,项目报建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要大力简化报建审批手续,减少项目报建环节,减免报建费用。

  3、针对公寓式安置农民抵触情绪大的问题,要给搬迁农民更多实惠。公寓式安置在区推行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失地农民的抵触情绪。因为按现行推行办法,公寓式安置将使很多失地农民失去将来赖以生存的房租,所以,在实行公寓式安置时,一定要考虑给予失地农民更多的实惠。要按照每个拆迁户面

  积80平方米安置宅基地的标准,划出重建基地,在重建基地修建6层或6层以上公寓,这将节约至少五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节余的土地可多修建房屋,这些“多建”的房屋分配或低价出售给失地农民,让每户失地农民享有两套公寓房,一套自己居住,一套用于出租。同时,公寓式安置使村民更为集中居住,自然形成城市小区,可由村集体组织牵头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进行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并解决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另外,在公寓搂一、二层,可修建商铺、门面,经营收益由村集体进行分配。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住宅安置小区认真进行规划,选在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地段。

  4、针对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失地农民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就业能力弱的现状。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必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要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来定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实行“菜单式”和“计单式”培训),以竞争定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此外,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要与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同等享受在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免交相关税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5、针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难的问题,要采取灵活的保障措施。目前,农村合作互助医疗试点的管理机构还不明确,医疗救助的资金难以落实,失地农民思想上还存在着“存钱养老、靠儿养老”的观念,社会养老保险的标准过高又使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投入资金,这些因素使得失地农民的生活缺乏足够的保障。因此,要采取更多与农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保障措施。一是将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把不妥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不允许征地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和完善征地程序的重要内容。二是遵循“低进低出”的原则,降低社保门槛,设计一种“少缴费、少得益”的新制度,使农民所缴纳的参保费用不至于影响其目前的生活,同时又能使参保者的得益足以满足其将来的基本生活需求。三是明确将已转为社区居民的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体系,对缺乏就业能力、生活困难的,要让他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四是完善医疗保险。要改革现有农村合作互助医疗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医疗就诊条件,使农民从合作医疗互助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失地农民生活出路的`调研报告

  最近十多年来,随着安阳市城市建设及安钢、电厂等工业用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台办事处所辖的六个农村失地农民的群体迅速扩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更充分地反映当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心态,近日,我们在辖区范围内,选择失地农民相对较集中的柴库、孝民屯、铁佛寺、梁邵村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相台街道办事处共辖六个行政村,13个自然村,49个村民组,7330户,总人口为15515人。现有土地总面积2705亩,其中耕地面积2677亩,林地28亩;劳动力总数9894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4381人(从事农业的2896人),外出务工1547人,无固定工作的3966人。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25元。

  1990年以来,辖区实际有地农民数量13974人,1990年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175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230人;2004年底,16——60岁的男性公民4946人,16——55岁的女性公民数为4948人;15年来六个农村共失去土地3301亩,其中安钢、电厂等工业建设占用土地2873亩。以柴库为例:自90年以来,共失去土地1266亩,其中:安钢在94年和2004年分别占去460亩和393亩;电厂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原料场、运煤路等占去177亩;城市建设占用土地128亩(107国道和外国语小学占地),村民占用宅基地108亩。整个工业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81.4%,城市建设用地占失去土地数的10.1%,村民自己宅基地占失去土地数8.5%。

  二、失地农民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心态及真实想法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是新形势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近郊农民失去土地,参与由农业向工业、乡村向城市社会经济转化过程的必然选择。但是,农民矢地后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是择业难,尤其是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就业更难。从目前情况看:首先,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岗位,安置下岗职工就已经十分困难,安排失地农民就业的机会很小,许多失地农民最需要解决的是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由于受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影响,完全靠自谋出路,失地农民根本就不是外来打工者的竞争对手。第三,对相当部分的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已经不可能。二是老年人的生活逐步趋于困难,赡养也是个问题。过去大部分老年人靠种几亩地来解决生活问题,目前地已占完,没有来钱路,只能靠有限的土地补偿费来维持生活。另外,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土地大多是老人所占有,耕地曾经是维系子女的纽带,失去土地后老人的赡养问题难解决。三是生活上的不习惯。对于农民家庭来讲,没了土地就是失去了家庭院落。农业机具、粮食无处储藏;卖粮的变成了买粮的;部分农民由房屋出租方变为租住方等等。

  调查发现:失地是农民的两难选择,一方面迫于政府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受到眼前经济利益的引诱,有相当部分的农民经过宣传、启发,自愿选择了放弃土地。但是,失地后农民又心存许多顾虑和比较现实的想法。

  1、农民最担忧的五个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年纪较大的失地农民因为子女收入、生活水平下降,普遍对自己的养老、医疗问题担忧。二是在政府征地过程中,由于每次征地价格都不一样,得到补偿费低的群众心理不平衡。三是土地被征用,由农民变为无业人员,找不到工作,对今后的生活十分担忧。四是年龄稍大一些的农民认为,自己过去是靠卖粮维持生计,当今是买粮度日,手中无粮心发慌。五是多数的失地农户,对未来的生活持一种消极的观望态度,有的农民也担心因经济紧张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会引发新的社会治安问题。

  2、农民反映最强烈的三个问题。一是对政府征地后不能走工人不满意,尤其是对安钢占用土地后不能走工人表示了特别的不满意。2004年安钢修建北出口道路租用柴库的67亩和今年原料场占用300亩地时,有70%的农民都提出要走工人。二是希望政府尽快解决失地农民老年人和低保户的问题。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失地农民有一分稳定的职业收入。

  三、解决矢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的做法:

  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是相台办历届领导班子所关注和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相台办尤其是各村就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出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企业对剩余劳力进行自我消化。辖区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在北蒙办事处后黄甫村征地480亩,一期80吨炼钢转炉配套项目计划2005年8月投产使用。铸造二厂投资100万元的技改工程,现已完工投入使用。钢城购物中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现已投入使用。钢城房地产公司开发的燕林花园工程建设过半。安阳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铁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栋楼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总投资近6000万元,预计产生效益近2000万元,现正在顺利施工中,2005年5月份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这几项工程共安排劳力2000余人,2004年度完成工业收入4399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3%;建筑业收入4771万元,占农村总收入的7%,两项收入合计占到总收入的70%。

  (二)、引导农民围绕安钢、电厂两个大型企业搞好服务,发展三产。扶持农民发展家庭经营,进行个体运输、商饮、服务业的开发。

  2004年相台办事处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增个体工商户42户,达到了416户。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总产值6.06亿元;利润1591万元;实交税金2747万元;安排劳动力3178人。

  2004年度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7269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5205万元,商饮业收入9195万元,服务业收入273万元,第三产业收入合计占农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的85%;个体建筑收入400万元,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办事处重要经济支柱。

  (三)、做好辖区社保工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外来收入。2004年开发就业岗位61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7人,其中“4050”人员30人,办理优惠证18人;为辖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年内共输出劳力101人,其中省外96人,省内5人。除此之外,辖区群众自找门路外出打工,六个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507人,外出劳务收入2004年达到260万元。

  (四)、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建设高层住宅和住宅新区,在解决农民住房紧张问题的同时,对旧村进行商业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如正在建设的铁佛寺新村二期工程10栋住宅楼和一期工程形成一批农村住宅楼群;加强了柴库村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一批农村新居,提高了农村住宅品位。

  2005年,办事处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利用钢花路修建的大好机遇,协调郝家桥、郝家店村民小组在其两侧开发商住楼和住宅小区,计划2005年10月份动工,用十八个月时间建成,可安排住户504户;戚家庄在废弃的预制厂地块开发住宅小区,计划建10栋六层住宅楼,临殷四路两侧一层为商业门市,可安置住户336户和农民就业经商问题;南辛庄在村西开发10栋住宅楼,可安置住户480户,旧村改造成商业区,引导农民发展三产;搞好梁邵村3栋、柴库2栋住宅楼的筹备和建设;启动焦邵村和南辛庄城中村改造工程;利用安林公路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对段邵村进行城中村改造;启动107国道柴库段两侧的规划与改造工程,解决农民住房紧张、引导他们发展第三产业。

  (五)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从集体经济收益中为群众解决问题,为农民办实事。近年来,相台办事处六个村,每年年底都向群众“分红”,每人每年少的150元,多的1200元,2004年,六个村农民从集体经济中得到分红1497万元。除此之外,多年来,相台办几个村农民的农业税都有集体交纳,有的村还向群众免费提供吃水。焦邵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对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实行费用全免,对考取中专、大专、本科的学生分别给于1000、2000、3000元的现金奖励,鼓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柴库村将投资120万元完成电网改造和全村自来水改造工程,让全村老百姓用上低价电,吃上自来水。

  四、几点建议

  安阳市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是安阳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近郊农民失去土地这也符合国情和区情。但是,目前失地农民群体中引发出的一些社会性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矢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不但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中,必须切实解决好矢地农民生活出路问题。

  1.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目前来看,农村中除了五保户解决了社会保障外,其他的矢地农民还不能像城镇人口享受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养老保障成为矢地农民最担心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失地家庭是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坐吃山空"。如果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过不了几年一旦征地款"吃"完了,生活就没有着落。因此在今后征地过程中,应对"失地"农民进行开发式安置,除了给付补偿金外,还要对那些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采取诸如以土地换取养老和医疗保障。如这次安钢租用柴库350亩地时,村委会就采取将集体所得的租金部分作为为55岁以上的老人解决养老保险,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2.加强对矢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广开就业渠道、消除就业障碍、增加矢地农民的就业机会。由于失地农民原从事比较简单的传统农业,对自身素质要求不高。但失地后从事的非农产业,与原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要求不能适应,造成就业难问题比较突出。以致部分失地人员无法找到工作,整天以打牌为生。因此建议:一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就业能力是减少矢地农民的关键。二要广开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政府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即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次安钢租用柴库土地,柴库准备将集体所得租金对安钢入股。三要消除就业障碍。社会各界要像关心城镇下岗职工那样关心支持失地农民的就业与再就业,逐步清除各种不利于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应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 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减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要把劳务费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要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职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无序输出向有序输出转变。

  4、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户积累资产。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资产,既是改善他们生计的一种速效、实惠、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也是帮助他们规避各种生活风险的重要的安全网之一。建议:一是抓好失地农民的住宅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部门与建设单位在设计建造失地农民的住宅时,既要考虑确保他们乐有所居,也要方便他们能从房屋资产中形成长效受益机制。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必须由国家征用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可以在规划区内征用土地中留出一定数量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经营。对于那些土地征用量大,土地征用补偿费较多的行政村,政府应积极倡导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解决对策【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