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到来 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优质3篇】

时间:2017-06-09 04:39: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拒绝棍棒教育,倡导爱的教育方式

随着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到来,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然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反思这种观念,并倡导爱的教育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棍棒教育不仅是一种暴力行为,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众所周知,打骂孩子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心理创伤,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长期以来的研究也表明,爱的教育方式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爱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这种亲子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

再次,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理解。当我们用棍棒教育来解决问题时,我们只是在追求眼前的效果,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相反,爱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尊重和关爱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家长们参与相关的教育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技巧。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家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成长。

综上所述,虽然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但我们应该拒绝这种观念,倡导爱的教育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教育环境。

篇二:棍棒教育背后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的到来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方式的讨论,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棍棒教育背后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解决之道来改善教育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棍棒教育是一种暴力行为,违反了孩子的人权和尊严。打骂孩子不仅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于爱的教育方式的认识和理解。只有通过教育和引导,才能让家长明白爱的教育方式更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家长采用棍棒教育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帮助家长们提升教育水平和技巧。通过专业的指导,家长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再次,我们应该加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宣传,提醒人们棍棒教育的危害性。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和活动,向学生和家长普及爱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媒体和公益组织也可以通过广告和宣传片来提醒人们不打小孩的重要性,并倡导爱的教育方式的普及。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以保护孩子的权益。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打骂孩子的行为,并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同时,监管机构可以加强对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环境的监督,确保孩子的权益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忽视棍棒教育背后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合适的解决之道来改善教育环境。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爱的教育方式呼吁并付诸行动。

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到来 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 篇三

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到来 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

  今天是世界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只有打屁股、挨棍子才能让他们长点记性。专业人士提醒,如果有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针对儿童的施暴行为,请拨打110报警求助。

  儿童家暴影响智力、诱发犯罪

  有统计数据显示,84.79%的儿童家庭暴力案件为父母施暴,其中亲生父母施暴占到74.75%。记者从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了解到,儿童家庭暴力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儿童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或实现目标任务,让父母感到不快;二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将法律法规的.抚养义务当成人身依附关系,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并不认为儿童也有人权,认为父母有权力打骂,如没造成严重伤害都应属于合理范围;三是一些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宣泄情绪或减轻压力的工具,只要行为稍有不对,就成为被惩罚的导火索。

  发生在少年儿童身上的家庭暴力,犹如黑暗,吞噬着孩子的健康。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研究发现,在5岁至9岁年龄组中,常挨打者的平均成绩比不挨打的孩子低2.8分。另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生活在体罚环境中,儿童的情商会受到负面影响。打骂教育固然有“管理速效”,却抹杀了孩子的远景发展能力、快乐发展能力。

  据市妇儿健康中心调查,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儿童家暴“发现难、起诉难、救助难”

  由于家长对儿童权益保护意识淡薄、司法干预薄弱等因素,儿童家暴面临“发现难、起诉难、救助难”等实际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多数仍停留在原则性规定层面上,比较笼统、分散,缺乏具体明确的细则,不具可操作性。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民政部、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门已着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相关指导性意见拟于今年出台。其核心在于通过行政与司法相衔接,实现对监护人监护权的转移。

第18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到来 多数家长认为棍棒教育更有效【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