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通用3篇】

时间:2017-05-07 01:45: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 篇一:如何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和相关知识,很多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因此,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精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精神。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包括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实践活动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使他们具备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提供创业资源和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和导师等支持。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再次,社会应该鼓励创业创新。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扶持措施。同时,社会应该对创业者给予更多的尊重和认可,鼓励他们敢于创新、敢于追求梦想。

最后,高校毕业生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创业精神。他们可以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读相关的创业书籍、参加创业讲座等,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同时,他们也应该具备坚持不懈、勇于面对失败和逆境的勇气和决心。

总之,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和支持,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业精神的高校毕业生,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 篇二:高校毕业生创业中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和个人价值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缺乏创业经验和知识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学教育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很多毕业生对创业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创业教育,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次,资金问题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一大难题。由于缺乏资金来源和信用背景,很多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给予毕业生创业贷款,并提供相应的担保和优惠条件。

再次,市场竞争激烈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一大挑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创业项目很难获得成功。因此,高校毕业生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最后,缺乏创业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勇气也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一大问题。由于缺乏创业经验和面对困难的能力,很多毕业生在创业初期容易放弃。因此,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创业讲座、创业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勇气。

总之,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相信高校毕业生创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果。

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 篇三

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

  本文总结了创业实践的基本模式,以高校经管研究生为例,分析了其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创业实践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践有所借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结构的局部调整,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经管研究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找饭碗到造饭碗”已势在必行,由此需要对经管研究生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和教育,使其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为此,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创业实践理念,积极探索创业实践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以加强经管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进而提高其参与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政府、高校以及社会面前的一项现实课题。

  关键词:创业实践模式 创业需求 高校毕业生

  一、创业实践的基本模式

  创业实践是对创业者进行知识深化和能力强化的重要途径,对拓宽专业口径和就业渠道,适应社会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创业实践建构过程中,高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参与基层单位、工矿企业的工程项目、商务促销、社区服务、结对扶贫、模拟创业等形式的挂职锻炼,由原有的专业实习的定向范围进行全方位的扩充,使他们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课题(实践机会)相融合,增强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具体来说,目前创业实践的基本模式有以下四种。

  (一)创业基地型模式

  学校建立各具特色的校内外创业基地(又称创业园),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其主要方式是:学用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以上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实习基地,使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实习与生产相结合,把基地办成教师示范教学的场所、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让学生在这样的基地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边受教育。由该校、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共同出资创建的桂林大学生创业园,已于2007年7月18日投入使用,现已有来自该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创业的企业8家。创业园将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起基础平台,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解决创业道路上的资金短缺和经验不足的两大难题,为他们提供创业场地、指导、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每家进驻企业将通过评估获得0.5-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并在

  房屋租赁、工商登记、税收政策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

  (二)虚拟社区型模式

  虚拟社区型模式即网络虚拟创业实践模式,是指主要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创业能力评价、创业课程学习、创业风险评估、创业环境与步骤虚拟、创业案例或创业讲座实施以及创业计划分析、创业团队构建等方面的综合“社区”,是进行创业实践(教育)的“热身”与“测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起到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目标。比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均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并拥有自己独立专门的网站,创业案例、创业规划、创业需求以及创业评估等信息应有尽有,可以模拟创业,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还成立了研究生创业协会,具体运作经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创业实践活动。

  (三)教学+科研型模式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创业实践模式。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实践基地正是此种模式,该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爱好申报校级、广西区级课题,让导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科研。近年来,该校先后进行了60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已有20项技术专利(或社科项目)获得成果鉴定,有的已经应用于生产(或服务)一线,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科研中引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其科研意识、科研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过程中受到了锻炼。

  (四)学校+公司+客户型模式

  学校以公司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为基础,成立生产开发公司或“龙头企业”,直接使学校与社会、公司与客户、产品与市场有机沟通。如广西师范大学现有校办产业(含全资、控股企业)近20家,包括文化产业、科技产业与服务产业等领域。以其全资企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该社自1986年成立以来,共出版图书7000多种,总印数达8亿多册,总资产近4亿元,在近年来教育部组织的综合评估中,综合实力均列全国大学出版社前10名,在地方大学出版社中名列第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创业实践模式,为广西甚至全国的出版产业化提供借鉴,从而架设了科技通向教育、信息传递客户、产品通向市场的桥梁。

  二、经管研究生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实践观念问题

  目前,人们对经管研究生的创业实践一般理解为,创业实践就是其运用所学经济和管理知识去经商、去创立各种公司和办企业。实质上,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在于它把创业实践与创业教育相分离,似乎创业实践只是某种技能或技巧的应用。当然,设计、创办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实践的重要内容,但远远不能涵盖创业实践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创业实践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应贯穿于经管研究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以及课题研究之中,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自主创业。

  (二)创业实践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在创业实践方面处在初级阶段,创业实践的校园环境还没有充分形成,能为经管类研究生创业提供的实验条件不够完善,也没有建立研究生创业启动基金,教师也只是模拟地为学生设定各种各样的所谓“情景管理”环境,导致缺乏培养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应有空间和机会。同时,社会和政府部门还未完全出台专门鼓励研究生创业实践的政策,研究生创业实践在社会上也没有社会风险投资商共同承担,使研究生的创业活动走出校门后很难得以施展。

  (三)创业实践管理机制问题

  经管专业教学倡导“案例”和“实践”,即教学活动应体现出应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目前不少高校对经管专业实施和理工科专业相同的硬性管理模式,这种硬性管理使教学管理体制只有原则性而缺乏灵活性,只有一致性而缺乏多样性,只有严格性而缺乏宽松性。经管研究生的培养面太窄,这很不利于创业人才的培养。

  (四)创业实践教学问题

  欧美国家在经管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现场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我国高校,多种因素使得很多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单项灌输的方式,现场模拟、案例教学法采用的很少,这样难以调动研究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此外,由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专门的创业课程,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向,使学生不能开阔视野和进行创新性思维。

  (五)创业实践师资问题

  创业实践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经验息息相关。特别是从事创业实践的教师除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但目前从事创业实践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这也是影响创业实践成败的因素之一。

  (六)创业实践资金问题

  经管研究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乏好的创意和创业计划,但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故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的选择,而在我国现有的环境,缺少风险投资公司,研究生较难获得必须的资金,即使能获得风险资金支持,也大多是高新技术行业。

  三、经管研究生创业实践模式的建构

  (一)搭建校内创业实践平台

  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和创业培训。国外及我国的创业实践活动大都起源于创业设计大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见效快、收获大。经管研究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定期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学术讲座,分析其成功与失误的原因,为经管研究生提供借鉴。同时,也可定期请政府官员、企业名流来学校讲创业的程序及环境,可以专门举办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校内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平台。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所、实验室应向各方向的经管研究生开放,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同时接纳一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跨专业的课题研究,有利于研究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利用校内资源组织经管研究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其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管理咨询或资本运作服务公司,或建立家教部等实体,在导师指导下,让研究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二)创建校外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涉及的精神、知识能力及经验等条件,无论对导师还是经管研究生来说,还是对教学科研活动来说,都离不开与社会的结合。因此,建设创业实践校外基地也非常重要,故高校可在尽可能多的企业创立经管研究生创业实践(或实习)基地。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产学研”实践(教育)模式的建立有利于克服高等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使高教发展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实现高教从科研到教学到生产,从出成果到育人到生产效益的一体化。高校在实施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要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在企业创立研究生创业实践(或实习)基地,可加强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紧密结合。其采取委托、联合、短期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构建社会化的络,可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相互连通的学习援助系统。作为经管研究生,可在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获得实践经验。

  经管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创建创业实践校外基地,可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经管研究生到政府、企业、农村等地参观考察,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加强其感性认识,深化其理性认识。同时可针对创业热点及相关经济环境开展市场调查,在调查中了解实际并进行自我教育,更理性地修正其创业目标。同时,高校可与社会取得多方位、多渠道的联系,从而使经管研究生能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自我创业的发展与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及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创业时代呼唤具有过硬素质的经管人才加入到创业的大军,而创业实践是提升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深刻含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业型的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同时,经管研究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找准市场切入点,实现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明林,关小燕.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及其评价体系初探[J].商业时代,2008(16)

  2.吴起华.高校创业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5-6-16

高校毕业生创业论文【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