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职场匡衡策划诗经秀获晋升 篇一
在秦汉职场中,匡衡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策划者。最近,匡衡利用诗经秀的方式成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匡衡深知在秦汉职场中,竞争激烈,升职机会并不容易得到。因此,他决定通过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来吸引上级的注意。而选择诗经秀作为策划的主题,是因为匡衡知道这是一个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底蕴的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其次,匡衡在策划诗经秀的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和人员调配。他深知一个成功的活动离不开一个默契的团队。因此,他精心挑选了一些擅长诗词的人才,组成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而匡衡则担任了整个活动的总策划。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匡衡在活动策划中注重细节和创新。他精心设计了活动的流程和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给参与者带来新鲜和惊喜。他还在活动中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如现场即兴创作和互动环节,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最后,匡衡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向上级汇报工作。他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活动不仅仅是活动本身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推动。因此,他在总结中指出了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也为他赢得了上级的认可和晋升的机会。
总的来说,匡衡通过策划诗经秀的方式成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赞赏。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职场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团队合作和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相信在匡衡的带领下,秦汉职场将会更加繁荣和有活力。
秦汉职场匡衡策划诗经秀获晋升 篇二
匡衡是秦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策划者。最近,他通过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诗经秀成功获得了晋升的机会。这让人们对他的策划才能赞叹不已。
在策划诗经秀的过程中,匡衡首先注重选题和主题的选择。他选择了诗经作为主题,是因为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他深知在秦汉职场中,要想获得晋升的机会,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策划方案。而选择诗经秀作为策划的主题,正是匡衡巧妙的选择。
其次,匡衡在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协作。他精心挑选了一些擅长诗词和演讲的人才,组成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而匡衡则担任了整个活动的总策划。他在团队中注重沟通和协调,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活动的成功做出贡献。
此外,匡衡在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中注重细节和创新。他精心设计了活动的流程和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给参与者带来新鲜和惊喜。他还在活动中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如现场即兴创作和互动环节,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这些细节和创新让人们对活动更加感兴趣和投入。
最后,匡衡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向上级汇报工作。他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活动不仅仅是活动本身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推动。因此,他在总结中指出了活动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案。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也为他赢得了上级的认可和晋升的机会。
通过策划诗经秀成功获得晋升的机会,匡衡展现了他出色的策划才能和领导能力。这让人们对他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了期待。相信在匡衡的带领下,秦汉职场将会更加繁荣和有活力。同时,他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职场中,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秦汉职场匡衡策划诗经秀获晋升 篇三
史上秦汉职场
匡衡 ,中国励志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当年他凿开墙壁,从邻居家偷来的一束光,不只是照亮了他眼前的那一卷书,也照亮了他后来的人生职场之路,更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求学求知之路。
不过,要全面地还原一个历史人物,不妨从这一束光中走出来,跳出苦学的视野,从人生策划、职场策划看这一束光的技术含量。
找对教材:专攻《诗经》敲开职场大门
匡衡的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被聚焦在那一束从邻居家偷来的光线之中。现在让我们也走到这一束光线当中来,看看匡衡当时看的是什么书,他看书的意图是什么?
匡衡同学手里捧的那本书,最主要的应该是《诗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这本教材在匡衡那个时代的显赫位置。在当今,《诗经》主要是作为文学教材进入中学大学的,殊不知在古代,《诗经》是作为最高经典树立在知识殿堂里的。
那时候,小到为人处世,大到安邦定国,很多都要从《诗经》里找源头,找典范。先秦时代的外交官在大型外交场合,不哼两句《诗经》,是会给自己所代表的国家丢脸的。可别以为《诗经》是一本诗集而已,在古代,它可是一本至高无上的经书。
再说说匡衡所在的汉朝,那个时候虽然没有进士考试,但贫寒子弟还是有出路的,那
就是参加以儒家六经为考试范围的选拔考试。所谓六经,就是儒家六部经典:《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中《乐经》已失传)。考题范围就在六部书里头,而且只要读通其中一部教材就有资格参加考试了。看起来要求不算高,但是在纸还没有发明或普及的年代,竹简书就是奢侈品。《三字经》曰:“我教子,惟一经。”字面上看是区区“一经”,可是这一本经书可能就是堆满一屋子的竹简,普通的老百姓家庭哪里养得起这一屋子竹简啊?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匡衡为何主动提出给别人打工不要薪水,只要求看人家的藏书,这其实跟现在给老板打工不要工钱,只要求借用老板家的劳斯莱斯是一个道理。
匡衡同学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在六本教材中选一本,可能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他最终选定《诗经》作为自己走出人生辉煌路的神器,这就和苏秦选定《阴符》作为自己翻身的资本一样。
从邻居家射过来的那道光芒,照亮的主要是《诗经》,匡衡同学也要靠这个照亮自己的人生。当然,也不排除博览群书,但其他的书都是为深钻《诗经》服务的。
进入职场前要把握一门利器,记住,一门就够了。深入掌握一门往往威力无穷,接下来看匡衡同学的表现。
搞对策划:上演“诗经秀 ”赚取粉丝引上层关注
匡衡同学不只是用心读书,也用心包装推广自己。他选定《诗经》作为自己的职场利器,量身定做出一套“诗经秀”,将自己打造成“诗经超男”,也算是两千多年前的“学术超男”吧。
匡衡同学发起的“诗经秀”走的可能是通俗化、幽默化的道路,因此,票房和收视率都很高,久而久之就形成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不要轻易说《诗经》,这样会引起“诗经超男”匡鼎(据《西京杂记》,鼎是匡衡的小名)的关注;匡老师讲《诗经》,让人开怀而笑。
这短短十二个字,成了一句广告词,成了匡衡的一张品牌。
我们分析这道广告词――
前面六个字:无说诗,匡鼎来。这概括了匡衡在《诗经》传播和研究界的权威地位,向天下宣称,匡老师才是高手。后半部分六个字:匡说诗,解人颐。就是说匡教授的“诗经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在前面树立权威之后,又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展现“诗经秀”为人所喜闻乐见的一面。
十二个字的广告词,既树立“诗经超男”的江湖地位,又展现“诗经秀”的幽默风趣,匡衡教授的“诗经秀”当然就有票房和收视率的保证了。
“诗经秀”从民间发动起来,粉丝积累得越来越多,渐渐地延伸到西汉上层,为匡衡的职场打开阳关大道。
在西汉,要进入管理层,还得参加选拔考试,匡教授的“诗经秀”虽然有人气,但他本人却不太擅长考试。他参加选拔,连续复习九次才考上,而且还只是个丙等,只能去平原郡当文学卒史,这官职很小,是衙门里的下属官吏,年薪一百石,跟匡教授“诗经秀”的风光太不成比例了,咋办?
还是得靠粉丝们。匡教授的任命一来,粉丝们可不答应,他们纷纷上书,强烈要求给“诗经超男”一个公正的待遇,甚至有粉丝当即表示要辞职,跟随匡教授去平原郡。
汉宣帝听到粉丝们的呼声,于是为“诗经超男”额外安排一场考试,主考官是名相萧望之。考试成绩出来了,评价是“深美”,“可观览”。回答得有深度,且言辞优美,值得一观。汉宣帝不太稀罕儒学,因此没怎么提拔“诗经超男”,不过,粉丝们的这次抗议不是无用功,至少炒出了“诗经超男”的名气,也让他进入上层的视野。汉宣帝的太子是个儒学迷,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这为“匡超男”以后的辉煌职场埋下了伏笔。
启示: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粉丝,粉丝就是忠实的接受群,一个成功的策划,能圈定一个接受群。匡教授凿壁偷来的那一束光,不只是苦读之光,也是策划之光。
走错道路:从凿壁偷光到贪财偷田
匡衡进入西汉高层之后,靠的还是《诗经》,将“诗经秀”从民间上演到宫廷,一路通杀,一路亨通,做到丞相的职位。
朝廷无论发生什么事,匡教授都能从《诗经》里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案。汉元帝时有地震有日食,匡衡就认为这是国君未能做好榜样,阴阳失调所致,于是从《诗经》的《国风》里找阴阳调和的案例;汉成帝好色,匡教授就用《雎鸠》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敲打年少的君王,要他找稳重端庄的“淑女”,防止沉溺美色。
吃透一部《诗经》,用透一部《诗经》,匡衡一生的资本和利息全在这个上面,好书不用多,一部就够。
不过,匡衡时时用最高经典《诗经》来规范君王和天下,自己却也不能如一,在人生的收官阶段出了个大污点。想当年匡教授是个穷小子,连照明都要从邻居家借用,后来靠《诗经》取得功名富贵,家中有田三千一百顷,该知足了吧?
然而不是这样的。有一段时期,因为地图弄错的关系,匡家无端多了四百顷田。对于这种天外飞来之财,其下属赵殷等请求匡向皇帝打报告说明情况,匡教授却贪图这四百顷田地的收入,一直含糊对待,既不打报告,也不撇清;地方开始清查这四百顷田的归属,匡衡却在这个敏感时期,大张旗鼓派人去将这田里的谷物全部收割归己有,吃相实在是很难看。
汉朝主管官吏作风的司隶校尉立即打报告检举匡衡的非法行为,于是,罚款又免职,匡衡的人生很不光彩地收了尾。
启示:
匡衡的一生,似乎可以用“偷”做关键词,以偷光开始辉煌的人生,以偷田步入耻辱的晚年。偷光是为了寻求知识,偷来的是光明,换来的是真理;偷田是为了私利,偷的是财产,换来的是耻辱。《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匡衡读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格外留心过呢?
[秦汉职场匡衡策划诗经秀获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