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集锦
从识字开始,我句喜欢看书,一有空就往书堆里钻,你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集锦,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集锦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2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3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4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5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6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7
六年级关于读书的手抄报8
读书的好处
读书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收获知识、结识朋友、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我的层次,那么,具体来说,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请看专家解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通过读书赋予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色彩。
读书能够帮助你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你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你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读书能够帮助你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读书能够帮助你结识朋友,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读书,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可以在一起谈天论地,开怀舒心,那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好处。
读书可以提高你的层次,提升你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你不仅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让你的气质更加出众。
读书的名言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3、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蔡尚思
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5、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6、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7、读书要玩味。——程颢
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9、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10、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11、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4、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列夫·托尔斯泰
1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古代读书故事
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吴下阿蒙
一开始,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去当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之士,分别了三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张曜拜妻为师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苏东坡说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好书推荐
书名:《米老鼠》
作者:华特·迪斯尼
出版社:童趣出版社
推荐理由:图画很有趣
精彩片段:娃呀,快住手!这不公平!们还一个都没吃呢。
书名:《小口袋文学》
作者:让-皮埃尔·玛丽等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推荐理由:情节引人入胜,共20本,读起来很过瘾呢
精彩片段:嗯,龟龙,这个名字不错!
书名:《淘气包埃米尔》
作者:林格伦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推荐理由:特好玩
精彩片段:俄要俄的猫子
书名:《小学生科学认知》
作者:佐藤正彦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推荐理由:趣问妙答
精彩片段:针叶是朝哪个方向长的?
我们该怎样读书
读书是一个让人投入另一个世界的过程,在那里没有纷纷扰扰,只是平静的像看电影一样在看一个关于书中故事的过程,所以,如果你选择了读书,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再或者是你此时刚好有兴趣看的书。
人在主动的时候做事会事半功倍,看书也是一样,只有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才能真正的从书中得到一些阅历和经验,而三心二意的读书却往往脑子空空,因此或许你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来让你享受这个过程。
我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放点轻松舒缓的音乐作为陪衬,因为太过安静的环境其实也会让书中的故事有点单调,在那个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归为平静,而书中的你也会因为书中的内容联想起曾经你的故事,这很奇妙,却也有趣。
如果你看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门学问或者一门技艺,那么前面描述的状态并不适合你,此刻的你更多的需要去练习和专研,此刻的你需要准备的是纸和笔,甚至是躬身实践的道具,术业有专攻,不能一慨而论。
看书的过程固然悠闲,看过一段后我可能会闲庭信步,或者冥想一刻,在脑海中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也会对未来有些想法,或许这就是一种知识的启迪吧,可能这个过程你并没有体会,但是经历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后相信你就能够体会到这种神奇了。
读书并不是为了像古代文人一样说话哲理深刻,提笔成诗,其实只是涉猎,增长见识,有人可能觉得书中事不过如此,其实书是一个方面,个人的阅历是另一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情感、技艺、文化甚至道德等等在书中是一个影像,至于能否给你启发也是需要感悟的,人生亦是如此。
孩子读书的误区
误区一:阅读就是识字
阅读不等于识字,不能以孩子识字量的多少来判断孩子是否会阅读,想象力才是阅读的基础,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在知识爆炸的多元社会里,孩子更需要培养主动的学习精神和融会、消化知识的想象力,而图画书正是培养孩子这些能力的最好媒介。
误区二:认字一定要和写字同时进行
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就开始了学字,先学的是字音,然后又学字形,至于写字则是在幼儿合适的时候进行的。幼儿园里要识字的第一目标是阅读,只要孩子能见字读音就行。过早的让学前儿童执笔,只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进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分段教学,这才是科学的识字方法,写字应该等孩子长大进了小学再教。
误区三:应该先识字再阅读
孩子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如此等等。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单独划分出一个识字阶段,这与儿童言语发展规律是不吻合的,也是不相适应的。事实上,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有些识字卡片属于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其实,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误区四: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已经有了一定识字量,多看纯文字的书,阅读能力才会提高,只有看文字,才是阅读。其实,图画故事书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需要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儿童的发展,对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社会性的发展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决不是文字阅读所能替代的。而且,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即使在学前晚期,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人应充分重视它,利用它。
误区五:婴儿不会看书,只会搞破坏
其实, 孩子玩书,撕书等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随着身心的成长,幼儿阅读的方式有其阶段性,家长可适当引导。为了防止孩子毁坏书,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质地较硬的图画书。
误区六:图画书一定要色彩鲜艳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因为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实,图画书中的图画可以不用鲜艳的颜色,只要能充分表达故事就行。许多世界优秀图画书甚至是黑白的,它们同样可以创立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事实证明,色彩雅致的画面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沉入到故事中去,而且也更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优雅的气质和非凡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