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河的了解手抄报
对黄河的了解手抄报怎样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手抄报,欢迎阅读。
对黄河的了解
“黄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要是中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摇篮。它承载着几百万人的心血,几百万人的希望和梦想。
俗话说的好,“跳进黄河洗不清。”我们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黄河,它之所以叫“黄河”,是因为每年有许多的黄土、黄沙注入到它的身体里。据每年统计,黄河下游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6千克。“跳进黄河洗不清”就是这样由来的。同时沙的颗粒很细,有时甚至会变为浆糊,进去就真的再难以洗清了。
黄河,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它是伟大的、英勇的、勇敢的、坚强不屈的。因为在它的身体里流着许多英雄的心血、汗血,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它歌唱着黄河的英雄气概,磅礴的气势。
黄河,它是完美无暇的,但是总有一些旅客随便往河里扔垃圾,破坏了美丽的环境、美丽的黄河,不爱护我们的母亲、不爱护我们的摇篮。我们应该呼吁大家:如果你是一位炎黄子孙,那么就请你爱护自己的母亲、摇篮吧;如果你是一位爱国者、爱家者,那么就请你欢呼吧!为我们的祖国的母亲加油吧!
我相信,只要是中华人民一起行动起来,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保护我们的家、母亲,灿烂的阳光就会很快来到!当野外的森林变成茂密、郁郁葱葱的树林时,我们的黄河就会更加辉煌,更加英勇!
黄河,加油!
黄河人文历史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支流渭河;龙山文明出现在山东半岛等等。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流域文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而且与黄土地,黄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几”字形中国龙构成了中华民族形象的表征,因此,人们把这条流经神州大地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从左河水“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东奔致雨啸苍穹。”的诗句中,可以领略到黄河犹如中华民族那种气势磅礴,几经曲折纵横,经久不息、勇往直前的伟大气魄与生命力。《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黄河流域的先民从与自然斗争的经验中得知,生存只能依靠自己,虽然他们也有原始宗教,也祭祀神灵,但和其他文化不同的是,他们不祈求神灵的帮助,他们认为自然规律(天意)是神灵也无法改变的,因此他们主要发展卜巫术,力图预测吉凶,以便依靠自己“趋吉避凶”。大量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卜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