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导游词 篇一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甲秀楼,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甲秀楼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中心的象山公园内,是桂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甲秀楼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壮族民居的元素,展现了桂林地区的地方特色。楼内共有三层,高约20米,面积达1200平方米。楼内设有展览室、文化交流中心和观景台等区域,供游客参观和观赏。
甲秀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是为了迎接明英宗朱祁镇来桂林巡视而建造的。楼内的壁画和雕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展示了壮族文化、桂林山水和历史人物等内容。在楼内,您可以欣赏到壮族民歌舞蹈表演,体验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
甲秀楼的观景台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之一。从观景台上,您可以俯瞰整个桂林市区的美景,尤其是壮丽的象鼻山和漓江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拍照留念,将这美丽的景色带回家。
除了观赏美景,甲秀楼还是桂林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壮族三月三、七月七和十月十三等传统节日,都会在甲秀楼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品尝到地道的壮族美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最后,我希望各位游客在参观甲秀楼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桂林的独特魅力和壮族文化的魅力。甲秀楼将为您带来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甲秀楼导游词 篇二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来到甲秀楼!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和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甲秀楼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公园内,是一座集合了壮族文化和桂林山水风光的建筑。
甲秀楼是一座三层建筑,高约20米,面积达1200平方米。楼内设有文化展览室、艺术交流中心和观景台等区域,供游客参观和欣赏。楼内的壁画和雕刻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的传承。
甲秀楼是桂林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代表。楼内的壮族民歌舞蹈表演是甲秀楼的一大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族民歌的纯朴和舞蹈的优美,感受到浓厚的壮族文化氛围。
甲秀楼的观景台是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从观景台上,您可以俯瞰整个桂林市区的美景,尤其是象鼻山和漓江的壮丽景色,令人陶醉其中。您可以在这里拍下美丽的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
甲秀楼还是桂林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壮族传统节日,如三月三、七月七和十月十三等,都会在甲秀楼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品尝到地道的壮族美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最后,我希望各位游客在参观甲秀楼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魅力和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甲秀楼将为您带来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甲秀楼导游词 篇三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用以培育风水,取名“甲秀楼”。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上的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20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浮玉桥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很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名,洋洋洒洒174个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甲秀楼欢迎您下次再来。
甲秀楼导游词 篇四
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后有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甲秀楼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冰哉!”据说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2年(公元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两柱皆有铭文。二根铁柱现存省博物馆。
甲秀楼导游词 篇五
甲秀楼是贵阳市的标志。也可以说,是贵阳文化的象征。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张三丰真人曾云游至此,赞叹此地气象万千,将来必是藏龙卧虎之地。
明万历二十六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此地建楼,名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果然,此后贵州出了三位状元,其中两个住在从甲秀楼下流过的南明河畔。
甲秀楼是一座木结构的阁楼,三层三檐,红棂雕窗,下有十二根白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栏围护。总高22.9米,顶层额题“甲秀楼”三字。它与涵碧潭、浮玉桥、芳杜洲、翠微阁、观音寺、武候祠、海潮寺合成一组瑰丽的风景建筑群,旧有“小西湖八景”之称。后虽屡遭毁坏,但经修葺和重建后,仍然气度非凡
。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