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推荐6篇】

时间:2014-02-05 09:4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光的折射实验,观察和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器材:

1. 光源:激光器

2. 实验平台:光学实验台

3. 实验仪器:直尺、凸透镜、三棱镜、纸片等

4. 实验介质:水、玻璃、空气等

实验原理: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根据折射现象,我们可以得到折射定律:光线在两个介质交界处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关系,即$ \frac{{\sin i}}{{\sin r}} = \frac{{n_2}}{{n_1}} $,其中$ i $为入射角,$ r $为折射角,$ n_1 $和$ n_2 $分别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平台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调整水平。

2. 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个空气与水相接触的界面,用激光器照射光线。

3. 用直尺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数据。

4. 重复步骤3,将实验介质更换为玻璃,并记录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并与已知数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如下:

- 空气与水的折射率:$ n_{\text{水}} = \frac{{\sin i}}{{\sin r}} \times n_{\text{空气}} $

- 空气与玻璃的折射率:$ n_{\text{玻璃}} = \frac{{\sin i}}{{\sin r}} \times n_{\text{空气}} $

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折射率与已知数值,可以验证折射定律的准确性。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量角度的精度和实验介质的质量等因素。

结论:

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我们验证了折射定律的准确性,并获得了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数据。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传播提供了基础数据。

物理实验报告 篇二:牛顿环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牛顿环实验,观察和研究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干涉定律。

实验器材:

1. 光源:单色光源(例如氢钠灯)

2. 实验平台:光学实验台

3. 实验仪器:凸透镜、平凸透镜、平凹透镜、光学平台等

4. 实验介质:透明玻璃片等

实验原理:

牛顿环实验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的实验方法。在实验中,我们使用透明玻璃片等材料形成一层薄膜,当光线经过薄膜时,反射和折射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圆环,这就是牛顿环。根据干涉定律,我们可以得到牛顿环的半径与薄膜厚度之间的关系:$ r = \sqrt{m \lambda R} $,其中$ r $为牛顿环的半径,$ m $为干涉级数,$ \lambda $为光的波长,$ R $为透明玻璃片与凸透镜的半径差。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平台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并调整水平。

2. 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个凸透镜,并在凸透镜上放置一层透明玻璃片,形成牛顿环。

3. 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光线垂直射入透明玻璃片,并记录数据。

4. 通过测量牛顿环的半径和薄膜厚度,计算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光的波长如下:

$ \lambda = \frac{{r^2}}{{m R}} $

通过比较计算得到的光的波长与已知数值,可以验证干涉定律的准确性。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量半径和薄膜厚度的精度以及光源的稳定性等因素。

结论:

通过牛顿环实验,我们验证了干涉定律的准确性,并获得了光的波长数据。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光的干涉现象,还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性质提供了基础数据。

物理实验报告 篇三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实验报告 篇四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

  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

  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

  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

  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探究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2.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8N

  3.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2N

  4.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1N

  5.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6.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0.7N

  探究结论:

  1.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4.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物理实验报告 篇五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物理实验报告 篇六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物理实验报告【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