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服务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服务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延长价值链,补充服务链,并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本篇报告将对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许多服务企业的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和不透明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供应商的供货延迟、质量问题和价格波动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制定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质量和服务进行评估和监控;同时,服务企业还可以寻找备选供应商,以应对突发情况,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
其次,调研结果还显示,许多服务企业的价值链较短,仅提供有限的服务。这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了延长服务的价值链,服务企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增加附加值服务,通过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增值服务和售后服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加强研发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扩展服务的覆盖范围。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许多服务企业的服务链较为薄弱,无法提供全面的服务。为了补充服务链,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全面的服务网络,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网络等方式,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多个服务环节整合为一个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体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最后,为了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合作伙伴的效益;进行合作伙伴绩效评估,对合作伙伴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合作伙伴的贡献和价值。
综上所述,为了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服务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供应链,延长价值链,补充服务链,并建立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增加附加值服务、建立全面的服务网络和与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服务企业可以实现强链延链补链建链,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为帮扶企业做大做强,服务企业更好的安心生产,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切实服务好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工业园区管委会各挂点干部深入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如何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机制
开展园区企业服务机制改革,参照精准扶贫工作模式落实园区企业服务工作,同时抓好干部挂点服务考核,确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招工用工、事务协调等跟踪服务工作,通过“一对一”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切实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密切关注企业的各项情况,再对企业进行“一厂一策”的政策服务,对于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逐一分析,制定适于企业发展的强链延链补链建链服务政策,及时处理企业提出的合理诉求,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分管县领导和挂点县领导,通过“四个一”的服务机制,做到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挂点单位、一个挂点干部、一个挂点单位领导、一个挂点县领导,通过层层责任制,对症下药,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灵活运行园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搭建园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工业电商、用工、物流等服务,大大地提升了园区综合管理和服务潜能,着力打造手机研发中心产业服务平台,并已向上级申报手机研发中心产业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成,便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更能推进企业之间的产业配套,切实为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帮扶企业进行上下游的互联互通。
三、继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行动
以“降成本、优环境”为宗旨开展园区各项服务工作,落实政策降成本,优化环境促发展,助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企业可以享受的政策,一定要告知企业,做到企业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同时也能鼓励企业更加信赖园区的服务,更加放心的增加投资成本,提高企业亩均产出率,比如财园信贷通政策,可切实为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解决当前的流动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渡过资金回笼的真空期,解决企业在强链延链补链建链过程中的资金回笼问题。
四、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职业技能
工业园区定期组织相关职业培训,如安全生产职业培训、消防演练、职业培训等,切实增强企业的安全意识、防风险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综合素质提上去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更好的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
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报告 篇四
是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较早的城市之一,XX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XX年左右。以铜梁为例:据统计,我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5.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4%,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老年人每年以6%的速度持续增长,已提前XX年达到全国老龄化水平。全县有空巢老人8万余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52%。老龄人口总体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空巢老人多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家庭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年轻一代面临的巨大社会竞争,单纯由政府提供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实施养老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养老服务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为其提供的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服务对象和服务提供主体的社会化转变,不再是原来单一的政府福利供给方式,它是养老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由政府和福利机构包办养老事业的格局,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投资兴办社会化、市场化的养老机构,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服务对象公众化。改变传统养老模式主要由福利机构向“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养老服务的局面,面向全社会老人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负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三)运营模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养老福利机构全部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的模式,引入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专业化管理,政府不投资建设而补贴部份入住老人费用;民间投资建设,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等多种运营模式。
(四)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拓展养老机构社区服务等服务项目,增加如托管、心理咨询、康复治疗等各种养老服务,为家庭提供支持。
(五)服务参与公共化。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除了政府的主导和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外,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支持,特别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互帮互助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而且还有利于加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县实施养老社会化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实各项养老政策。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社会养老工作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政策的落实。全县现有五保户2599人,城市三无人员1754人。自XX年10月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原240元/人·月调整为270元/人·月,城市三无人员供养标准由原370元/人·月调整为415元/人·月,均达到市政府规定的供养标准。全县1686名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按时领取了高龄生活补贴,其中,9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200元,百岁老人每人每月400元,补贴标准居全市前列。
(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XX年,筹集资金1500万元修建铜梁县福利中心,采取慈善损赠、市级支持、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940余万元,新建了土桥、二坪、安溪、白羊、蒲吕、围龙敬老院;XX年,投资690万元,新建少云、安居和石鱼3所敬老院,扩建高楼敬老院;目前公办养老机构74所,共有床位2400张。同时,鼓励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共6所,有床位800张,入住率达90%。我县还建成老年大学1所、老年活动中心1所。
(三)顺利推进社区养老。XX年以来,我县相继建成巴川街道正街、和平、龙山、东方4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所,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培训和免费体检等服务。XX年,又在8个镇街各选定1个社区或村作为全县社区养老示范点建设,建成1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2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为老年人开展健康娱乐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为XX年前实现全县50%的村、100%的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做好示范、引领。
(四)多举措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敬老院实施“268”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敬老院的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对民办老年公寓实施“两规范一标准”(即: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每年对全县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每年选送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到市局进行培训,县民政局每年采取参观见学、集中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待遇。XX年以来,两次提高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从XX年7月1日起,按院民50人以上、20人-50人(不含)、20人以下(不含)的院长,每月工资分别由1200元、1000元、1000元提高到1470元、1365元、1260元,敬老院炊事员、护理员由900元提高到1155元。今后,建立与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我县最低工资标准生效之月起,以上四类人员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1.4倍、1.3倍、1.2倍、1.1倍调整工资待遇。四是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全县组织志愿者队伍500余名联系了306名空巢老人,在农村实行了邻里亲友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的制度,定期看望、生活照料、解决纠纷等,极大地发挥了社会的关爱,提高了老人对社会的认可度。
三、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政策滞后,配套政策难落实。当前对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法规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大都是1998年至XX年期间制订发布的。自XX年国家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思路以后,从上到下相继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去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意见》(渝办发〔〕252号)。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涉及的单位多,没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兑现优惠政策的难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落实土地难、享受补助难、审批时间长,严重制约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二)布局规划随意,投资回报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网点布局,民办养老机构在设点、数量、规模等方面的随意性比较大,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比较零星,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养老服务业初期投入较大、服务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经营风险较大,致使投资者思想顾虑较大,投资积极性不高。据测算,新建养老机构平均每个床位要投入3万元(不含土地费),办一个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投资要300万以上。目前的补助标准是:新建100张床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每张给予4000元的补助,租房新建且租期在5年以上办50张以上床位的每张给予1000元的补贴,补助标准很低。
(三)服务内容单一,从业人员水平低。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仍侧重于生活起居、日常护理,而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法律维权等其它项目的服务重视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从业人员大多以临时招聘为主,未经专业培训,边干边学,同时因为待遇不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偏见等原因,专业的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引不起、留不住,从业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稳定性不高。
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对策建议
(一)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要制定科学系统的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站在养老产业化的高度,以适度普惠为目标,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总体规划。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刚性指标,统盘考虑,同步实施。二是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规划好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整体布局,在土地划拨、建设标准设置等方面进行宏观考虑,项目设施要纳入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项目用地要纳入土地使用总体规划,多方筹措资金,保证项目如期实施。三是要细化各项指标,分步实施。政府要积极承担养老事业的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建立养老事业考核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考核指标。
(二)政策层面给予足够支持。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很强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丰富和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政策体系。可以考虑制定为民办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购买公益性岗位、提高床位补助费。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要帮助落实优惠政策,在审批、各种手续办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对有关手续费用给予减免。
(三)拓宽投资渠道。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对养老服务机构配套设施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性、示范性的社会养老机构。同时,积极动员民间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投资、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决社会养老投资难的问题。
(四) 积极鼓励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养老方式,是今后老龄化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方式。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可由所在街道解决活动场所,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必要的开办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募捐,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带动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发展需要。二是完善社区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服务平台,其基本功能要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提供菜单式的服务;要整合现有养老资源向社区延伸,开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接收附近社区的老年人;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扩、改建,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型的养老机构,既满足社会对托老机构的需求,又实现医疗机构非卫生渠道的床位扩张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推进农村老年公寓建设。政府要予以鼓励和支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在土地、规划、消防以及财力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在土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在规划方面,对发展养老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在审批上予以支持;在财政方面,对村办老年公寓给予资金补助,以推动农村老年公寓的建设。
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报告 篇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服务市场从生成、发育到壮大,为满足我国民众的法律需求,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法治国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我国法律服务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影响其发展的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障碍。
一、法律服务市场概述
法律服务市场是指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具有中介机构性质的法律服务部门以及具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资质的部门(含公民代理)进行法律服务活动的场所。这里讲的中介机构和具有中介机构性质的法律服务部门以及具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资质的部门是指律师事务所(含法律援助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和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律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是指法律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市场正常秩序行使监督和管理的全部活动。
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承担法律服务职能的法律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法律服务是投资软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属于法治环境的内容,投资者评价法治环境的优劣,往往首先关注的是法律服务的状况,我国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着眼于不断改善法治环境,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因此,对当前法律服务市场进行考察,并研究加以改善的相应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法律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法律服务主体在维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但考察我国目前法律服务市场的运行,仍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1、法律服务机构种类繁多
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机构主要有律师事务所;乡镇、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实际从事法律服务的社会咨询机构;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设立的各类法律服务中心等。这些机构在法律服务市场中各显其能,的确为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然而为了争夺案源,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有的法律服务机构不惜以夸大宣传、大包大揽、恶意诋毁等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造成了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诸侯林立的混乱局面。
2、法律服务主体多元化
由于我国法律服务机构种类繁多,致使法律服务主体也多元化,主要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人员、各种社会法律咨询机构人员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有很多不具有法律执业资格的公民为当事人代理案件,他们凭借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为当事人提供有偿的法律服务,并收取不菲的费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使纠纷解决的社会成本大大增加。这些人员主要为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成立法律咨询公司,以咨询公司的名义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收取咨询费、代书费,或者直接与当事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以公民身份从事代理活动,收取代理费,有的甚至不在任何机关注册登记备案,直接以公民身份为当事人进行代理活动,并私自收取代理费。
3、整体法律服务面过窄,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较低,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法律服务市场主要集中在解决纠纷领域,而在纠纷的预防市场方面参与不够,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要求的需要。
就律师个人来说,出于“生存”需要,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或其他类型的案件,不少律师几乎是有什么接什么,接什么做什么。往往可能昨天从事刑事辩护,今天又办理破产清算,明天也许是劳动纠纷代理,后天则可能是处理合同纠纷。总之,绝大多数律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总想把自己塑造成所谓的“复合型”律师,确切地说是“万金油”律师,哪方面似乎都懂一点,但哪方面都不专不精。这种状况作为初入门的律师可以理解,但对从业数年、甚至一二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律师来说如果仍然还是门门懂、样样差的话,那就不行了。
服务企业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调研报告 篇六
近年来,县总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统一部署,切实加强“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建设,积极打造省、市示范型职工服务中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9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7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1元,作为全市唯一的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目前共有各类工会组织403家,会员39995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218个,会员13016名。县总工会连续5年荣获全市优胜县区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20xx年度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税务代征工会经费分别为364.7万元(返还前),249.7万元(返还前),分别完成市总年初下达任务的130%、115%,向市总工会上解经费93.7万元,上解率100%。
二、职工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县工会原办公楼土地面积1152平方米,建筑面积1443平方米,经上级工会批准,原办公楼于20xx年6月公开拍卖,拍卖价168万元,房屋土地变动后增值97.41万元。20xx年建成“县职工服务中心”,位于县城中心临街位置,为四层双面建筑,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工程投资320万元,20xx年按照城市建设要求投资10万元做了彩钢坡屋顶。“中心”的建成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工会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会服务质量。
按照“职工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统一工作部署,投资15万元改建面积为80平方米的“职工综合服务大厅”,配备办公电话、电脑、扫描仪、打印机、传真机等自动化办公设施,制作leD显示屏;设立困难帮扶、医疗互助、培训就业、法律援助、职工信访5个服务窗口,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对外公开12351职工服务热线电话,24小时受理职工对生产生活具体困难的求助请求及对合法权益的诉求;将职工服务中心列入政府批编的事业单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增设至5人,聘任兼职法律顾问1名;建立并完善了各服务窗口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学习培训等相应工作制度。
“中心”主体建设和升级建设中,上级工会和县政府给予我会大力支持:其中省总工会资金支持20万元,市总工会分年度累计划拨资金40万元,县政府前期支持资金40万元,后期经市总工会协调划拨100万元,同时,县政府配套帮扶资金自20xx年以来累计达到152.5万元(见附表1)。
三、职工服务中心拟扩建改造项目
全国总工会在《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378号建议的答复》意见中明确:县总工会可通过省、市工会组织申报全国职工教育优秀示范点,为各地的职工提供跨地区培训服务。北京-申办冬奥会为我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对我县职工文化和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受机制、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我县工会服务形式还较为单一,突出表现教育培训和文体服务力度还不够大,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今后我会职工服务工作的发展思路是:打造服务职工品牌,拓展服务职能,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文体服务、生活救助、法律服务、劳模之家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县委提出的“绿色、实力、美丽、希望、世界”五个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