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校徽【优选3篇】

时间:2015-07-06 03:17: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州大学校徽 篇一

苏州大学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它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苏州大学校徽的设计精美独特,寓意深远,寄托着师生们对于学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苏州大学校徽的主要元素是一只飞翔的鸟,象征着自由和追求。这只鸟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翅膀展开,象征着学校的发展和飞跃。鸟的形象传达了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鸟的飞翔则代表着学校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在鸟的下方,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色。江南水乡是苏州的代表性景观,也是苏州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水乡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寓意着学校的环境优美和人文氛围浓厚。

在校徽的上方,是苏州大学的英文名称"Soochow University"。这个名称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了学校的国际化特点,也让人们更容易与学校进行联想和认知。

整个校徽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凝聚了学校的历史和未来。校徽的颜色采用了蓝色和金黄色,蓝色代表着智慧和理性,金黄色代表着荣誉和辉煌。

苏州大学校徽的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价值观,激励着师生们追求卓越,不断努力。它也是学校与外界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彰显着学校的声誉和历史底蕴。

苏州大学校徽 篇二

苏州大学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它寓意深远,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和精神风貌。校徽的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活力的感觉。

苏州大学校徽以一只飞翔的鸟为主要元素,这只鸟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动感的姿态,象征着学校的发展和飞跃。鸟的飞翔代表着学校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在鸟的下方,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插图。江南水乡是苏州的代表性景观,也是苏州大学校园的一大特色。水乡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寓意着学校的环境优美和人文氛围浓厚。

在校徽的上方,是苏州大学的英文名称"Soochow University"。这个名称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了学校的国际化特点,并与学校的中文名称相呼应。

整个校徽的设计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体现了学校的历史和未来。校徽的颜色运用了蓝色和金黄色,蓝色代表智慧和理性,金黄色代表荣誉和辉煌。

苏州大学校徽不仅仅是学校的标志,更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它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价值观,激励着师生们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校徽也是学校与外界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彰显着学校的声誉和历史底蕴。

苏州大学校徽的设计精美独特,寓意深远。它是学校的骄傲和象征,也是师生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动力源泉。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苏州大学校徽都显得格外耀眼,彰显着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气质。

苏州大学校徽 篇三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2016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

  截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共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设有24个学院(部),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6175人,全日制硕士生9332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891人,全日制博士生1601人,临床博士1593人,留学生2911人。

  历史沿革

  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新中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并入苏州大学。

  1997年,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2000年,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

  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

  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

  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是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

  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辛亥革命之后,改称东吴大学。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前身是史量才先生所办的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创始于1904年。1911年改为公立,迁址于吴县浒墅关,定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简称女蚕校)。

  苏州丝绸工学院

  苏州丝绸工学院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上海私立女子蚕业学堂(最早可追述到1897年的浙江蚕学管),1960年定名为苏州丝绸工学院。

  苏州医学院

  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通州医院。

  1912年3月,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属医科学校,4月通州废州立县,通州医院改称南通医院,学校随之改称南通医院附设医科学校。是年夏,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张謇、张詧出任校长。学校起初无校舍,借南通庙宇招生授课。张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即回国协助张謇、张詧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学内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创校初期,张謇请熊省之担任学校第一主任兼南通医院院长,并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希贤(毕业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赵铸(毕业于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师兼医师。8月,张謇、张詧出资13700余元,将南通城南古庙昭武院改建为校舍。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间,回廊雨道37间。同年,张謇兄弟又出资16400余元,在学校附近购地11.7亩,扩建南通医院,供学生实习。

  1914年6月,医院建成,张謇题写院名”南通医院“,后改称”附属医院“。12月,张謇题写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1916年1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本科毕业典礼,张謇到会致训词,勉励学生“存不欺心”。

  1917年,增设中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张謇主张学生先学中医数年,然后再学西医,规定中医科学生毕业后再学西医科者免缴学费。

  1918年7月,张謇出钱向德国购买X光机、手术器械、化学仪器等大小数百件,充实学校和医院。

  1919年,张謇选派10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日本三井医院、顺天堂医院、上井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之后又派教师和学生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阪医大、神户医大等高等学校参观访问。

  1920年,聘请德国医学博士夏德门任医院总医长兼教员。

  1927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1912年至1926年张謇逝世,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

  1928年8月,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和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组建私立南通大学,张孝若为首任校长。李希文、王志鸿、张谊分任医、农、纺织三科科长,医院更名为南通大学医科附属医院。

  1930年11月,因民国《大学组织法》中尚无纺织学院,私立南通大学改称为南通学院。

  1937年8月,南通遭日本战机狂轰滥炸,南通学院被迫停课。其中医科、附属医院的人员、设备全部迁至扬州。

  1938年2月,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军政部命名为第七重伤医院,并投入抗战前线,先后救治了600多名从上海等地送来的重伤病员。之后,第七重伤医院辗转来到湖南衡阳。8月,南通学院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组建国立江苏医学院。12月,江苏医学院迁到贵州贵阳借当地校舍办学。

  1939年,学校迁至重庆北碚,并成立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重庆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学校组建了多支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立江苏医学院准备迁至镇江,私立南通学院报告要求在原址恢复医科,国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此报告,于是,远在重庆的原医科的师生们从重庆码头登船,一路顺流而下回到南通。为了办好医科,南通学院时任常务校董张敬礼(张詧之子)特从大生纱厂拿出16亿法币,买下当时的江北医院,用于充实医科、重建附属医院。

  1946年,医科正式恢复并招收新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在南通学院原址改名为苏北医学院。

  1956年,因苏北区党委建制合并,又改名为南通医学院。

  1957年,南通医学院大部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学院,并在南通留设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

  1958年,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更名为南通医学院。

  1962年,苏州医学院经国务院批准,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改为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

  1981年11月,苏州医学院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2年11月,苏州医学院、南通医学院相继举办八十年校庆,两校元老、教授互访致贺。医学专家顾尔钥曾为此赋诗为证:“夹岸弦歌源一家,育才除疾绩堪夸;春秋八十同声颂,江北江南姐妹花”。

  2000年4月,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继而成为了苏州大学医学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四川大学

2.校徽-东北大学

3.军医大学校徽

4.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5.华中师范大学校徽

6.新疆大学校徽

7.福建农林大学校徽

8.汕头大学(医学院)校徽

9.华中农业大学校徽

10.昆明理工大学校徽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44%未阅读
苏州大学校徽【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