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精简6篇】

时间:2015-09-02 09:37: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备受关注。本篇报告将对某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该国的GDP增长情况。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持续保持在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近期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该国的GDP增速略有放缓。尽管如此,该国的经济增长仍然保持在相对健康的水平,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其次,我们来看该国的就业情况。近年来,该国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该国政府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预计未来几年内,该国的就业率将继续保持稳定,并有望进一步提升。

再次,我们来看该国的消费水平。近年来,该国的消费水平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该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随着该国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该国的对外贸易情况。该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总额保持在较高水平。然而,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该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一定影响。尽管如此,该国的贸易平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内将继续保持平衡。

综上所述,该国的经济运行整体上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并且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该国的经济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该国政府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强内外部经济环境的监测和调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二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各国的经济运行情况也在不断调整。本篇报告将对某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评估。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该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该国的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显示出相对健康的经济增长态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某一特定产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因此,该国政府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从微观角度来看,该国的就业和收入水平也存在一定问题。尽管该国的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该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体的收入水平较低。因此,该国政府需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同时加强收入分配政策,促进收入公平合理分配。

最后,该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也需要密切关注。尽管该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强国,但近年来全球贸易形势不稳定,给该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该国政府需要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推动贸易结构优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该国的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潜力。该国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加大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关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该国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确保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三

  现代经济活动中,物流不仅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影响,而且物流环节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重要利润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间的货物的运输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和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因而,运输费用的节约余地大,发掘的潜力也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一、铁路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

  铁道部20xx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中国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193万人,同比增长11.0%,运输发送量完成330354万吨,同比增长4.6%。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形式当中,铁路运输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看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4点明显优势。

  1.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

  国外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能耗方面,用于城市间旅客运输,平均1人公里铁路比公路节约60%~90%,而用于货物运输,平均1吨公里铁路比公路卡车运输节约50%~95%;在土地占用方面,1条复线铁路平均每小时可载运的旅客人数相当于16车道高速公路载客量,而前者占用土地面积相当于后者的15%~20%。土地资源的大量节约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了铁路运输的节能优势。由此可见,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量的运输成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操作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等形式,铁路运输等量换算周转量占用资源最少,可以起到较好的能源利用的效果。

  2.铁路运输经济辐射作用大

  铁路作为历史悠久的交通形式之一,遍布于祖国各地,因此也就可以实现较为广泛的运输。铁路运输较之公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因为汽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进行过长距离的运输,而铁路运输则可比较适合长距离的行驶;铁路运输较之航空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可以完成多个运输任务,实现运输效果的最大化,而航空运输虽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货物的承载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铁路运输较之管道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因为管道运输的运输形式较为单一,而铁路运输则可以实现人、货等多种形式的同时运输,能够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铁路运输较之水路运输有更密集化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铁路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途径的地区比较广泛,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而水路运输则绕开了经济体,直达目的地。

  3.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一是中长距离运输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在中长途的运输过程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最安全和便捷的运输方式,这种特点对于货物运输的优势主要在于运输费用的节省,因为航空运输虽然也具有较长距离运输的特点,但是从成本上看,铁路运输的性价比要远远的高于航空运输;

  二是大宗货物运输的不可替代性,指的是在运输货物量较大的货物的时候,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承重容量上的优势,可以同时运输较多的货物,这种特点对于货物运输来说主要存在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空间性,也就是铁路运输可以比汽车运输和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可容性,具有更高的运输效率;

  三是高速铁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随着铁路的提速,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因此,相较于水路和其他形式来说,铁路运输走的是专门的铁路运输线路,可以达到更加快速的运输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季节性和时效性的货物,快速的运输是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4.铁路运输安全概率高,运输能力大、速度快

  首先,从安全概率上看,据有关数据统计,普通铁路每运行1亿人公里的死亡人数,仅为航空的18%,公路的13%。特别是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人身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是任何一种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的考虑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会将安全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就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其次,从运输能力上看,铁路的车体具有汽车和航空运输无法比拟的大容量的特点,另外从运输每一吨货物所消耗的资源上看,铁路运输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运输能力较高。

  再次,从运输速度上看,高铁以及动车的通车,都实现了铁路运行速度的飞跃,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货物运输的速度,实现了铁路运输的优势的增强。因为在以往,人们要想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航空运输,而铁路运输在提速后,可以有效的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性价比和速度的双重优势,能够有效的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

  铁路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输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和组织管理上与工业企业不同,反映在运输成本上也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铁路运输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复杂,因此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铁路运输的成本可以总结有以下特点:

  (1)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对象和单位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对象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两大类产品,或把客货运输综合在一起的换算成本。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单位不能只按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吨公里计算,而是采用运输数量与始发到达作业量、中转作业量和运行作业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单位。而在工业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只是将原材料和人力消耗成本综合统计起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对于铁路成本计算来说有着片面性,不能够完全的反映铁路运输的情况。

  (2)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内容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的成本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运输设备的运用、保养和修理方面,相对来说所占比重不大,而占比重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约占一半。其次是动力费用和工资,约占1/3。而在工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成本来源是材料费和人力费用,而设备的维护和其他管理费用对于生产来说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3)铁路运输成本和产品数量的关系与工业不同。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支出与运量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像工业生产那样紧密。例如一列客车的开出,无论是缺员、满员或超员,都是同样的作业内容和生产耗费。而工业生产则不同,由于订单量的大小和产品的数量的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成本。

  2.铁路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要做好铁路运输的经济性分析,就必须要将各类影响铁路运输的因素都概括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不利因素的干扰和排除。目前来看,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影响铁路运输的成本的最直接的因素,铁路运输成本基本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的关系。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铁路运输支出可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部分。而其他运输形式在这方面所造成的成本损耗是比较小的,因为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固定的停车运行费用,由此来看,越长距离的铁路运输将会需要越大的经济投入,如果能够尽量的减少运输的距离,那么则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计划好运输路线,尽量选择总长较短的运输线路,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2)设备运用效率。所谓设备的运用效率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每个设备能够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设备的潜能,将会最大化运输荷载。在铁路确定的运输设备条件下,通过加强运输组织工作和采用先进工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运用,或对运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都可以使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提高。

  (3)劳动生产率和材料、燃料消耗。所谓生产率和材料、燃能消耗,就是指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铁路运输的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工资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占相当比重,而工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

  三、强化铁路运输经济性的办法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广泛性,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铁路运输的运营费用,那么将会节约大量资金,实现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营。所有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都应当成为提高运输经济效益予以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强。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中,要降低运输成本、强化运输经济性,就要根据铁路运输成本构成和成本支出的特殊性,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实现均衡运输

  铁路运输由于具有空间性较强和距离较长的特点,使得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地区的不同货物的运输,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运输效率,就必须要对不同的运输货物和路线进行调整和规划,也就是实现铁路运输的均衡化。在安排运输中,要使货物运输的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地均衡,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尽可能稳定,以保证良好的铁路运输工作秩序,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从全路而言,均衡运输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以能力富余地区的不平衡运输保证能力困难地区的均衡运输。

  2.不断优化合理运输

  运输合理化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理化的运输就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有效调度,也就是要对每一程的运输过程进行合理组织,避免运输资源的浪费。物资的生产和流通,都离不开运输。运输合理化,就是在实现社会产品生产、流通、供应和销售的运输过程中,以社会劳动耗费和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为依据,力求使货物的运量、运程、流向和中转环节合理,保证充分有效地和节约地使用运输能力,以最少的运输资源耗费,及时、准确、迅速、均衡、质量良好地满足运输需求。

  3.多组织直达运输

  所谓直达运输,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输出地和目的地之间没有多余的运输中转站,这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高速运输。虽然铁路运输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但是从整体上看,铁路运输的直达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经济效益。铁路直达运输,严格地说是指货物在发站装车后编成列车直接运输到站,在运输途中既没有货物的中转作业,也没有车辆的改编作业。根据现行的铁路车流组织办法,车辆在运输途中延误时间最长、作业费用最多的是在技术站的改编作业。一般将组织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货物列车统称为货物直达运输组织,简称直达运输。

  4.适当地推行集中化运输

  所谓集中化运输,就是指要适当的整合运输资源。一般来说,在集中化运输的过程中,要关闭某些货运量很小的车站,把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技术装备先进、货物装卸和运输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的货运中心站上进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运输方式。集中化运输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的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使用,就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未来的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的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利用。

  5.加快发展重载和高速运输

  重载和高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以较少的投入增加极大的运输产出。某市铁路局这几年连续以年1000万吨幅度增加运量,运输收入每年增加10亿元,而运营里程和装车站几乎没有改变,人员在逐年减少,主要是靠增加5000吨重载货物直达列车,靠的是提高运行速度,加快货车周转。这种重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也是重载运输的基本运输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适当的提高重载运输可以凸显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内陆省份来说,在汽车和航空都无法满足重载运输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是运输形式的组织,还包括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率,实现更加经济的铁路运输。

  四、总结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作为物流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经济优越性决定了其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认真分析和把握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对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因素和成本计算方式等当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行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四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现状及特点

  (一)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来看,县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桃源经济在内需的有力拉动下,宏观经济继续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运行。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实现桃源县生产总值36.16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45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87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结构由上年同期的32.4:33.1:34.6,调整为30.1:31.7:38.2,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大。

  (二)从三次产业角度来看,社会有效供给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1、农村经济形势看好,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国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春收作物喜获丰收。据统计,今年全县油菜籽实收面积69.85万亩,总产量8.2万吨,比上年增产0.64万吨,增速8.4%;春粮播种面积3.58万亩,总产量5261吨,比上年增产1123吨,增速27.1%;春茶产量吨,比上年增产300吨,增长17.6%。二是养殖业总体形势良好。上半年共出栏肉猪40.3万头,同比略有下降;出栏肉牛2.78万头,增长0.4%;出栏羊32.4万只,增长1.3%;家禽出笼879万羽,增长0.8%;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19840吨和9900吨,分别增长1.1%和1.0%。由于上半年肉禽蛋价格猛涨,农民从中得到更多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三是粮食生产得到巩固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民“两补”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对粮食的保护性收购,以及县内粮食加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粮食的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高,粮食的销路也进一步畅通。桃源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以科学种田为依托,以提高机械化作业为手段,以推广使用高产优质稻为重点,以增加复种指数为突破口,以增产增收为目的,全县粮食生产迎来了又一次高潮。全县夏粮播种面积112.8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增幅为3.3%,预计夏粮总产45.12万吨,比上年增产2.92万吨,增幅为6.9%。桃源县新农村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序推进,主要工作有:一是推进了基础建设。主要是在公路建设、水利建设、沼气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方面成效显著。二是扩张了特色产业。全县已形成了果、茶、竹、畜4大特色优势产业。今年新发展水果2.2万亩,楠竹0.5万亩,繁育大叶茶种苗160亩(可移栽6000亩),新发展蛋鸡养殖大户120户等。三是突出了示范建设。全县共启动了5个示范乡镇和105个示范村建设。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按照“十有”、“五通”的要求,有序推进了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四是强化了争项争资。全县已争得国家投资项目19个,落实项目资金3500万元,正在申报的项目有33项,申报资金1.7亿元。

  2、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工业兴县”战略,全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上半年,全县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6亿元,增加值5.52亿元,增长18.0%。上半年桃源县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农村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工业产值17.19亿元,增加值4.82亿元,增长19.9%,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二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桃源县自创元铝业落户桃源以来,轻重工业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重工业比重由的48:52调整为的25:75。今年元—6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1.6%,而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19.3%。三是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同步增长。元—5月全县规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33.0%;实现利润1.37亿元,增长2.2倍;完成税收0.59亿元,增长2.8倍。四是项目扩改的工业企业增多、完成进度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今年来全县先后有创元二期21万吨电解铝、湘鲁万福、林宏锅炉、科辉墙材、洞天竹业、磊鑫科技、杰新纺织等一大批工业企业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到5月底共完成扩改投入4.5亿元,同比增长1.6倍,这批扩改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桃源工业的发展后劲。

  3、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今年上半年,桃源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长速度达14.3%,高出上年1.6个百分点。桃源县三产业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措施得力,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调度力度。县三产办对全县第三产业工作进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并对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随时调度;二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全县三产业发展指标进行量化、细化,纳入全县年度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三是增加资金投入。首先是政府增加对三产业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工作经费;其次是鼓励引导金融部门为三产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再次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兴办三产业实体。另一方面,得益于有一个良好的三产业发展环境。既有硬环境的改善,又有软环境的优化。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运输电信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

  (三)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观察,内需主导作用继续加大,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以来,桃源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元—6月,共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46亿元,同比增长1.5倍,其中,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增长1.6倍;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亿元,增长1.4倍。

  2、消费需求稳中趋旺,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步更新,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居民消费由过去的传统消费向多元消费转变,休闲消费、时尚消费、保健消费等已逐渐为人们所推崇,桃源各大超市、商场、娱乐场所及餐馆酒楼等生意火爆。尤其是以住房、汽车、通讯工具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已经形成,消费不断升级。上半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增长15.7%。

  3、外贸出口稳中有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今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一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政策对外贸出口有诸多制约,但作为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出口10强的桃源县来说,今年外贸出口仍然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势头。元—5月,全县完成外贸出口9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1%。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达8家,比去年新增2家。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来看,经济运行质量较高,经济景气呈良性状态。

  在全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依然较高,经济景气呈良性状态,真正体现了桃源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1、财政收入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来,桃源县财政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收入增幅快。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533万元,同比增长28.4%,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3011万元,增长19.7%;二是税收比重大。从前6个月入库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3%,高出上年同期9.2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企业贡献多。创元铝业自落户桃源后,对桃源县的财政收入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该企业元—5月入库税金7957万元,其中县级收入2200万元,占县级税收的比重达38.8%。

  2、税收入库全面飘红。元—5月全县共完成国税入库1249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4.6%,同比增长167.0%,提前1个月完成过半任务。

  3、工业企业效益明显上升。今年来,全县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元—5月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亿元,增长2.2倍,应交增值税5728万元,同比增长2.9倍。

  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桃源县农民收入在去年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今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26元,同比增加110元,增幅为7.2%。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劳务输出人数有所增加、务工行业有新的变化及本地工价有所提升所致,另外,种植业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养殖业由于肉禽蛋等价格上涨也给农民增加了部分收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随着全县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就业人数的增长以及股票、基金升值和社会保障坚强有力等原因而有较大幅度上涨。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88元,同比增长15.7%。

  (五)从影响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来看,经济运行的支撑条件进一步完善。

  1、银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桃源县金融运行形势良好,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到6月底止,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3.94亿元,比年初增加5.56亿元,增长11.5%;各项贷款26.14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增长9.6%;金融部门实现利润1150万元,真正做到了银行企业双赢的局面。

  2、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来,桃源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办了很多实事,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总的环境还是比较优化和宽松的。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要素供应进一步趋紧,产业限制更一步严格。一是: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多次提搞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这些举措将对于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需求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资金供应将会更加紧缺。二是: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的调控和管理力度,严格规范土地性质,控制土地需求,提高土地价格,那些成本低、粗放型的“圈地”活动将会得到根本遏制,同时,也给正常生产生活所需土地的报批增加难度。三是:国家大力提倡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五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xx年经济运行情况与20xx年预测分析。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强调,今年全行业要保持全行业经济运行平稳,防止大起大落。同时,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上取得新进展。

  xx年行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联合会分析称,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是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据石化联合会统计,预计全年行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达到11.2万亿,增长31%;主营业务收入达10.9万亿元,增长30%;利润总额8100亿元,增幅约为19%;投资1.37万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约为6000亿美元,增长32%。

  其中,化工行业全年产值预计达到6.58万亿元,同比增长32%,与2010年增速相当,占全行业总产值59.82%;化工行业利润总额3500亿元,增长35%,占全行业总利润额的47.1%;1—11月份,化工固定资产投资8617.2亿元,同比增长26.9%,高于全行业平均增幅5.5个百分点,占比70.12%。

  原油20xx年产量基本持平,全年预计2.03亿吨;进口预计2.5亿吨,增6.3%;表观消费预计4.53亿吨,增3.5%。天然气供需快速增长,全年产量预计1020亿方,增长8%;进口突破300亿方;表观消费1300亿方左右。成品油产需总体平衡,全年未出现明显油荒。炼油版块前11月累计亏损49.83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持续较大幅度增长。

  行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20xx年,“调结构、转方式”成效逐步显现。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化学工业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成为提高行业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动力。20xx年,专用化学品利润占化工利润的比重约达31.5%,合成材料占比16%。同时,专用化学品、合成材料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化肥、橡胶制品等传统化学品在利润增长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非公经济比重首次过半

  20xx年前11个月,行业非公经济总产值5.12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占比50.0%,预计全年比重将达51%,历史上首次过半。公有经济产值4.87万亿,增长29.2%,占比47.5%;其它经济比重约2.5%。与20xx年相比,20xx年非公经济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了15.8个百分点,公有经济占比则下降了16.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每年平均提高3.15个百分点。

  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重在“稳增长、调结构”

  李寿生表示,20xx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经济运行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要求精心组织好油、气、肥的生产供给,特别要做好柴油和春耕化肥的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防止大幅下降和减少回落;强化行业安全生产。

  李寿生强调,行的经济运行应重点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措施。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要选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市场机制,落实化肥、“两碱”、电石、农药等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在节能减排工作上,行业将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领跑者”制度,首先在合成氨、甲醇、烧碱、纯碱、乙烯、合成树脂、子午线轮胎、电石、黄磷等十二种产品中试行开展。

  行业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

  石化联合会预计,20xx年,行业经济运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有利因素较多,经济总体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同比将会有所减缓。

  预计全年总产值增幅约20%-25%,达到13-13.5万亿元;全年利润总额约为9500亿元,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约13万亿元,增长20%左右;全行业投资月1.6万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约为7100亿美元,增长约21%。

  主要化工产品需求强劲、生产平稳

  石化联合会预计,受国内农业、工业、房地产及消费市场需求影响,20xx年国内能源及主要化工产品的需求依然比较强劲,同时能源生产继续保持平稳。

  预计今年的原油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以上,增幅约1.5%;天然气产量约1130亿立方米,增长约11%;原油加工量约为4.7亿吨,增长5%。20xx年,预计化肥产量约为6400万吨,增长约5%;合成树脂产量约5225万吨,增长10%;乙烯产量约1700万吨,增长11%;硫酸产量增长9%;烧碱增长8%;甲醇增长14%。

  今年原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5.3%至4.8亿吨;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15.3%至1482亿立方米;成品油表观消费量预计增长5.8%至2.8亿吨;化肥表观消费量约6230万吨,增长5.1%;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增长9.1%至8080万吨;乙烯表观消费量增长13.6%至1850万吨。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六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04

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

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国家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

  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代投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机遇,加大对欧美企业和台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借国家规划产业振兴之机,加大对“中”字头企业的招商力度;抓住世博经济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复兴”之机,加大对上海、珠三角、浙江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响“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围绕启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厂房和停滞项目资源,开展存量招商;围绕挖掘现有项目的增资扩股潜力,开展零地招商。积极探索股权并购和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支撑作用强、投资回报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战略投资者。完善项目信息处理、重大项目论证、项目跟踪推进等机制,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洽谈成功率。加强与重点客户、重大项目以及有长期合作的客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客商在时机成熟后把我方作为投资首选地。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创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推进强度,搭建优质平台。积极应对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调整招商政策,切实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