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推荐6篇】

时间:2015-09-02 06:33: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文成县 篇一

文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闽交界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文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首先,文成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该县拥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其中最著名的是飞来峡和西坛乡。飞来峡是一个美丽的峡谷,被誉为“东方的大峡谷”。峡谷内有清澈的溪流、奇特的岩石和葱郁的植被,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西坛乡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美丽的河流、古老的桥梁和独具特色的民居。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

其次,文成县还以其丰富的人文资源而受人瞩目。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文成县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如文成县城内的龙湾书院和龙湾塔。龙湾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所著名书院,建于明代,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和文化中心。龙湾塔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建于唐朝,是文成县的地标之一。这些古迹都是文成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见证,吸引着许多历史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

总的来说,文成县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体验。如果你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文成县绝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无论是欣赏飞来峡的壮丽景色,还是参观龙湾书院的古老建筑,你都会被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文成县 篇二

文成县是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方。该县地处浙闽交界地带,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首先,文成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县位于温州市的西南部,地势起伏,山川纵横。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如松木、竹子、铁矿石等。这些资源为文成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文成县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适宜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种植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也有利于养殖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文成县注重发展现代产业。该县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旅游业等现代产业。近年来,文成县引进了许多知名企业和项目,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文成县还积极开展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

总的来说,文成县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方。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文成县注重发展现代产业,积极引进优质项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如果你对投资和创业感兴趣,文成县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地方。在这里,你将享受到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丰厚的回报。

文成县 篇三

文成县 篇四

文成县 篇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 ,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文成县 篇六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文成在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负重奋进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文成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四大百亿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宜游宜居生态县”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三五”赶超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期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75亿元,年均增长8.9%;限上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均增长37.2 %;财政总收入8.9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0%和15.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4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3.5%。

——“十二五”期间,我们致力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坚持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主线,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以休闲旅游为引领、三次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成功争取了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天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产业发展动能不断积蓄。强势推进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成功打造“中华第一高瀑”等品牌景区,旅游门票收入年均增长50.1%。组织实施“三年特扶”项目,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产值年均增长7.7%。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三转一市”等工作,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1%。出台实施总部经济、建筑业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培育民宿、电商等八大新兴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为我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们致力于环境整治,生态文明持续巩固。统筹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边三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创建考核验收,创成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治水兴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率先列入全省“清三河”达标县。深入实施“绿满文成”行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5平方米。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左右,生态环境综合指标和公众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

——“十二五”期间,我们致力于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着力推进县城苔湖片、二中片、兴福堂等重点区块开发和旧城改造,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加快中心镇、中心村培育,深入推进农房集聚改造和城镇开发建设,城镇化率提升至46%。围绕美丽乡村四条精品带规划,强化沿线村庄联片整治,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龙丽温高速瑞文段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电力、通讯等一批基础设施相继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们致力于民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全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97.1亿元,年均增长15.1%,占财政总支出76.0%。全面消除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组建文成二高,引进名师名家创办武阳书院、振中学校,形成公办民办互促互进的良好机制,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标准化率超全市平均水平。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创成省级文化先进县、省级体育强县,县文化中心、县体育馆等一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成功创办浙江温州佛学院并顺利招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省级平安县有望实现“九连创·夺银鼎”。

——“十二五”期间,我们致力于开拓进取,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意见874件、政协委员提案549件。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605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和行政执法行为,行政诉讼败诉率逐年下降,法治政府建设得到加强。稳步实施“五单一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县级部门权力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清零”。完成全县第一轮公车改革和办公用房超标整治,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削减。乡镇行政区划进一步优化,村级运转经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补助标准不断提高,镇村两级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稳扎稳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加速推进。成功列入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实验区,“刘伯温故里景区”通过省旅游局5A初评,仙人谷、九溪欢乐谷、天鹅堡室内滑雪场等3个新的旅游项目建成对外开放。承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举办“记住乡愁”国际微电影大赛、中国(温州)森林旅游节和浙江马拉松精英赛等重大活动,央视微电影频道拍摄基地和浙江省首个县级微电影基地落户文成。全县旅游总收入、接待过夜游客、景区门票收入分别增长34.5%、55%和50%。新兴业态培育初显成效。扶持建筑企业转型提升,实现资质建筑业总产值19.97亿元,增长19.4%。引进总部经济企业8家,实现年创税2500万元。建成“特农汇”“侨品汇”O2O体验中心并对外营业,建成“赶街”农村电商服务站123个,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亿元,增长75%。大力发展乡村精品民宿,引进“清新途家”等品牌连锁企业,成功打造迷途武阳等一批特色民宿客栈。

着力抓好有效投资。项目谋划包装实现新突破。围绕城镇建设、旅游配套、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梳理、包装53个重大项目,推出“飞云湖小镇”“航空小镇”等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定位清晰的项目,“森林氧吧小镇”成功列入全省第二批特色小镇。重大工程破难推进。百丈漈景区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顺利开工,九溪电站等项目顺利推进,新56省道南田接线工程全线贯通,花园二期保障房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要素保障不断加强。出台财政资金盘活政策,清理整合各类存量资金3.17亿元。通过争取国债资金、向银行融资等方式,有效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召开第二届世界文成人大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8亿元,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开展闲置土地处置、土地征迁“清零”等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旱改水”等垦造耕地工程,成功列入省“坡地村镇”建设试点,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543亩。

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深入推进“五水共治”。顺利通过省“清三河”达标县复评,建成珊溪-巨屿、玉壶、南田-百丈漈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和11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城南片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县城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处理等一批重大治水项目。合力推进“三改一拆”。完成“三旧”改造244.7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9.7万平方米,创成“无违建乡镇”4个、“无违建村”217个。统筹推进生态创建。创成中国长寿之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市级评估,建成美丽乡村重点村11个,淘汰燃煤锅炉21台,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文明体制综合评价位居全市第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开工建设抗震安居房1347套(间)、村镇避灾点14个,完成地震、台风受损的教育、通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修复。全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困难家庭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低保、助残、济困、就业等社会救助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609人,建成县社会福利中心并投入使用。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重点上线人数再创新高。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个,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新建项目前期,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创成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稳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现计生奖励优惠政策提标拓面。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初信、初访结案率达95%。深入开展“除恶治乱”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累计建成“阳光厨房”28户,创建放心农贸市场1家。组织开展夏季消防安全“双月”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十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武装、人防建设、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干部、金融、双拥、移民、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文成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文成县委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个领域的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文部队官兵、工商联、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向情系家乡建设的海内外文成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文成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科研经费支出占比、城镇化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等5项指标未能全面完成。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城市建设层次仍然偏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宜游宜居生态县”要求不相匹配,城市功能布局还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四是交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仍然滞后,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基层基础有待加强。五是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行政效能不高,执行力亟待提升;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够,精气神不足,缺乏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激情,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和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文成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宜游宜居生态县”建设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决战期。综合分析“十三五”发展背景,文成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希望远远大于困难。从宏观发展形势看,国家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精准扶贫促进协同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大力推动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万亿交通综合工程”,继续加大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这些都为我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从我县实际情况看,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县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县交通、教育、医疗等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将迎来大投入大开发大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中共文成县委《关于制定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制定了《文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县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宜游宜居生态县”战略目标,以“全域景区化、城镇特色化、生态产业化”为战略主线,深入实施“五大百亿工程”,联动推进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和温州迈入全面小康标杆城市的山水理想家园。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8%,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提前实现“四翻番”;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000元和21000元以上,年均增速分别保持在8%和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8%;限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旅游总收入达到6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61%以上;实际利用在外温(文)商回归资金达到160亿元;城市化率达到56%,使文成综合实力更强、创新能力更优、城市能级更高、民生福祉更好、生态环境更美、体制机制更活。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办好几件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实事,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突出交通先行,打造温州西部交通枢纽。全面融入全市“一小时交通圈”,推动交通末端城市向温州西部交通枢纽迈进。加快推进县域高速网建设,完成龙丽温高速瑞文段、溧宁高速文泰段建设,开工建设溧宁高速文景段,启动文青高速列入省高网可行性研究。完成322国道樟台至龙川段、西坑至景宁段改建工程,开工建设青文泰公路玉壶至泰顺段,全力推进56省道花园至瑞安一级公路前期,积极谋划青文苍规划省道前期,争取温武铁路过境文成并设站点。全力打造县域“半小时交通圈”,以县道建设提升为重点,加快通乡公路改造提升,完善县城至中心镇、重点景区骨干路网建设。推进通用航空机场、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水路旅游交通、城镇和乡村慢行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对外交通快速化、对内交通便捷化。

(二)加快结构调整,打造三次产业互融体系。按照“全域景区化”的要求,以“一心两轴五组团”空间布局为引领,依托天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平台,积极打造集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乡村体育、农业观光、国学禅修、探险露营为一体的高山生态休闲旅游时尚经济圈;依托“刘伯温故里”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巩固提升百丈漈、铜铃山等核心景区,有序开发朱阳九峰等新景区;依托乡村旅游A级创建,打造20个A级旅游乡村、15个精品民宿村,进一步提升旅游观光品质。继续深化旅游综合体制改革,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设立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推进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国字号”大企业参与重大涉旅项目开发,进一步增强旅游内生动力。实施“旅游+”助推工程,加快扶持培育有机绿色农产品、侨乡海外直销品、人文特色工艺品等商品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实施“景城一体化”工程,加快城镇旅游化改造,强化城镇旅游集散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确保到202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对经济贡献率达55%以上,创成全省旅游目的地名城。按照“产业化、精品化、品牌化”的要求,稳定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菜园、果园、茶园、药园”向生态农业庄园转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加大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按照“集聚发展、生态绿色”的原则,以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主动融入周边城市产业辐射圈,构建具有文成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改造提升巨屿生态工业基地、百丈漈生态产业园,建设黄坦生态产业基地,培育扶持旅游商品、有机绿色食品、优质水资源加工等绿色工业,确保到2020年,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以上。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华侨回归创业园两大平台为抓手,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八大经济新业态”培育计划,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

业和健康服务、运动休闲、乡村民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努力打造省级服务业强县。

(三)坚持“三位一体”,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加 快建设“小县大城”。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为载体,实施新区拓展与旧城改造并进计划,依托“三纵五横一环”城区交通网建设,有序拉开“一心七组团”城市发展框架。坚持“拆改用”结合,强力推进“三改一拆”,完善新建违法建筑管控长效机制,确保创成“无违建县”。统筹推进城东兴福堂、城南樟山、城西下田垟、城北龙船垟等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苔湖、珊门等城中村改造,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谋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争取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8平方公里以上。研究县城人口集聚政策,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发展欧陆风情商业街、特色美食街区,建成若干个要素相对集聚、配套相对完善、功能有所侧重的城市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大力推进城市滨水景观、出入口景观、城市绿地等开放空间建设,启动环县城城市绿道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位。提速建设中心城镇。依托规划引领、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发展协调机制,推动珊溪和巨屿一体化发展。依托“特色小镇”打造,重点推进“森林氧吧小镇”“航空小镇”“刘伯温智慧小镇”和“国际慢城”建设,形成景镇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组团式居民小区、综合性商业街区、集中式集贸市场,做好道路完善、管网铺设、垃圾处理、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中心镇形象。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全域规划、综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四条精品带改造提升,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开发力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留住文脉、人脉,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综合体和侨乡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特色村寨,推动美丽事业向美丽产业转变,

资料共享平台

文成县【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