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优选3篇】

时间:2017-05-07 09:3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题目: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保护

摘要:

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传统婚礼习俗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有些习俗濒临失传的境地。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保护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了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传统婚礼习俗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乃至有些习俗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研究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原因

1. 社会经济变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直接导致了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2. 文化冲击与融合: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外来文化和习俗进入中国,与传统婚礼习俗产生了冲突和融合,进一步加剧了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3. 个体化需求的崛起:现代人对于个体化需求的追求,使得传统婚礼习俗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也需要适应多元化的需求,这也是传统婚礼习俗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传统婚礼习俗的影响因素

1. 婚姻观念的变化:现代人对于婚姻的认识和期待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2. 媒体与网络的影响: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传统婚礼习俗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交流,但同时也加速了习俗变化的速度。

3. 政策法规的调整: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规范了传统婚礼习俗的发展。

四、传统婚礼习俗的保护措施

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对传统婚礼习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传统婚礼习俗的意识。

2. 引导时尚潮流:在保留传统婚礼习俗的基础上,结合时尚潮流和个体化需求,推出具有现代元素的传统婚礼习俗,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传承。

3. 政策支持与文化创意结合:政府应加大对传统婚礼习俗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推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和项目。

五、结论与建议

传统婚礼习俗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与保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时尚潮流以及政策支持与文化创意结合等措施,能有效保护传统婚礼习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题目: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转型与文化传承

摘要: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传统节日习俗逐渐发生了转型,甚至有些习俗濒临失传的境地。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转型与文化传承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分析了传统节日习俗的转型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传统节日习俗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性,乃至有些习俗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研究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转型与文化传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传统节日习俗的转型原因

1. 社会经济变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直接导致了传统节日习俗的转型。

2. 文化冲击与融合: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外来文化和习俗进入中国,与传统节日习俗产生了冲突和融合,进一步加剧了传统节日习俗的转型。

3. 都市化进程: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于传统节日习俗的参与度下降,这也是传统节日习俗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传统节日习俗的影响因素

1. 传统文化认同度的变化: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传统节日习俗的转型。

2. 媒体与网络的影响: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传统节日习俗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交流,但同时也加速了习俗转型的速度。

3. 政策法规的调整: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也规范了传统节日习俗的发展。

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1. 传统节日习俗的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保护传统节日习俗的意识。

2. 民间组织与社区参与:鼓励民间组织和社区参与传统节日习俗的组织和传承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3. 创新与时尚结合:在保留传统节日习俗的基础上,结合时尚元素和现代需求,推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节日习俗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传承。

五、结论与建议

传统节日习俗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转型与文化传承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教育宣传、民间组织与社区参与以及创新与时尚结合等措施,能有效保护传统节日习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 篇三

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走到今天,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并且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割裂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然而最近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少的传统文化被坚守,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探讨,还学生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

出于这种既自豪,又担心的心情,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这个论题。经市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我们随后启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中既有资深的中学高级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既有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有普通教师;既有教学管理人员,又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力领导和课题组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体实验教师和学生近三年的共同努力,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了我校的课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了我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把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二、课题研究概念界定: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珍贵财富,内容之广泛,内蕴之丰厚,非本次课题研究所能尽到。于是经过商讨,界定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传统文化”,指的是适合高中生理解,不甚艰深的内容上,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传统礼仪、传统人文关怀、传统文化习俗以及一些浅近易懂的传统哲学思想等内容。我们将这些内容与常规教学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做到灵活、恰当、充满趣味性与深刻性,争取带给学生反思与进取。力图将课题的实施和推进过程,化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

三、课题研究预设目标:提高学生语文修养促使教师树大语文教学观

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中华民族优秀后代。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作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代作品的学习设定有这样的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它突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依托学生阅读与写作训练,力图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传统、感受传统、理解传统;进而使学生扩展到身边的传统,并能够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体现出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品格;激发和培养爱国情怀,倡导真、善、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2、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和创新品格。

3、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真正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进一步具备厚实的文化素养,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进一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增强语文教科研的能力。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四、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凸显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以我们使用了相应的多种研究方法探究课题进程。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首先使用了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作了调查,然后使用定量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归类与分析。此外,我们还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测验、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以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第一手资料。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等进行了全面梳理。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诸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我们充分利用问卷分析结果,针对学生基础状况、抓住学生兴趣点、突破学生薄弱面做出对策,寻找恰当切入口,构筑相关知识系统。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利用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针对他们的兴趣进行了一些讲座,比如“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西游记》的兴趣阅读指导”等等。这些讲座有课题组老师自己准备的,也有的是请组外老师进行的,这些讲座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4、经验总结法。我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三大步骤研究贯穿新课标理念。

1、前期探索阶段(2007.42008.6) 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理论学习,构思课题,提出实施方案。形成申报材料,召开课题报告会,展开初步探索工作。

(1)2007.42008.1,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知识和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摸清了学生在文言知识方面掌握的程度,并与高中的文言学习进行有效衔接,以保证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2008.12008.6,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在08届学生中进行“关于中国古典文化学习情况的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分析。这为接下来的课题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课题实施阶段(2007.72010.7)

在此过程中,我们展开研究,完成各种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体系,形成阶段成果。

(1)2007.72008.2,对“人教高中选修文言现象及诗歌鉴赏方法”进行整理,以确保在高二选修课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渗透进去。

(2)2008.22008.12,通过两轮语文知识竞赛,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掌握程度进行摸底,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3)2009.12009.7,在高二古文学方面选修课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古代文化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介绍”,“金庸作品中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李白的月亮’讲座”,“中国传统名著导读讲座”等等,极大调动了学生了解传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2009.92010.7,在高考复习的文言文复习环节,继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也活跃了高三的学习。同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整理。

3、总结、推广阶段(2010.9.2011.12 )

在这一阶段,我们重在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整理,总结经验,展示成果,形成成果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开发教学资源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回顾三年来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由于实施了较为科学的研究策略,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我们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点体会,那就是在常规教学中、在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从传统文学阅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开发各类教学资源,让学生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1、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实在实施手段上并非难事,课题组认为,语文课本中的作品很多都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比较随意。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专门安排一课,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我们就尝试过在各节假日前后利用一节课来为学生介绍这些节假日的相关传说与习俗。方法也可以很多样,比如把传统风俗的来历、习俗内容、相关的神话传说进行详细介绍;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整个过程;或者让学生回到老家考察家乡习俗,并写出考察报告等等。很多学生反映,原来对一些习俗视而不见,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开始发现身边常常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各有窍门的。他们觉得这很有趣,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材来源则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

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2)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并写作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有情可原的。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3)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各种异同,明白了当今文化的源头,甚至于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变。我们承认,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很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这一探究过程还是给了学生很多收获,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开始懂得从文化层面、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角度进而变得宽广和深远,心胸也变得宽广很多。我们认为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

七、课题研究成绩及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三年来,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不断努力,在摸索中前行。我们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并付诸实践,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大赛中,我组的丁僖老师取得了一等奖。

由于缺乏经验,三年的实验时间在摸索中度过,很多事情事先设想得很好,但在实施中难免出现操作上的困难。比如指导学生写作民俗调查报告时,事先准备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实例加以借鉴,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从何下手。在指导学生总结文学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现象时,也对学生能力估计过高等等。但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我们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这一时实验课题的内容,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在这次试验课题的指引下,我们将更奋然而前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报告【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