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精简6篇)

时间:2017-05-04 02:30: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一

智能汽车是当今汽车行业的热门领域之一,芜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也在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本报告将对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芜湖智能汽车的现状

目前,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芜湖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智能汽车企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在芜湖市,已经有一些智能汽车企业开始投入生产,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芜湖还建设了智能汽车测试场地,为企业提供了实验和测试的环境。

二、芜湖智能汽车的优势

芜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首先,芜湖拥有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包括零部件制造、汽车生产等环节,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芜湖地处长三角经济区,交通便利,有利于智能汽车的销售和推广。此外,芜湖还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智能化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芜湖智能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未来,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智能驾驶技术将不断提升,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其次,智能汽车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再次,芜湖智能汽车将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以实现更多创新和差异化竞争。

四、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建议

为了促进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芜湖市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智能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其次,芜湖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再次,芜湖智能汽车企业应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开展跨界创新,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最后,芜湖市应加强智能汽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提供更稳定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总之,芜湖智能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芜湖市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为芜湖的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二

智能汽车是当今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之一,芜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也在积极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本报告将对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芜湖智能汽车的现状

目前,芜湖市的智能汽车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芜湖市政府加大了对智能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芜湖市也积极引进了一些智能汽车企业,并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扶持。然而,由于智能汽车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二、芜湖智能汽车的优势

芜湖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城市,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首先,芜湖拥有一批专业的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为智能汽车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芜湖交通便利,地处长三角经济区,有利于智能汽车的销售和推广。此外,芜湖还拥有一批技术过硬的科研人才,为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芜湖智能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未来,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首先,智能驾驶技术将逐渐成熟,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其次,智能汽车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再次,芜湖智能汽车将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以实现更多创新和差异化竞争。

四、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建议

为了促进芜湖智能汽车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芜湖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智能汽车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其次,芜湖智能汽车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再次,芜湖市应加强智能汽车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提供更稳定和优质的人力资源支持。最后,芜湖智能汽车企业应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开展跨界创新,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芜湖智能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芜湖市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为芜湖的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三

.经济高速发展,第二产业表现亮眼

总量高速发展,安徽经济进入快车道。安徽省经济总量近年来稳步增 长,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2011 年至 2021 年,安徽 GDP 由 万亿元 提升至 万亿元,全国排名由第 14 位跃升至第 11 位,增长态势良好。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 GDP 增速达到十年来最低点,随着疫情缓解, 2021 年 GDP 增速快速恢复到历史正常水平,达到 ,经济韧性凸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安徽省当前经济总量正由 “总量居中、 人均靠后”的状态迈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新台阶。

结构上第二产业发达,正成为新崛起的工业聚集地。同花顺 iFinD 数据 显示,安徽省第二产业绝对值近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在结构上,2011 年 至 2021 年安徽省第二产业 GDP 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超过 40%,在 全国排名第十,处于前列水平。2020 年以来,安徽省聚焦新兴产业,通过 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做强做优做大,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新能源汽车 产业方面,安徽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引进蔚来中国总部,之后比亚迪、中航 锂电、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新能源相关企业纷纷入驻安徽,形成高度聚集 的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方面,安徽已形成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 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截至 2021 年年底,面板产能约占全球 10%。 光伏产业方面,安徽汇聚上下游企业超过 150 家,2020 年全省光伏电池及 组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光伏逆变器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紧紧抓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安徽正成为新赛道、新领域上的工业聚集地。

.内外优势结合,安徽汽车产业有望弯道超车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四

.中鼎股份:冷却系统+密封系统领域龙头,智能底盘

业务蓄势待发 多业务发展快速,业绩改善明显。中鼎集团创建于 1980 年,现已成为 拥有下属企业 30 余家,海外企业 10 余家,以机械基础件和汽车零部件为 主导的跨国民营企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由五大板块组成,分别为智能底 盘-空悬系统、智能底盘-轻量化、智能底盘-橡胶业务、冷却系统和密封系 统,2021 年五大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 、、、、 。2021 年公司业绩增长亮眼,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 上升 ;实现净利润 亿元,同比上升 。公司在热管理管路、 电池包电机密封等多个新能源板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智能底盘系统为 核心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 年,新能源领域业务销售额已达 亿元,占全年汽车业务营收比例 ,预期未来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产品定位轻量化、智能化、电气化,未来市场广阔。

海外并购促进技术协同,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 2003 年开始在海外 建立物流中心,2008 年开启海外并购之路,经历“全球并购”、“中国落地”、 “海外管控”三个阶段,现已步入第三阶段。公司未来将继续按五大事业部 构建全球组织架构体系,进一步推进全球大协同战略。公司通过海外并购, 整合全球技术与产品,增强行业内品牌竞争力。技术方面,公司技术竞争力 全球领先,在空气悬挂系统、底盘轻量化、橡塑密封等领域拥有细分行业核 心技术。截至 2021 年,公司拥有专利 705 项,其中国外专利 312 项,中国 发明专利 84 项,实用新型专利 299 项,外观设计专利 10 项。2021 年中鼎 集团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 100 强”第 87 位,“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 行业 50 强”第 13 位(国内第 1)。

国内外营收占比均衡,业绩韧性较强。2021 年年报披露,公司国内营 业收入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国外营业收入 亿元,占总营 收比重 ,且国际国内销售模式均为直销。分大洲来看,亚洲、欧洲、 美洲三大区域销售额分别占比 、、,业务遍布全球。公司 国内外营收占比均衡,存在较强的非系统性风险抵抗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 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技术吸收与 创新,进一步协同集团海内外发展。

.艾可蓝:尾气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国六”阶段业绩有望加速增长

“国六”标准落实,下游需求有望放量。2020 年 7 月 1 日起 “国六” 开始实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作出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要求。为了使“国六” 汽车尾气达标,其发动机后处理系统相比于国五汽车新增了 DPF+DOC+ASC 三个模块,发动机新增了 DOM 系统。相关标准的升级, 尾气后处理产品行业机遇与挑战共存。艾可蓝公司主营发动机尾气后处理 产品以及大气环保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技术为尾气后处理催 化剂配方及涂覆技术、电控技术、匹配及标定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四大核心 技术,已批量供货符合柴、汽油机“国六”标准的产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统计数据和公司产品销量数据显示,2021 年内公司主要产品在轻型柴油货 车市占率为 ,同比提升 。未来随“国六”标准持续落实,叠加 行业整体环保转型趋势明显,下游需求有望进一步放量。

公司业绩表现优秀,营收稳定增长。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亿 元,同比增长 ;实现净利润 万元,同比下降 。2015-2021 年,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速 ,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 ,增长速度 迅速。2021 年出现营收增加但净利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国六”切换阶段产 品规模效应仍未体现,以及 2021

年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因素。另外,公司收 购 ABF 以及研发投入的增加,使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同比上升。2021 年, 公司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 万元、 万元,分别同比上升 、。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在原材料价格恢复和“国六”产品形成 一定规模后预期会有较大改善。前期较大的研发以及并购投入预期在中长 期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回报。

升级产品储备,积极应对市场需求。2021 年,公司于产能和研发能力 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升级。产品线方面,公司新建了多条 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及船用新型载体催化剂生产线,基本建成自动化重型 重型涂覆焙烧线及重型封装生产线。研发能力方面,公司新建柴油后处理催 化剂实验室、汽油及天然气后处理催化剂实验室、新技术研发实验室等并投 入使用。同时,公司建成了满足“国六”检验标准的高规格整车转毂实验室、 柴油/天然气重型发动机台架、汽油耐久台架,提升自身标定和监测能力。

.伯特利:国内EPB龙头,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

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分为机械制动产品和智能电控制动产品两大 类,并且具有优异的两大产品的自主正向开发能力。公司产品覆盖传统燃油 车和新能源两大汽车板块,在行业快速变革中保持良好的业务韧性。2021 年,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共同发力,公司整体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2021 年公司整体营收 亿元,同比增长 ;净利润 亿元,同比 增长 。其中分产品来看,机械制动产品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减 少 ;智能电控产品营业收入为 亿元,同比增加 ;其他产品营 业收入 亿元,同比减少 ,整体分产品业务结构合理且呈现较为显 著的电气化趋势。

国内 EPB 龙头,相关产品齐全。公司为国内制动系统产品板块龙头企 业,市占率处于行业前列。2021 年,公司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 智能电控产品分别销售 万套、 万件、 万套,其中新能源制 动系统产品同比增长 ,市场占有率高达 。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完 整,并能依托强大的研发能力对产品持续进行创新升级。产品方面,机械制 动产品包括盘式制动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智能电动制动产品包括电子驻 车制动系统(EPB)、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 线控制动系统(WCBS)、电动尾门开闭系统(ELGS)和基于前视摄像系统 的 ADAS。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中,电控制动产品营收占比已达 。同时,公司在两大产品品类中均具有协同客户同步开发设计能力, 能实现制动系统零部件配套以及提供制动系统解决方案,于 2021 年成为中 国首家 ONE-BOX 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产品投产企业。

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新能源研发投入高。公司研发能力行业领 先,截至 2021 年,在国际国内累计获得 228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51 项。 于 2015 年公司被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认定为 2015 年(第 22 批)国家认定企 业技术中心。公司近年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 投入力度,着力建设核心技术能力。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 亿元,同比 增长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 。2021 年公司新增定点项目 160 项,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 63 项,占项目比例 40%,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在 持续加大现有产品矩阵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前瞻性布局线控底盘业务。在线 控底盘方面,未来公司将分步开展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分布式驱动和悬架 等集成控制开发工作。

.瑞鹄模具: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汽车轻量化业务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主营业务稳扎稳打,加速布局汽车轻量化业务。2021 年,中国汽车产 销量分别为 万辆和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和 。其中, 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 万辆和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和 。 行业增长态势良好,智能化、电气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明朗。瑞鹄模具主营 业务为汽车冲压模具及检具、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汽车 白车身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2021 年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良好,营业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净利 润 亿元,同比增长 。2021 年度新承接订单 亿元,同比增长 ;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在手订单 亿元,较上期末增长 。

2022 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 工作,保障其在 2022 年内实现部分竣工和批量生产。一系列新项目的建设 预期为公司业务带来显著增长空间。

技术行业领先,两大产品线共驱增长。公司主要经营模具及检具和焊装 自动化生产线两大产品,已累计为全球 100 余款车型开发出车身材料成型 装备和 30 余条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 心等先进的技术平台,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团队,持续进行研 发创新保证产品科技附加值和产品品质。基于丰富的技术积累和多年的发 展经验沉淀,公司围绕白车身制造领域完成轻量化车身成型装备、轻量化车 身冲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三大产业布局。

分产品来看, 2021 年公司模具及检具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焊装自动 化生产线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其他产品营收为 亿 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内销售营收为 亿元, 占总营收比重为 ;出口销售营收为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 未来下游汽车产销持续放量,叠加行业产线持续电气化、智能化升级,国际 国内市场对模具需求和车身制造生产线需求预期均会有显著提高,双增长 点预期将共驱公司增长。

品牌认知度高,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合作关系良好。公司产品优质、研 发高效、服务良好,广受国内外客户信赖。目前公司已与遍布全球制造企业 建立了深度业务合作关系,包括宝马、路虎捷豹、保时捷等国际一线知名汽 车品牌。新能源方面,公司客户群体包括北美某全球知名新能源品牌、蔚来、 理想、小鹏、长城新能源等。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被中 国模具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及“优秀模具供 应商”。

.全柴动力:柴油机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力“国六”发动机

柴油机行业龙头,营收表现良好。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全柴动力”)是国内专业的发动机研发与制造企业,拥有天和机械、欧波 管业、锦天机械、中能元隽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 发动机研发、制造与销售,形成了以车用、工业车辆用、工程机械用、农业 装备用、固定机组用为主的动力配套体系,功率覆盖 10-280kW,是国内主要的四缸柴油机研发与制造企业。

产能上,公司具有年产 60 万台多缸柴油 发动机和 5 万吨塑料管材的能力,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1 年公司营业收 入为 亿元,同比增长 ;净利润 亿元,同比下降 。产品 层面,2021 年公司发动机产量为 万台,同比增长 ;发动机营业 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增长速度较快。公司自 2015 年至 2021 年 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营收规模增长速度良好且稳定,在增长率上 呈现加速趋势。

原材料成本高涨,公司盈利承压。2021 年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 亿 元,同比下降 ,主要原因为 2021 年初公司上游原材料塑料、生铁、 钢材价格持续上涨,材料成本高企。2021 年公司营业成本相较 2020 年上涨 ,高于营业收入 的上涨幅度,公司盈利承压。国际国内钢材价 格于今年年初开始有所回调,未来随上游原材料价格逐步下调,公司盈利能 力或将不断增加。

着力技术创新,加大“国六”柴油机投放。2020 年 7 月 1 日起“国六” 开始实施,在政策层面加速卡车发动机制造商升级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产 品环保性、可靠性。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致力于“国六”柴油机等 产品研发升级,H、Q、G 等系列车用“国六”柴油机和汽油机陆续批量投 放市场。同时全面布局非道路国四新产品,相继开发 V、S 系列非道路国四 柴油机。2021 年公司定向增发顺利完成,部分募集资金投入“国六”系列 发动机智能制造建设(二期)项目,完成后预计“国六”发动机年生产能力 为 15 万台。截至 2021 年末,完成项目设计和设备招标工作。随着“国六” 柴油机、汽油机和非道路国四柴油机市场需求进一步放量,公司业绩或将迎 来新的增长空间。

.常青股份:积极布局汽车轻量化业务,客户开拓稳步推进

逐步转型轻量化车身及底盘业务,抓住发展机遇。公司主要经营汽车 零部件冲压焊接件的生产和销售,深耕零部件行业多年,已由单一冲压件加 工生产模式转为模块化、自动化、多业务链的规模性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为商用车和乘用车同时进行大规模配套的汽车冲压及 焊接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商。公司于未来 3-5 年经营主线逐步转型为以轻量化 材料为核心的车身结构件和轻量化底盘业务,顺应行业智能化、电动化和轻 量化发展趋势,持续提升自身零部件板块竞争能力。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为 亿元,同比上升 。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 亿元上升至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整体营收规模增长态势良 好。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上,2021 年公司车身件营收 亿元,底盘件营收 亿元,其他营收 亿元,在整体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 、。未来公司战略层面将紧密围绕经营计划,持续加强研发创新 力度,促使公司转型升级。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万元,同比增长 ,研发投入增幅较大。

发挥区位优势,供货大众(安徽)及蔚来。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在国内 汽车配套产业链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运作经验,拥有优越的存量客户资源 以及客户关系壁垒优势,也为新业务开拓奠定扎实基础。公司多年来与江淮 汽车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凭借良好的口碑进入戴勒姆汽车、奇瑞 汽车、陕西重汽、东风商用车、北汽集团等厂商的供应商配套体系。2021 年 公司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 亿元,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 。

同时, 公司积极利用地处汽车大省安徽的区位优势,着力开展地区内及跨地区汽 车企业战略合作。近年来公司对生产基地进行了整体层面的战略布局,截至 2021 年,公司已拥有合肥、芜湖、仪征、丰宁、随州、唐山、阜阳、马鞍山 8 个生产基地,为整车厂提供近距离、即时化的供货服务。新能源方面,2021年公司重点推进了与大众(安徽)和蔚来汽车的战略合作进程,取得一定阶 段性成果,已推进全套前瞻性技术论证研究与部分试制生产。

原材料成本下降,业绩有望迎来拐点。近年受疫情反复以及原材料价格 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层面波动较为明显,2021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万元。近年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公司直接材料成本近 年呈现承压态势。2021 年 1 月至 10 月,钢铁类 CCPI 指数(中国大宗商品 价格指数)从 上升至 ,其中 5 月钢铁类 CCPI 指数为 ,为 十年内最高水平。自今年年初以来钢材价格回落态势明显,公司相关业务成 本压力减小,盈利空间或将逐步释放。同时,公司于 2021 年重点推进下属 原材料事业部的钢材贸易与加工业务,完善供应链体系覆盖,在提升自身原 材料深加工等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成本端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五

以“十四五”汽车产业规划为蓝图,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集群。2022 年 2 月,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 下简称《发展规划》),为汽车产业发展绘制蓝图,此后安徽省政府于 6 月印发《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进一步细化 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

汽车整车方面,2021 年全省整车产量 万辆,新 能源汽车产量 万辆,占全国 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 3000 亿元,目 标 2025 年,力争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超过 10000 亿元,省内企业汽车生产规 模超过 300 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超 40%;2021 年全省实现汽车出口 36 万辆,2025 年全省汽车企业出口规模力争超过 100 万辆;汽车零部件方 面,截至 2020 年,全省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超过 800 家,2020 年营业 收入达 1500 亿元,新能源汽车省内配套率 60%,2025 年力争零部件本地配 套率超过 70%,形成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配套设施 方面,当前全省已建成充电桩 万个,拥有各类充换电站 1800 座,车桩 比达 ,到 2023 年,全省累计建成充电桩 15 万个以上,其中公共充电 桩数不低于 5 万个。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 篇六

1、《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16-2020年)》

充电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建设并经验收合格的公共智能充电设施,市财政按充电桩充电功率给予一次性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2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300元。申报充电桩补助的公司已建成充电桩不低于100个,或直流充电桩不低于8个。对住宅小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属地物业服务企业为其建设充电桩提供便利服务并通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需取得停车位所有权或使用权),给予物业服务企业1000元/桩的一次性财政补助。

充电电费补贴: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充电站,未对用户收费前,充电电费由属地财政全额补贴。政府建设的停车场可实行免费停车。

2、《芜湖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政策(2018-2020年)》

社会投资建设并经验收合格的公共智能充电设施,市财政按充电桩充电功率给予一次性补贴,交流充电桩每千瓦200元、直流充电桩每千瓦300元。申报充电桩补助的公司已建成充电桩不低于100个,或直流充电桩不低于8个。对住宅小区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属地物业服务企业为其建设充电桩提供便利服务并正式通电的(新能源汽车车主需取得停车位所有权或使用权),给予物业服务企业1000元/桩的一次性财政补助。

资料来源

(一)新能源汽车制造业

车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对全国近500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产能、投资、产销、产品结构、战略规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包括全国31省市、近300地级市新能源汽车投资布局分析。(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车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对全国200多家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包括全国361省市、近300地级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布局分析。(三)锂电池产业链

车研咨询研究了锂电池产业链2000多家企业(包括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极液/六氟磷酸锂材料、锂矿/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电设备、锂电池回收利用)。1、《2021-2025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1版)》、《2021-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2021版)》,

对全国900多家锂电池企业以及全国投资布局进行了详细分析。(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车研咨询发布的

芜湖智能汽车发展报告范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