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时间:2019-06-02 02:2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引言

林业资源是国家珍贵的自然财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林业从业人员和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则是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深入了解和观察。

三、调研结果

1. 林业资源保护现状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各地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较为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投入和管理力度。同时,一些地区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一些地区存在非法砍伐、盗伐等违法行为,导致林业资源大量流失。其次,部分地区的林业资源开发过度,破坏了生态平衡。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对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不善。

四、问题分析

1. 非法砍伐问题

非法砍伐是当前林业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非法砍伐行为破坏了林业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非法砍伐也给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2. 林业资源开发过度问题

一些地区过度开发林业资源,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

3. 政府管理不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不善。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五、建议

1. 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非法砍伐等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监管,确保林业资源的合法利用和保护。

2. 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林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增加投入和管理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六、结论

目前,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非法砍伐、资源开发过度和政府管理不善等问题。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及增加投入和管理力度等措施,可以提高林业资源保护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一、引言

林业资源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有效的保护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二、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 生态环境保护

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林业资源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

2. 经济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林业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

林业资源保护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并为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做出贡献。

三、林业资源保护的措施

1. 加强立法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林业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砍伐、盗伐等违法行为。

2. 加强监管和管理

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林业资源保护中的问题。

3. 科学规划和利用

科学规划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林业资源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氛围。

四、林业资源保护的挑战和对策

1. 非法砍伐与资源流失

加大打击非法砍伐的力度,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林业资源的合法利用和保护。

2. 林业资源开发过度和生态破坏

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避免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政府管理不善问题

加强政府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

五、结论

林业资源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加强监管和管理、科学规划和利用以及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林业调研报告

威海工业新区成立后,汪疃镇在区党工委、管委确定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要战略的政策下,我镇形成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及其他农业全面推进的发展格局,农林副渔完成增加值达到亿元,其中林业完成增加值5000万元,在林果渔业及其他上,全区造林面积达到1000亩,比上年增长%,林木总面积达到3万亩。我镇现有五一林场,大旺林场,北山林场,韩家山林场四大林场,属于省级公益林,总面积达3万余亩,主要发挥生态效益,每年吸收二氧化碳730万吨,释放氧气546万吨。

根据威海工业新区十二五规划,我镇确定新五年的规划:

(一)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村庄绿化。重点抓好速生丰产林、名优经济林以及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突出抓好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和管理,加速品种改良换代,有计划地对劣质果园进行更新改造,力争“十二五”期末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达2万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一条主线”,做大做强有机蔬菜、农业标准化“两大亮点”,全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招商引资项目推动“三个支撑”,着力优化农业信息、市场流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

执法保障“四项服务”,努力确保农村政策“一个落实”。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xx年**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xx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xx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xx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5、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油茶精深加工企业。

油茶加工企业特别是油茶龙头加工企业是油茶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大力引进或自建高标准的油茶加工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优惠,只要我们咬住油茶产业不放松,**油茶一定会走出困境,象征**第二大农业支柱的油茶必将起死回生。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乡镇林业调研报告

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56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 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以下简称*)及**河南省委、河南省**贯彻*的(以下简称河南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和河南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了和。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和积极*亦随之高涨,非*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压力

经营绿*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1993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办公厅下发的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1998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的规定。20*年,*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和合理*,但缺乏法定*、准确*和科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的*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作*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或*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二)

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目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步伐虽然较快,但经济效益依然偏低,仅为8000余万元,人均272。1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

二、存在问题

1、森林改善环境能力低下。目前我县森林林木多为近十年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保存的中幼林,虽然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变,地表径流量逐年减少,但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能力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流失治理进度仍然缓慢,人居饮水严重不足。

2、干杂果产业存在大资源,小产业。贮藏、加工和深层次开发业发展滞后,干杂果中名优品种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干杂果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主栽品种不足。如柿子面积达13万亩、核桃2。1万亩、红枣1。9万亩,分别占干杂果总面积的76。4%、12。3%、11。1%,但引进和繁育新优品种面积太少,占总面积不足15%,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未能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制约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3、林业资源开发层次较低。森林旅游业开发水平较低,正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设施还不健全,难以吸纳外地游客来彬观光旅游。木制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现有的均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没有先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糙单一,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抓森林抚育工作。对于目前建成的中幼林积极开展抚育工作,应通过对森林合理抚育,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逆能力,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和生态平衡,进一步提高森林生产效能和生态服务功能,控固水土流失,促进人与自然*。

2、*抓依法治林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效果。全面监督重点区域的森林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核查,准确把握森林资源信息动态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预*机制,有效遏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

3、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引导、社会参与、重点打造、集群发展、点面结合、形成优势的原则,真正把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是成立专门的柿子产业机构,采取招聘考试、竞争上岗的办法吸收一批有*知识、有工作能力的大学生或抽调现有技术人员,组成彬县柿子办。选派*人员出外学习有关柿子深加工的先进经验,为柿子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针对我县柿子园的经营现状,积极实行流转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地处山沟里的原属一家一户所有的柿子树及集体所有的柿子园承包给善于经营、有能力作务者,走集约化的路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建立*合作组织。

在群众生产方便、热情较高的村,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果民,进行户间联合,组建专门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模生产,进一步培育优势产品,寻找和开发市场,以经济组织形式应对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市场。

4、增加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和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在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并逐步提高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力争在经常*财政预算中,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科技教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事业的投入。在资金使用上,应增加后续管护资金,保*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持续发挥。

林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