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精简6篇)

时间:2012-03-01 07:27: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

摘要:本报告对徐州银行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并对未来的投资前景进行了展望。通过对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徐州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银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仍然具有投资潜力。然而,面临着来自大型国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徐州银行需要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

一、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最近的经济数据和政策走势,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复苏,稳定增长。这为徐州银行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然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剧,也给徐州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行业发展趋势

在当前金融科技的大潮中,互联网金融正在迅速崛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徐州银行需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加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

三、竞争对手情况

徐州银行在地方性银行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面临来自大型国有银行的压力。这些银行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强大的实力,对徐州银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另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崛起也给徐州银行带来了竞争压力。

四、投资策略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投资策略建议:

1. 加大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2. 加强与大型国有银行的合作,借助其资源和渠道优势,拓展业务范围。

3.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抓住市场机会,提高盈利能力。

4.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

总结:徐州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银行,面临着来自大型国有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然而,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强合作与风险管理,徐州银行仍然具有投资潜力。我们相信徐州银行在正确的投资策略指引下,将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建议

摘要:本报告针对徐州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对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估和资产配置策略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徐州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较为稳健,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在资产配置方面,徐州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的原则,合理配置投资组合。

一、风险管理评估

通过对徐州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估,我们认为徐州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较为稳健。徐州银行注重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建设,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体系。然而,徐州银行在风险监测和风险应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资产配置策略

在资产配置方面,徐州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的原则,合理配置投资组合。我们建议徐州银行在资产配置上采取以下策略:

1. 多元化投资:徐州银行应该将投资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和行业,降低风险。

2. 长期投资:徐州银行应该加大对长期投资的比重,以稳定收益。

3. 技术创新投资:徐州银行可以通过投资科技创新项目,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4. 风险管理:徐州银行需要加强对投资风险的监测和应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投资回报预测

基于以上分析和建议,我们对徐州银行的投资回报进行了预测。根据市场前景和徐州银行的竞争优势,我们预计徐州银行在合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下,能够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总结:徐州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表现较为稳健,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在资产配置方面,徐州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分散和收益稳定的原则,合理配置投资组合。我们相信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优化资产配置,徐州银行将能够实现稳定的投资回报。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三

银行股长期运行在估值走廊下限,反映的是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自 2020 年以来,银行股估值持续走低,截至 2022 年 11 月 25 日,银行指数(中信)的静态 PB 已低至 ,为 2010 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就我国银行业重资产经营的特征而言,银行 股估值低迷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 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承压,而银行经营与宏观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市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一定程度上会传导至银行的坏账层面,叠加地产风险扰动,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 悲观,银行股估值持续低迷。

目前银行估值隐含不良率在 14%以上,银行股被严重低估。目前投资者普遍认为银行账 面不良率不能反映真实的坏账情况,净资产可能会被隐藏的或即将生成的不良所侵蚀, 从而银行股估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折价。但目前银行股估值反映的银行不良率是否过于 悲观?我们对上市银行估值隐含的不良率进行了测算,在假设不良损失率为 70%和 50% 的情境中,上市银行估值隐含的不良率分别为 和 ,而上市银行三季度末 账面不良率仅为 ,估值隐含不良率为真实不良率的 10 倍以上,银行股被严重低估。

估值分化,银行股投资从β走向α。伴随我国银行业结束了一味依靠规模扩张驱动盈利 的粗放式经营时代,开启精耕细作的轻型化转型时代,银行个股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银行股投资也从β逐渐转向α,在行业估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具有经营模式壁垒和较 高业绩确定性的银行获得了一定的估值溢价。截至 11 月 25 日,上市银行估值最高的前 五家银行为宁波银行、成都银行、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和杭州银行。

如何破解低估值之谜: 1)打造领先的经营模式。2015 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切换为高质量发展,利率 市场化改革的完成,金融脱媒的加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倒逼商业银行开启市场化的创新 发展时期,也拉开了行业分化的帷幕,机制体制灵活,打造了具有竞争壁垒经营模式的 商业银行估值开始拔升,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估值在 2015 年之后持续领 先同业。 ①招商银行:“轻型银行”先驱,零售业务护城河日益稳固。2015 年招商银行在“一体 两翼”的战略引领下,零售转型成效初步显现,开启了我国银行“轻型转型”时代,随 后逐渐发展成为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赛道的标杆银行,其零售模式护城河的日益稳固推 动招商银行持续获取估值溢价。 ②宁波银行:市场化竞争体制难以复制。宁波银行管理体制优秀,市场化基因突出,对 公和零售业务模式清晰,在高度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下,宁波银行业绩展现出了较强的抗 周期属性,在 2012-2014 年期间江浙区域性银行不良集中暴露的时期,宁波银行不良率 仍维持在 1%以下。宁波银行作为独具市场化基因的区域性银行,靓丽业绩穿越周期, ROE 增速连续 10 余年保持高位,其估值持续领先同业。 ③常熟银行:“高息差-低不良”小微模式具有护城河。常熟银行差异化定位小微下沉客 户,“IPC+信贷工厂”打造了“高息差-低不良”的小微经营模式,户均 30-40 万的小微 客群易守难攻,具有一定的赛道壁垒。2016 年 8 月底常熟银行上市后受到资本市场追捧, 此后其估值亦持续领先同业。

2)具有较强的业绩确定性。2020 年后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稳经济” 诉求下基建加码,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作为基建优势行,又地处融资需求旺盛的浙江省 和四川省,跟当地政府合作关系密切,基建项目储备充足,信贷投放延续较高景气度, 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2020 年以来,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持续领跑同业, 较高的业绩确定性使得杭州银行和成都银行获得了一定的估值溢价,其 PB 在 2020 年 8 月中报业绩披露后持续抬升。

3)海外镜鉴:轻型化转型,减少资产质量担忧产生的银行估值折价。从美国银行业的 PB 走势来看,标普 500 银行业 PB 只有在少数的时间段内低于 1,大部分时期稳定在 1 以上。主要是源于美国金融行业在 20 世纪 90 年代逐渐走向混业经营之后,美国商业银 行经营逐渐摆脱了“重资产”驱动的业务模式,其经营业务更加综合化,开拓投行、资 管、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轻资产”业务驱动下,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对 银行估值影响下降,银行股估值折价减少。从美国四大行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比例来看, 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占比分别为 ,远高于 我国商业银行中收占比,2021 年六大行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比例仅 ,国内轻型化 转型标杆招商银行 2021 年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比例为 ,与美国四大行仍具有一定 的差距。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四

业绩:营收增长略放缓,归母净利增速回升

营收端:收息、非息收入表现均承压。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增速 ,环比 22H 下 降 。其中,利息净收入环比回落 至 。在商业银行扩表仍受到实体需求 不足较大制约的同时,行业息差仍然面临着较大收窄压力,据测算 2022Q3 单季净息差 环比 Q2 继续回落 2BP 至 。非息方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持续放缓,其增速由 22H 的 进一步下滑至,主要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代理代销为主的财富 管理业务收入造成冲击。其他非息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及公允价值变动)中,投 资收益主要受市场利率阶段性波动,增速出现较明显下降(22H:→22Q1- Q3:)。机构表现上,前三季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增速分别为 ,增速分别环比。

据统计,营收增速 10%以上,同时环比提升的上市行有杭州()、江苏 ( )、 郑 州 ( )、 苏 州 ( )、 长 沙 ()。 2)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优质区域行延续强势表现。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归母净利 润同比增 ,增速环比 22H 提高 。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增速分 别为 ,增速环比 22H 分别+,优 质区域性银行继续维持高增长。其中,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 30%+的银行有杭州(+)、成都(+)、江苏(+)、张家港(+)。 优质区域行延续高景气。2022 年银行业经营格局延续分化态势,国有大行稳经济大盘责 任重大,在“让利实体”背景下或损失一定定价诉求,营收增速下滑较大;全国性股份 行受限于实体信贷需求偏弱、房地产风险暴露、中收增速下滑的“三重压力”,整体经营 压力较大;优质区域性银行相对旺盛的融资需求保障高扩表,客群更加下沉加之拨备抵 补充足,使得其经营业绩呈现较高景气度,部分银行财务指标逐渐步入上行周期。

业绩拆分:规模扩张打底,拨备少提拔升。 1)规模扩张仍为核心驱动因素。政策加码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即使疫情反复扰动,商 业银行扩表仍相对积极,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 万亿,同比多增 万亿。拆 解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利润贡献因子,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对利润贡献度最高, 且环比 22H 继续上行。 2)净息差负向拖累加剧。“让利实体+供需失衡”使银行 Q3 贷款定价继续承压,同时金 融投资及同业资产收益率也有所下移,加之负债端存款成本相对刚性,使得上市行净息 差仍有较大收窄压力,前三季度净息差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较 22H 的(- )进一步加剧拖累。

3)非息收入转为负贡献。权益市场表现低迷使得银行代理代销业务拓展难度加大,同时 疫情的扰动使得银行卡贡献手续费相对乏力,加之 8 月以来资金利率有所波动,投资业 务兑现收益弱于上半年。多重因素影响下,非息收入贡献度有所下行并转为负向贡献(- )。 4)拨备反哺力度加大。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定,拨备具有更大的释放利润 空间。前三季度拨备对净利润的贡献度(+)较 22H(+)大幅抬升,是 上市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的重要原因。

分银行类型来看,1)规模贡献力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与 22H 相比十分明 显的特点是 Q3 国有行的规模驱动效应显著增强而城农商行则明显减弱,这或说明强政 策驱动下基建及涉政类信贷投放加速,国有大行作为宽信用的主力,扩表更为积极。2) 拨备反哺力度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国有行。

规模:存贷高增,大行扩表强劲

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资产增速环比提升,国有大行扩表积极。三季度末,上市银行整体资 产增速较 22H 环比提升 个百分点至 ,其中贷款同比增长 (22H 为 )。今年以来,疫情反复使得宏观经济增长动能承压,银行信贷投放面临实体需 求疲弱、区域分化显著、地产风险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行与城 商行信贷仍维持较高增速,反映出稳增长政策加码下国有大行及部分信贷景气度较高的 区域行是宽信用的主渠道,股份行投放则相对疲弱。四季度我们认为信贷投放仍将维持 偏强的力度,其投放进度或将快于往年同期。

存款增长持续提速,负债压力有所缓解。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存款余额同比增长 , 环比 22H 提高 个百分点,存款总体维持较好增长态势。这与扩表加速下信贷派生存款加快有关,同时今年资本市场表现欠佳,部分理财资金向存款分流也加剧了这一趋势。 分机构来看,城商行存款增速仍保持高位(Q3:,22H:),国有大行提速明 显(Q3:,22H:)。

息差:降幅趋缓,静待企稳回升

今年行业的息差仍面临着较大的收窄压力,主要是几方面的共同作用: 1)银行作为重要的稳经济大盘的主体,承担较大金融让利实体的任务,加大对制造业、 普惠、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减费让利使得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2) LPR 连续下调使得新发生贷款收益率有所降低,而存款成本相对刚性,综合作用使得息 差承压;3)受疫情影响,前三季度实体信贷需求偏弱,“稳信贷”诉求下贷款供给力度较 大,供需失衡引导贷款收益率下移;4)前三季度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利率处 于较低水平,因而金融投资收益率和同业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以期初期末口径测算,42 家上市银行息差降幅有所收窄。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 收窄 1BP,降幅明显收窄。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环比下行 1BP,股份行和农商行微 幅下降,降幅不足 1BP。城商行则环比则已企稳回升,根据银行披露净息差数据,部分 城商行息差已现明显改善,宁波银行和苏州银行均环比上行 3BP。

结构因素: 1)资产端:对公一般性贷款投放加速,零售信贷需求有所恢复。除了生息资产结构中贷 款占比进一步提升有助于息差企稳之外,观察信贷结构的变化可以发现,Q3 对公一般性 贷款增速边际上行,而冲量性质的低定价票据贴现同比增速明显下降。同时零售信贷也 表现出一定的需求回暖,城商行零售信贷投放加速(Q3:YoY ,Q2:YoY ), 部分股份行 Q3 新增贷款中,零售贷款增量占比达 80%以上。 2)负债端:存款增长较快,定期化或使存款成本相对刚性。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总体揽储 压力并不大,存款保持较高增速。据已披露存款结构的 12 上市家银行来看,其中 9 家定 期存款占比环比上行,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存款定期化现象,使得存款成本保持相对刚性。

定价因素:1)贷款收益率已处历史较低水平,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随着 LPR 改革的 深入推进,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破除,企业融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2022 年 9 月末企业贷 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 ,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我们认为四季度 LPR 进一步下 行空间有限,加之零售信贷需求有所恢复,预计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压力将有所缓解。 2)存款利率下调有助存款成本保持平稳。年初以来,监管一直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减 负”,9 月中下旬多数商业银行对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 5BP-35BP 不同幅度的下调, 存款利率的大幅下降将助力负债端成本改善。

资产质量:稳中向优,地产风险继续出清

1. 资产质量改善,潜在风险下行

不良率环比下行,“苏浙成”优质区域性银行不良率低位再降。伴随疫情影响逐渐消退, 企业产业链和运输链修复,企业现金流情况改善,叠加地产宽松政策频出,涉房资产风 险缓释,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边际改善。2022 年三季度末,42 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 率为 ,较上半年下行 2BP,披露数据的银行中有 15 家上市银行实现了不良率和 关注率的环比双降。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不良率环比上半年均下 降 2BP,农商行环比微幅上行,主要受青农商行不良率大幅攀

升影响,其他农商行不良 率稳中略降。“苏浙成”优质区域性银行不良率低位再降,其中江苏银行()、杭 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不良 率自年初以来持续维持下降趋势。

不良认定维持审慎,潜在风险可控。从不良认定的力度来看,近年来上市银行不良认定 口径趋严,上市银行账面不良率更加可靠,截至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 76%和 71%,环比小幅上行 和 ,但依 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良认定维持严格审慎。在不良认定力度趋严背景下,新增风险依然可控,经加回核销测算,22Q3 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不良生成率环比持平或维持下降趋 势,其中邮储和招行不良生成率环比上半年持平,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 行环比分别下降 12BP/6BP/2BP/36BP,伴随上市银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新增信贷主要 投向基建、高端制造、绿色领域,以及零售信贷占比持续提升,新增信用风险可控。

2. 加码“稳”地产,涉房风险缓释

三季度以来,“保交楼”专项借款,重启 PSL 工具,“第二支箭”延期扩容支持房企债务 融资,254 号文出台 16 条措施维稳房地产市场等地产宽松政策频出。一方面,伴随商业 银行加大房企融资支持力度,叠加楼市销售端政策加码提振居民购房意愿,房地产企业 现金流有望回暖,利好银行风险缓释;另一方面,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风险敞口不断收 缩,涉房不良生成趋缓。三季度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现明显改观, 对公 房地产不良率环比下降 5BP 至 。展望下阶段,地产宽松政策的效果有望逐渐体现, 同时银行自身严格地产项目准入,强化贷后管理跟踪以及合理预判和处置涉房不良资产, 预期涉房风险将持续缓释。

中收:财富收入承压,下阶段有望回暖

资本市场波动使财富管理收入承压,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 。增速环比 22H 继续回落并转为负增长,主要原因或仍是资本市场表现低迷,代理 代销基金、理财等财富管理类收入同比下滑所致。同时疫情的反复扰动使得消费场景受 限,银行卡贡献的手续费收入同样受到影响。分机构类型来看,前三季度国有行/股份行/ 城商行/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增速环比 22H 分别,农商行降幅最大但环比收窄,主要受常熟银行 (-97%)收入确认节奏影响。投资收益方面,Q3 对收入贡献低于上半年,可能与 8 月 以来资金利率有所波动,投资业务兑现收益较差有关。下阶段中收增速有望在三大要素的企稳带动下筑底回升:权益市场有望企稳、金融市场利率有望企稳、人民币汇率有望 企稳,同时我们看到部分上市银行财富管理根基稳固,零售客户数及 AUM 维持较高增速, 看好中收占比较高的股份行下阶段的业绩提振。

资本:压力边际缓解,关注《新巴Ⅲ》落地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五

“稳增长”:加码实体信贷投放

“稳经济”重任在身,银行信贷资源向基建、制造、小微倾斜。今年以来监管层面多措 并举着力稳宏观经济大盘,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监管层面引导信贷资源向基建、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等重点领域倾斜,指导政策性银行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 和 8000 亿元新增信贷额度,推出财政贴息贷款,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加大对 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等。据银_披露,前三季度制造业贷款、基础 设施建设贷款分别增加 万亿、 万亿元,合计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 42%。从四大行 前三季度信贷投向来看,制造业、普惠小微和绿色贷款分别贡献 27%、20%和 32%的信 贷增量。

“稳地产”:涉房信用或将回暖

受前期融资政策收紧影响,涉房贷款增量有限。此前在监管定调“房住不炒”的大背景 下,“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等政策陆续出台,房企融资环境持续收紧, 2021 年下半年房企现金流压力逐渐体现,违约事件频出。政策压力叠加房企信用风险上 行,银行持续压降涉房风险敞口,2022 年以来涉房贷款增速延续下行态势,前三季度涉 房贷款增加 8488 亿元,占总贷款增量比例为 ,较去年同期少增 万亿。按揭贷 款受经济下行期居民加杠杆意愿减弱影响,前三季度新增仅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 增 万亿元。

“稳地产”政策再加码,房地产市场疲乏态势有望扭转。2022 年以来,伴随经济下行压 力增大,“稳地产”成为托底经济的重要举措,LPR-5Y 连续下降,降低房贷利率下限, 有序推进“保交楼”,重启 PSL 等地产宽松政策频出。在“稳地产”政策组合发力之下, 三季度开发贷已出现边际回暖,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已扭转负增态势,同比增长 。 11 月以来,房地产行业再迎重大政策利好,11 月 13 日,央行、银_发布《关于做 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出台 16 条措施在供需两端同时 发力“稳地产”,诸多政策首次落实到文件制度层面,有望修正商业银行介入开发贷市场 的保守态度并支持个人住房贷款的合理需求。11 月 14 日,银_、住建部、央行发 布《关于商业银行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优质房企可向银行申请 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有望极大程度缓解房企短期流动性压力。展望下阶段,“稳地产” 政策组合拳的效果将逐渐体现,银行涉房信用业务或将迎来扩张,房地产市场疲乏态势 有望得到扭转。

“稳货币”: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

年初以来,央行总量和结构货币政策双重发力,通过降准、MLF 降息、各类再贷款等结 构性货币政策维稳货币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前三季度 DR007 和同业存 单到期收益率均处于下行通道,反映银行负债端压力并不大。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基础,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货币环境整体维持宽松,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但银行资产端面临 一定的实体融资需求不足问题,导致宽货币在向宽信用传导过程中频频受阻。

“让实体”:为银行负债成本“减负”

“让利实体”+提振楼市销售,贷款定价持续下移。2022 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抬升背 景下监管层面不断引导“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叠加楼市销售端 持续低迷亟需政策发力,LPR-1Y 和 LPR-5Y 自年初以来分别下降 15BP 和 35BP,银行 资产端定价持续承压。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2022Q3 金融机构一般企业贷 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年初下降 54BP 和 129BP。LPR 下 降的影响将在 2023 年贷款重定价中体现,息差或将继续承压。

“让利实体”并非为银行单边让利,主要通过为负债端减负支撑。监管引导商业银行降 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主要是通过支持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下降来实现,年初以来,监管 层面通过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4 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成员银行参考市场利率确定存款利率水平,LPR 下降的影响得以进一步传导至负债端。6 月银行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较 4 月下降 12BP,存款价格压降成效初步 显现。但由于上半年居民风险偏好降低,存款出现明显的定期化趋势,26 家上市银行存 款成本率较年初上行,负债端成本减负仍任重道远。预期伴随经济复苏,居民避险情绪 缓解,存款结构有望持续优化,叠加存款利率上限改革红利持续释放,银行负债成本仍 有较大改善空间。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 篇六

银行经营:稳健增长,进一步分化

从 2022 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业绩表现来看,业绩出现明显分化,在 2022 年银行“让利 实体”息差承压,权益市场低迷中收疲弱,规模扩张成为业绩的核心支撑,信贷需求旺 盛的优质区域性银行业绩表现靓丽。展望 2023 年: 1)量:政策驱动力度延续,优质区域性银行有望维持信贷景气度。2022 年以来,上市银行扩表主要受政策驱动影响较大,基建、制造业、小微、绿色等重点领域信贷维持高 增 , 2022Q3 制 造 业 中 长 期 贷 款 、 普 惠 小 微 贷 款 和 绿 色 贷 款 同 比 分 别 高 增 ,增速环比上行 。相应领域优势银行例如成 都银行、杭州银行(基建)、江苏银行(制造业)、常熟银行(小微)前三季度总贷款增 速达到 15%以上。预期 2023 年政策力度将延续,持续引导信贷投放 “脱虚向实”,相关 领域优势银行信贷景气度有望延续,业绩基本盘有支撑。

2)价:重定价压力或将在年初显现,考验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能力。由于 2022 年以来 LPR-5Y 已大幅下降 35BP,2023 年初存量中长期贷款将迎来集中重定价,其贷款价格 将随 LPR-5Y 的下降而同步下调,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大同时负债端优势不明显的银行息 差将承受一定的压力。

3)中收:财富管理根基扎实,2023 年展望乐观。2022 年以来权益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 上市银行中收持续承压,手续费收入占比较高的股份行业绩受到一定拖累。但上市银行 财富管理根基持续夯实,22Q3 多数上市银行零售 AUM 较年初实现 10%以上的增速,其 中江苏银行零售 AUM 突破万亿,较年初高增 ,招行和平安作为零售转型领头羊,高净值客户根基稳固,私行客户在高基数基础上依然实现 10%以上增速。伴随“稳地产” 政策加码,经济预期逐渐改善,权益市场逐渐修复,以及上市银行财富管理策略更加成 熟灵活,2023 年中收展望乐观,中收占比较大的股份行业绩获得得到提振。

4)拨备:关注高拨备-低不良银行信用成本的下行。自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市 银行风险管控意识不断强化,不良核销和拨备计提均维持较大力度,2022 年三季度末已 有 19 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超过 300%。其中“苏浙成”优质区域性银行具备“高拨备低不良”特征,三季度末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498%,杭州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 行、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无锡银行拨备覆盖率>500%,不良率<1%,拨备释放空间充 足,未来信用成本有望下行促进业绩释放。

先行资金配置比例回升

22 年 Q3 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银行股的比例为 ,环比上行,扭转了 Q2 持仓比例 下滑的态势,但仍处于持仓低位。分银行类型来看,除股份行受到疫情压制零售信贷需 求,权益市场低迷手续费收入承压,地产风险扰动资产质量的三重压力下持仓比例延续 回落趋势,其他三类银行的持仓比例均环比回升,城商行增仓幅度最大,其持仓占比环 比上行 个百分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徐州银行投资策略报告范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