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精选6篇】

时间:2019-03-03 08:25: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一: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里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同时也有许多传统的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

首先,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传统,代表着全家人团结一致,共度幸福的时刻。在饭桌上,我们会吃很多美味的食物,如鱼、饺子、年糕等等。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因为它的发音与“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吃完团圆饭后,我们会一起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其次,春节期间,我们还会贴春联和挂灯笼。春联是一种写有吉祥话语的红纸条,我们会将它们贴在门上或门框上。挂灯笼则是用红纸制作而成,上面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祝福语。这些春联和灯笼都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带来好运和幸福。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进行舞狮和舞龙表演。这些表演通常在大街小巷、广场上进行,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舞狮和舞龙是中国传统的舞蹈形式,它们象征着吉祥和祝福,为新年带来好运。在表演过程中,人们会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爆竹,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最后,春节期间,我们还会给长辈们拜年。在拜年时,我们会给长辈们送上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这是一种尊敬长辈和祝福他们新年快乐的方式。同时,长辈们也会给我们一些小礼物,如水果、糖果等,表示对我们的关爱和祝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春节的庆祝活动,也传承了我们家乡的文化。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首先,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是吃粽子。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包裹而成的传统食物,有很多不同的口味,如咸肉粽、红豆粽、枣子粽等等。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粽子,一家人一起享用。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寓意着平安和幸福。

其次,我们还会划龙舟比赛。龙舟是一种长长的船,上面绘有龙的图案。在比赛中,人们分成不同的队伍,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速。这是一项非常激烈和刺激的运动,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观看。划龙舟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团队合作的方式。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一项特殊的习俗,就是挂艾叶和菖蒲。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挂在门上或放在家中,有驱邪和驱瘟的作用。菖蒲则是一种花卉,有一种清香的味道。挂艾叶和菖蒲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是为了驱赶蚊蝇等害虫。

最后,端午节期间,我们还会给朋友和亲人送礼物。常见的礼物有粽子、艾草袋、菖蒲花等。这些礼物代表着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关爱,同时也是表达感谢之情的方式。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也传承了我们家乡的文化。通过参与这些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三

  春节,传统名称有新年、大年、新岁等。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会进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的活动。

  关于春节的由来,其实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时候,有年兽,名为年,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残害生灵,晚上人们也不敢睡觉,只得聊天壮胆(后来形成了守岁)。有一年的腊月三十,恰逢两牧童在赛牛鞭子,“年”忽闻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吓得赶紧跑到另一个村子,抬头却又看见一家门口晾着件红大衣,“年”不知道是什么,掉头就跑到了另一家,这家屋里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逃跑。于是,人们总结出了“年”怕响、怕红色、怕光的特点,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并在每年腊月三十通过这些活动驱赶年兽。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后人牵强附会,故意鬼神乱神的一些趣谈。其实,春节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农业的庆祝活动。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后来农业越来越发达,从西周开始就变成一个庆祝农业生产的活动。汉朝则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礼仪:开始燃放爆竹,到处进行团拜。魏晋时贴春联,宋朝开始放鞭炮……

  随着历史的演变,春节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并一一传承了下来,而且到后来还增加了压岁钱、扫尘、贴年画等好玩儿有趣的习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还有很多特别的食物,比如说年夜饭上通常会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还会端上一尾鱼,寓意来年年年有余,至于那盘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包住福运和富裕……中华人民就是通过这些食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对新春的一个美好的祝愿。

  到了今天,春节已经变成了全国人民最喜欢最重要的节日,是国家假日中最长的一个节日,而且充满了喜庆。全家都会团聚在一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这种新年的祝福。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四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什么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数不胜数。但拥有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为点缀的,便是乞巧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夕节。

  传说织女在人间遇见了牛郎,便留在人间和他生儿育女,幸福生活。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被玉帝发觉私下人间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受罚。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王母娘娘见他们的感情如此真挚,便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而这一天,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搭起鹊桥,帮助牛郎织女相会。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以人们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观此盛况。并以各种方式向织女乞求智巧。

  古时候,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七夕之时,各家女儿围坐一团,以五彩丝线穿针,速度快为巧者。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清后,又有七夕中午,把针放进水里,借日影而验工拙,成花鸟云兽的影子,则乞得巧。

  但现代,乞巧的女子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天期待和爱人相互厮守的情侣越老越多,所以七夕节已成了情侣们互述衷肠的节日。对于情侣来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收到对方的一份礼物,感受情人的一颗真诚的心,似乎便代表他们之间的情感就像牛郎织女那样,银河也阻隔不开。

  七夕节的故事还在传唱,七夕节的儿女们不止眺望远方的星河灿烂,更凝视着眼前爱人,期盼着情比金坚……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五

  新年到,家家都守岁。年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必等着通宵过去后,人们才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围坐在沙发上,观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好玩乐趣的小品与各种年终的庆祝歌舞,欢天喜地,一派祥和,总令人激动与欢乐。

  至于为什么要守岁,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开始是为了在这一晚赶走什么东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这一天都得守岁。尽管爷爷奶奶们大约在半途时候就会微微睡着,可年轻人却精气旺盛,通宵不累。

  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发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妈妈亲手亲脚地帮她盖被子,还是将她吵醒了,她立马叫嚷着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我还没有那么老呢。”我与妈妈听着这话,总忍不住笑开了。一边的姨妈好像不怎么专心,静坐在沙发上一会儿玩手机,一会儿敲电脑,有时还看看剧,好像对于电视里的春晚,并不是很在意。

  我与妈妈则专心多了,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员的动作夸张而有趣,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和妈妈也都笑得人仰马翻。妈妈可不会放过任何教育我的机会,这时候总会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其实演员的动作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可夸张,也可带些讽刺。细细地观察演员,说不定会让你的作文更加锦上添花。”……

  在这些唠唠叨叨“爱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过去了,正月十九过去了,年也过去了,守岁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进行了。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 篇六

  刨猪汤,是中国西部及重庆地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杀年猪,做成满满一锅菜,通常必须包含一个主菜:把猪肉、酸菜煮成一锅,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鲜。只要有一户人家杀了年猪,就会做顿刨猪汤,邀请邻居及亲戚前来享用,以达到联络友情,增进联系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而言,联络友情、互通信息可能并不重要,我们对其感兴趣,就是看上了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乡下,吃到了这一桌农家饭后,我就喜欢上了乡村。平时很不起眼的小菜,在乡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变得鲜美无比,肉类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馋,各种菜肴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镇后的橙汁或可乐,简直堪称完美。

  由于刨猪汤食材都较为新鲜,所以整顿饭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农家饭更要胜上一筹。

  先是菜品:大菜装在一个大盆里,缀着年终出坛的泡菜,较浓的汤水里若隐若现地浮现肥硕白嫩的肉类;小菜则用白净的小碟、盘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丰盛、热闹,又不失古朴、雅致。虽然早春的天气还有些寒冷,但是新鲜的食物曝光在清凉的空气下冒出的徐徐白烟,给周围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感觉。

  润滑的血旺汤缓缓入嘴,慢慢入肚,咸辣的口感仿佛让全身都暖和了起来;咬上一口猪肝,一种厚实却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开来;夹一块熏香的腊肉,一年的满足仿佛都会聚到这顿饭里……

  客人们吃饱喝足,提着临走前主人热情硬塞的新鲜猪肉,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静下来了,只有墙上挂着的那个猪头,还在暗示着这里刚举办过一场丰盛古老的盛宴。

  刨猪汤,一个听起来再朴素不过的名字,其字行间却充盈着每个乡下人家一年的辛苦,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家乡的节日风俗小学作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