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特点【精彩3篇】

时间:2011-02-03 02:4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联的特点 篇一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使其在文学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联一般由上下两句组成,上下句之间通常是呼应或对仗的关系,形式上对称美观。对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联要求上下句之间有意义的呼应或对仗关系。这种呼应或对仗不仅在意义上相互呼应,而且在语音和字数上也要相对应,以达到平行对称的效果。这种结构要求对联的创作者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和审美能力。

其次,对联注重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由于对联的字数较少,创作者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表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对语言的精练和表达的准确要求较高。一句好的对联能够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再次,对联追求平仄对应,形式上讲究对称美观。对联的上下句在平仄音调上要相对应,以求整体的韵律和节奏感。这种平仄对应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美,也增加了对联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最后,对联强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好的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对称美观,在内容上也要言简意赅,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对联的创作往往需要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文字的精准运用,从而使得对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通过对联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和韵味。

对联的特点 篇二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特点在于形式简练、意义深刻、富有韵律美。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对联的特点:

首先,对联的形式简练、对称美观。对联由上下两句组成,每句一般由四个字或七个字构成,字数相对较少,语言简练明了。上下句之间要求呼应或对仗,平仄对应,形式上对称美观,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

其次,对联注重意义深刻、表达准确。对联的创作追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联要求创作者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要求用字准确、用意明确,触动读者的心灵。

再次,对联的韵律美是其特点之一。对联在平仄音调上要求相对应,形成韵律和节奏感。这种韵律美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也增加了对联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形式。

最后,对联强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好的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对称美观,在内容上也要言简意赅,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对联的创作往往需要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文字的精准运用,从而使得对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通过对联的创作和欣赏,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和韵味。对联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联的特点 篇三

  1、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 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对联种类: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对联中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五是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五忌:

  一忌:

三平,三仄尾!对联不允许出现三平或者三仄尾!这样必然因为语调的不和谐影响格律!如,天连海岸线!这样的句子!11222!就是三仄

  马到人成功22111!这个就的三平

  二忌:

孤平孤仄;无论是上联还是下联都不允许除了第一字和尾字外只有一个平音或者仄音!这个就叫作孤平或者孤仄

  三忌:

同声落脚

  ;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其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

  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

  四:忌

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个字(联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

  这个是初学者的禁忌!

  五忌: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

  花开花谢花自得

  这样的出现在单句(出句)中是允许的!

  但是对句中出现却不可以

  另外还允许特殊的虚字同位!如,

  竹之节,非傲气,乃傲骨。

  梅之艳,能凌雪,更凌寒!

  这里的之字是不需忌讳的!它就是虚词同位!

对联的特点【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