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3. 注意实验安全。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燃烧瓶、水槽、水盆、玻璃渗漏管、橡皮管、铁钉、镊子、打火机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等;
3. 实验环境:通风良好的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包括高锰酸钾分解法和过氧化氢分解法。并解释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展示高锰酸钾分解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同时,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5.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记录,包括实验所用药品的名称和用量、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
6. 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7.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要点,并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堂笔记。
8.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气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9.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笔记。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如尝试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拓宽他们对氧气的认识。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原理;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原理;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燃烧瓶、水槽、水盆、玻璃渗漏管、橡皮管、铁钉、镊子、打火机等;
2.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等;
3. 实验环境:通风良好的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包括高锰酸钾分解法和过氧化氢分解法。并解释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
4. 实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记录,包括实验所用药品的名称和用量、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结果等。
5. 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6. 实验总结:学生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要点,并与同组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7. 实验报告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报告展示,并进行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
8.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思考,并鼓励他们保持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如尝试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2.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应用领域,拓宽他们对氧气的认识。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
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
三、预习感知
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
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
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
8、如何检验气体?
四、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获得
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
方法步骤
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
方法:
药品: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
步骤:
收集方法及原因: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
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填写实验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
五、轻松课堂
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正确的操作程序是
A、②④⑥①③⑤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②⑥①③⑤ D、②④⑥①⑤③
4、收集氧气可用()
A、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B、排水法和向下排气法
C、向下排气法D、都来可以
5、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和转变成淀粉和其文字表达式为:
6、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首先将空气除尘净化,然后在条件下,使空气液化,接着控制温度液态空气,先跑出来,余下的是再储存在淡蓝色的钢瓶里。
六、回顾:
1、与实验前比较,你对氧气的制取收集有哪些新认识?
2、查阅资料,制取氧气还有哪些方法?哪些方法可在实验室进行?
3、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如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
4、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能与炭、铁等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篇四
一、说教材
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 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堂课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接下来我将主要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以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设疑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法,具体来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工业中大量制取氧气,是通过分离空气,利用不同的气体沸点不同的原理来获得大量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置疑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引入我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就进入到我的新课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将主要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按照以下三个环节依次展开:
1、制取原理讲解
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进行讲解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氧气,同时板书文字表达式。
1、实验装置介绍
让学生先通过教材上的插图来观察,并且提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都有哪些?我会适时点拨并总结出试验中需要的装置有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带塞子)、导管、棉花、水槽,集气瓶。并且我会演示实验装置的连接,并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实验发生装置,哪一部分是收集装置。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药品的状态和选用实验发生装置的关系,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可以选择直接加热并且便于防止固体药品的装置。收集装置部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集气法。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规律。
2、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问题为:
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氧气的制取》。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氧气的制取位于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不光是简单的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更重要的是能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包括原理的研究,装置的.选择,收集方法的选择,操作过程等。从而能举一反三,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氢气的制取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上一次课刚刚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方法。总体来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因此,学习本课的重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是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逐步学会利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说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将分为:新课导入,演示探究,分组实验,巩固练习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新课引入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是要呼吸氧气才能存活的,太空中没有氧气,那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自然过渡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探究
演示一:分别加热MnO2,KClO3,MnO2和KClO3的混合物,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演示二:用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H2O2,向其中一个试管加入少量的Mn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演示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得出KClO3和H2O2都可以用于制取氧气,而MnO2不能制取氧气,但MnO2对制取氧气有加速的作用。而这个加速作用,就是催化作用。从而到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概念。至此,学生对催化剂就有了较为形象的理解。接着再继续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进行讲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得以突破。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让学生通过加热KMnO4制取氧气,练习仪器装配的基本操作。学生总结出实验室用KMnO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简要的说就是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我会分为两个部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课堂练习,我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2~3道题目,回顾并巩固所学知识。
我也会布置教材上的一些典型课后习题让学生做,在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的同时,学生也能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
四、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