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篇一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 蝌蚪成长图表;
3. 颜色卡片;
4. 音乐播放器;
5. 课堂布置: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蝌蚪形状。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温馨的音乐,引导幼儿坐在一起,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小蝌蚪是如何长大的。然后,教师展示蝌蚪成长图表,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正文(15分钟)
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幼儿,询问他们是否注意到了蝌蚪的变化,并帮助幼儿回忆蝌蚪的成长过程。
3. 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颜色卡片。然后,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按照颜色卡片的指示,模仿蝌蚪的动作,形成一个队列。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以队列的形式,模仿蝌蚪的成长过程,从蹦跳到爬行,再到行走。
4.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到座位上,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活动,并与他们共同总结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五、活动延伸
1. 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篇二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 蝌蚪模型或图片;
3.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4. 课堂布置: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蝌蚪的叫声音乐,引导幼儿注意并猜测这是什么声音。然后,教师展示蝌蚪的模型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正文(15分钟)
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引导幼儿观看。观看结束后,教师提问幼儿关于蝌蚪的问题,如蝌蚪的特征、生活环境等,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活动(20分钟)
教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张彩色纸和几支彩色笔。然后,教师展示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中的蝌蚪形象,一起绘画自己心目中的小蝌蚪。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评论。
4. 总结(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到座位上,引导幼儿回忆刚才的活动,并与他们共同总结蝌蚪的生长过程。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五、活动延伸
1.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小蝌蚪和它的朋友,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蝌蚪的生长过程。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篇三
幼儿园《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三、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活动难点: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活动时,幼儿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次活动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次活动的有利因素。
五、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教学,以幼儿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表演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观察的三种教学方法。
六、学法指导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行分角色表演。
七、说活动过程
1、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幼儿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给幼儿提供了一次自由表达的机会。整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2、完整欣赏故事,幼儿感知故事内容
整体感知是掌握故事内容的重要前提。我让幼儿看课件欣赏故事,幼儿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故事,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体内容。教师通过
提问:
1)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故事中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重复式结构的语句特点,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3、看图片让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分段欣赏法更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能力,使幼儿头脑中更为清晰,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础。
4、在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有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中,我通过质疑: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对其进行思维训练。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回顾故事,自己来解决问题,变幼儿被动求知为主动求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判断能力。在次看课件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并让幼儿通过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本节课的难点就轻易解决了。
5、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活泼可爱的样子;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这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表演,让有儿童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6、小结:教育幼儿要保护小青蛙。
活动结束注重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知道保护小青蛙的措施。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情感目标。
八、活动延伸,拓展创新
课堂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加强语言教学与其它领域的整合。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制作连环画来表现故事的内容。
九、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