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经典3篇】

时间:2013-01-09 09:18: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 篇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幼儿规则教育成为了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规则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规则教育的目的。规则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孩子的听话和服从。因此,我们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不要简单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我们要注意规则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过于苛刻和不切实际的规则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挫败,从而产生反感情绪。因此,我们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合理地设置规则的内容和要求。同时,我们还要及时调整规则,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变化,适时地更新和完善规则,让规则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

另外,我们要注意规则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采取一味地批评和惩罚的方法,这样往往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对规则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采用温和而有耐心的方式来进行规则教育,让孩子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表扬和奖励的方法,在孩子有良好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最后,我们要重视规则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规则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更是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规则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之,正确的规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要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合理设置规则的内容和要求,采用温和而有耐心的方式进行规则教育,重视规则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孩子。

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 篇三

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

  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都源于童年时期。就某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许多障碍。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孩子很小时就给他制定家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中的规则教育存在误区。

  误区一

  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孩子最初的规则意识,往往来自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中规则的设立必然会失去意义。

  案例一

  妈妈在家里给5岁的小华制订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8时准时睡觉,早上7时必须起床。刚开始,小华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每晚当小华睡觉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有好多次小华早上近8时醒来时,妈妈还在睡懒觉……

  案例二

  一天,小虎的妈妈带小虎过人行道时,恰好遇到了红灯。见两边没有车,妈妈便一把拉住小虎的手直往前冲。小虎不解地问:“妈妈,你不是告诉我不能闯红灯吗?”妈妈却不耐烦地说:“一会儿妈妈还有事,要赶时间,哪有时间浪费在这里。”

  分析与对策

  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家长必须考虑自己能否做到。上述案例中的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规则教育时陷入了困境: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随意闯红灯。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很多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言行不一致:即在要求孩子时,总是“依法行事”;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设立了规则,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

  误区二

  用物质和“棍棒”塑造规则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总是随心所欲。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心情烦躁时,又以暴力相逼。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案例三

  明明的妈妈在为4岁的明明设立规则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乖宝宝,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这下,明明高高兴兴地去吃饭了。可事后明明妈妈总以“叫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为由,经常不兑现诺言。有时,晚上到了睡觉时间,明明不愿关掉精彩的动画片,妈妈便以暴力相逼……

  分析与对策

  给孩子设立规则,应该让孩子明确这是他应该遵守的,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要像明明的妈妈那样,用“多变法”来哄孩子或威胁孩子。如果遇到类似情况,父母不妨采用“自然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并体验到适度的痛苦和不快。当孩子被饿上一两次后,想必下次叫他吃饭时,他肯定会乖乖地去吃了。如果孩子赖着看电视,家长以后在孩子要看电视前也不妨先给他打招呼,告诉他,看电视只能看多长时间;如果他不答应,就应该给予坚决拒绝,但也要态度温和地给他讲道理。

  误区三

  “规则过度”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希望培养出让他们省心、少惹麻烦事的、像小大人一样规规矩矩听话的孩子。这种家长的控制欲很强,表面上承认尊重孩子的愿望,但这种尊重往往只是因为孩子的愿望正好与他们的要求一致;如果孩子稍有不从,他们就会强迫孩子

服从其管教。最后,导致孩子丧失了自主性、独立性,遇事只会向他人求助。

  案例四

  6岁的小凯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学校离小凯家不过400米,邻居家的小朋友都是放了学大家结伴回家,可是小凯妈妈却给小凯立下了严格的规定:妈妈不来接他,他就不能回家;周末不准小凯出去玩,即使学校里组织春游,他也不能参加……总之,小凯大部分的时间都被爸爸妈妈给安排好了,最后导致小凯没有一个朋友,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首先要向爸爸妈妈汇报。

  分析与对策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环境比较自由,限制孩子自由的做法往往是由于担心孩子的`安全而进行过度的保护,担心孩子日后的发展而给孩子设立种种规则所致。上述案例中的小凯家长设立过多的规则,剥夺了他的自由,限制了小凯自主性的发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的,没有自由的规则是不近情理的,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现。理想的状态就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的孩子才会既守规则又有创新精神。

  所以,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要把握好度。一些通过孩子自己努力能做到的事情,如放学时和小朋友一起回家,家长就不要限制他,应给他充分的自主的空间;对于一些有利于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事,如孩子想参加集体活动,周末想和小朋友玩,家长就更不应剥夺孩子自由的权利;但对于一些违背道德规范方面的事,家长就要严格要求孩子。

纠正幼儿规则教育中的误区【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