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夜吃什么(3篇)

时间:2016-07-05 05:20: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北方小年夜吃什么 篇一

北方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日子,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一天,家庭聚在一起,共同享受美食,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那么北方小年夜应该吃什么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道传统的北方小年夜美食。

首先是饺子。在北方,饺子是小年夜的必备食品。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财运亨通。而且吃饺子也有团圆的象征,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饺子有多种馅料可选,如猪肉韭菜馅、虾仁韭菜馅、牛肉洋葱馅等。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吃饺子的时候,可以蘸一些醋和辣椒油,增加口感的层次感。

其次是年糕。年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寓意着新年步步高升。北方的年糕一般是白色的,有多种吃法。可以将年糕切成薄片,然后和蔬菜一起炒,成为一道美味的年糕炒菜。也可以将年糕切成小块,然后放入热汤中煮熟,成为一道热气腾腾的年糕汤。无论是炒年糕还是年糕汤,都是美味可口的选择。

第三是鱼。在北方,吃鱼有年年有余的寓意,是小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吃鱼的时候,要留下一些鱼头和鱼尾,象征着年年有余。而且鱼的肉质鲜嫩,口感丰富,非常适合家庭聚餐。一般来说,家人们会选择蒸鱼或红烧鱼。蒸鱼保持了鱼的原汁原味,口感清爽,营养丰富。红烧鱼则更加香浓,口感鲜美。

最后是汤圆。汤圆是传统的年夜饭甜点,也是小年夜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汤圆的形状圆润,寓意着团圆和美满。汤圆的外皮是由糯米粉和水混合而成,内馅可以选择红豆沙、芝麻糊、花生糊等。煮熟的汤圆浸泡在糖水中,甜而不腻,口感软糯,非常适合作为甜品享用。

北方小年夜的美食多种多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风味。这些传统的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重要的是让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幸福的春节。

北方小年夜吃什么 篇二

北方小年夜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家人们会共同准备丰盛的晚餐,享受美食,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那么北方小年夜应该吃什么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道传统的北方小年夜美食。

首先是烤鸭。烤鸭是北京传统的名菜之一,也是北方小年夜的经典选择。烤鸭的制作工艺独特,讲究火候和刀工。烤鸭的皮薄而脆,肉质鲜嫩,口感香醇。吃烤鸭的时候,可以将烤鸭肉片放在薄饼上,再加入葱丝、黄瓜丝、甜面酱等配料,卷起来一口吃下,既有饱满的口感,又有丰富的层次感。

其次是锅贴。锅贴是一道北方特色小吃,也是小年夜的传统美食之一。锅贴的外皮金黄酥脆,内馅鲜美可口。锅贴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将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制成面团;然后将面团擀成薄片,包入馅料,再将其折叠成半圆形,最后放入平底锅中煎炸至金黄色即可。吃锅贴的时候,可以蘸一些醋和辣椒油,增加口感的层次感。

第三是炸酱面。炸酱面是北京传统的面食之一,也是小年夜的常见美食。炸酱面的制作主要是将面条煮熟,然后将炸酱、黄豆酱、蒜末、韭菜花等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匀后浇在面条上即可。炸酱面的口感丰富,酱料的味道浓郁,非常适合作为小年夜的主食。

最后是凉菜。在北方小年夜的餐桌上,凉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凉菜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凉菜。比如凉拌黄瓜、拍黄瓜、凉拌菜心等。凉菜清爽可口,能够增加整个餐桌的色彩和口感。

北方小年夜的美食丰富多样,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风味。这些传统的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重要的是让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幸福的春节。无论是烤鸭、锅贴、炸酱面还是凉菜,都是北方小年夜不可或缺的美食选择。让我们共同期待北方小年夜的美食盛宴吧!

北方小年夜吃什么 篇三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小年的习俗: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

  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二、习俗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这种粥,是为了让灶王爷多说好话。

  三、饮食: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

  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四、意义

  祭灶实际是中国历史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天子及其公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朝廷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北方小年夜吃什么(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